分享

中国汉字故事名人如何造字

 尤里蒙提 2018-06-03

一个汉字就是一幅跌宕起伏的民族奋进之画。几千年来,我们先辈们一代代撸起袖子加油干,精心设计,努力制造,汉字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形成浩浩荡荡的汉字大家庭。造字故事可歌可泣,惊天动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后,推出“书同文”,对汉字规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谓功大于天。

秦王统一全国后,本想仍以“秦”字为国号。但那时的“秦”字写成“琹”(现在“琹”作“琴”的繁体字),他认为此字不祥。天无二日,国岂能容“二王”?所以,他就想创造一个同音字来替代。于是,便问百官:“从古到今,谁的功绩最大,史书上可曾记载?”有人回答:“自开天辟地以来,古人的是非功过,都记在《春秋》一书里。”秦王听后高兴地说:“寡人乃千古一帝,就取‘春’“秋’两字各一半,合成‘秦’字作为国号,象征秦朝永固。”众皆赞叹,称其功绩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自此,“始皇帝”这个称呼和“秦”这个字就诞生了。

后人也曾对“秦”字提出非议:“秦取春秋各半,‘春’无日、‘秋’无火,实不吉。”果不其然,秦二世就将大秦王朝断送,秦朝永固何从谈起。但其覆灭的原因,恐不在于一字之改动,而是仁义不施,民心尽丧也。

不仅如此,秦始皇在改造山河的同时,还亲自改过一个“辠”字。

“辠”上面的“自”是象形字,本义是鼻子。下面的“辛”也是象形字,本义是刀。“辠”本义为刀割鼻子,引申为“惩罚”“行刑”“罪恶”等义。从这个意义上说,“辠”是“罪”的本字。而“罪恶”之“罪”的本义却与今天“罪恶”义亳无关联。“罪”上面的“四”本义表数字,因其与“网”相似,被借用为“网”义,所以《说文》对“罪”的解释是:罪,捕鱼竹网。”那么,为什么“辠恶”之“辠”会变成“罪”了呢?

原来,秦始皇发现“始皇”之“皇”上面的“白”字与“辠”字上面的“自”字相似,认为这对皇族来说是不吉祥的征兆,因而,秦始皇改“辠”为“罪”。如今,“皋”只作“罪”的繁体字偶尔在字典、词典上露露小脸。

武则天改唐为周,在公元690年称帝改正朔(注:指每当改朝换代的时候,要取用新的历法)前后,为了试察群臣对自己的忠诚度,特在凤台侍郎宗楚客的帮助下造了17个新字:

年号“载初、天授、证圣”(注:载初、天授是公元690年她准备称帝时和实现目标后的年号,证圣是695年称帝六年的年号),“年月日正”(注:上奏章时间常用字)凡10字,圣讳“照”和君臣关系的“国君人臣”凡5字,共15字。另加“地星”以凑足“天地”两象“日月星”三光,给造字打个掩护,故共有17字。历史上也有说武后造18字,更有的说造了20字,最终专家确认为17字。

武则天所造的这些字基本上是奏章用字,主要是年号年月日和君臣关系字。通过奏章,武则天一览奏章,就知道大臣有没有采用她推荐的新字,从中判断其是否服从自已改朝换代的行动。

武后所改字体,有恢复古体的,如“天日年正授国地星”,也有新造的“载初、证圣、照、君臣人”。这些新造字多有避讳美化的意图,如“地”字,土也。武则天不喜欢,觉得不大气,于是作“埊”,用“山水土”上下垒筑,表示“地”。

“人”,一撇一捺,武则天觉得像张着腿的男人,几经调整,最后用“一生”的上下结构指代。这些字能看出武则天的铁血性格与沧桑沉重。

这里单独说说“曌”(音zhào读“照”)。武则天从小就叫武照。她认为自己是天上的日月,普照神州大地,给天下百姓送来光明、带去温暖,于是如何改造“照”字,成了一个大问题。

对此,《资治通鉴》卷204载,有过详细说明:武则天入主万象神宫,赦天下。始用周历纪年纪月,改元载初,凤阁侍郎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字以献,武则天过目后,认为“曌”字甚合其意,这才是宇宙运行的正道,造化中应有的真谛。

有意思的是,武则天造字,唯一留下来而保留在字典中能找到的,就是她名字中用的“曌”字。据说,武则天为这个字,还写了一首诗:“日月当空照,则天长安笑。一朝做皇帝,世间我最傲。”

爱造字的皇帝,其实不止武则天。隋文帝杨坚,原为随国公,他嫌“随(隨)”字的“之”有逃跑、不稳定之意,于是去“走之”而造“隋”字作为国号。“隋”,左耳朵旁,再加右上的“左”,可谓是左上加左。

而到了明朝,朱元璋还用新造字防范贪腐。

公元1385年3月,户部侍郎郭桓特大贪污案东窗事发,震惊全国。郭桓勾结六部大小官员及各省官僚地主,贪污税粮及鱼盐等,折米二千四百余万石。这差不多和全国秋粮实征的总数持平!除此之外,还侵吞大量宝钞金银。贪官们就是利用空白账册做文章,上骗皇帝,下欺百姓。

朱元璋龙颜大怒,处死郭桓,又严惩相关案犯上万人,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把记载钱粮的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就是其中重要一条。

此外,还借用“陌(百)、阡(千)”,不过这两个字没有流行开来,而是在实践中演变成了“佰、仟”,“阡陌”仍只作“道路”解。

朱元璋不仅改字、借字,还改词。“原来”一词古代写作“元来”,朱元璋看到奏折上经常出现“元来”一词,越看心里越不熨帖,他觉得这有“元朝卷土重来”之意,因为当时他还有个心头大患——元朝的残余势力还在北方活动。后来,有位大臣建议把“元来”写作“原来”,这就与元朝无关了。朱元璋听了龙颜大悦,马上下旨执行。

囍,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所造。据说王安石那年赴京赶考,路经马家镇马员外家,见大门外挂一盏走马灯。灯内点上蜡烛,烛焰热力形成气流,令轮轴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灯罩上。灯各个斜面上大都绘制武将骑马,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门楹上贴着一副对联的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看后称赞“好对!(意思是说上联出句很好)”。马家门丁以为王安石的意思是“很容易对”,即去禀告员外。等员外想见见这位后生,不料王安石已经离去。王安石一时半会儿对不出下联,就匆匆赶往京城。考场上,王安石游刃有余,锦绣文章一气呵成。

主考官一看大喜过望,想临场考一下王安石应对能力,随即就指着厅前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殊不知,王安石眼前一亮,旋即用马员外家门前的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来对,主考官赞叹不已。

返乡经过马员外家,王安石借用主考官出的对联,自然十分吻合贴切。原来,对联是马员外为择婿而出的,马员外闻知后,立即唤出女儿与王安石相见。数天后,王安石与马家小姐闪婚。

新郎新娘拜天地之时,鼓乐喧天,热闹非凡,突然有差人来报,王安石金榜题名,中了进士。一日之内双喜临门,王安石喜不自禁,趁酒兴连写两个“喜”字,贴在门上。从此,囍字不胫而走,喜事连连,流传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