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寿命取决于微循环

 松竹同音 2018-06-03

我们的健康,取决于各个系统(组织和器官)的工作质量。而我们的寿命呢?则取决于各个系统的使用寿命,而它们的使用寿命则取决于它们的衰老速度,这就是所谓的“木桶效应”。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矮的那个木板之长短。而一个人的寿命,则取决于最早报废的那个系统。

一个肝癌患者40多岁就死了,是因为他的肝脏报废了,尽管其它系统还好好的。一个高血压患者30多岁脑血栓死了,是因为他的大脑报废了,尽管其它系统好好的。

所以,我们要想健康长寿,就要关照好身体的每个系统。


而影响系统衰老速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在于微循环的瘀、堵程度和速度。也就是说,人的寿命取决于微循环。

何为微循环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以及毛细血管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人体的血管是输送血液的管道,如同一条大河,逐渐分支和灌溉着四周土地一样,也在营养着血管周围的组织细胞;当血液经过大血管到达细小的微动脉时,会流经分布广泛的毛细血管网,再汇合流入细小的微静脉,由于这部分血管口径很小,肉眼看不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因此被称为“微循环”。


微循环的作用


微循环直接给细胞供血、供氧、供能量及有关营养物质,同时还排出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例如肌酸、乳酸、二氧化碳等,这样微循环就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场所,是人体的内环境,是生命的最基本的保证。


人体的任何器官,任何部位(包括心脏在内)都必须要有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微循环,否则就会出现相应器官的病变。


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代谢水平相适应,使人体内部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若微循环不通畅,就好像一块秧田的水渠堵塞,禾苗得不到水分就会枯死一样,人体脏器也会因新陈代谢不正常而出现疾病和衰老等。


例如当心肌需求障碍时,人体可以出现心慌、胸闷、早搏、心律不齐、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


当脑的微循环发生障碍可出现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头痛头晕,甚至面瘫、中风、痴呆等。


当肝微循环障碍时会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当肾循环发生障碍时会出现腰痛、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皮肤

当皮肤微循环发生障碍时会出现瘀斑以及手足麻木、身体上有蚁走感、全身不适等异常感觉;

全身微循环出现衰退时也就是人体衰老的开始。人们说微循环不通则中风,微循环好心肌梗死少,微循环流畅健康长寿。

从此可以看出,微循环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物质交换的场所。二是调节血流和血量。微循环的血管数量极多、容量很大。改变这个血库的容血量,就可以调节全身的循环血量和静脉的回心血量。

如果微循环的血管变形,血管中堵塞不通,就会造成器官组织的细胞缺血及缺氧性细胞坏死、病变等,发生微循环障碍,使人体产生多种不适感,严重的可导致多种疾病。


为什么微循环最容易堵

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在创造垃圾。血液里的杂质就是造成微循环堵塞的原因之一。

此外,血管一旦受到风寒就会收缩,而血液也会变粘,最终就会造成瘀堵。所以,在布满毛细血管丛的微循环是最容易瘀堵的。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微循环的瘀堵都会存在,而且都在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人到了五十岁的时候,微循环瘀堵大概达到50%(一半以上),这时候人体开始走向快速衰老。

而到了七八十岁的
时候,微循环瘀堵到70--80%,基本只有人体的中间部位循环畅通。所以人越老,行动越迟缓,越来越没劲了,走不动了。这就是因为年老“微循环不畅通”的表现。


怎么判断身体淤堵的程度

疼痛!


微循环出现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最典型症状就是疼痛,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疼”。很多人最害怕的也是疼痛,很多人最急于调理的还是疼痛。

因为疼痛让人无法活动,疼痛让人无法吃饭,疼痛让人无法入睡。但是,有一点也许大家不明白,我们身体一旦有问题,我们怕的不是疼,而怕的是不疼。

疼是好事,说明血液循环还没彻底堵死,身体在产生自救,在冲击“瘀堵”。而一旦堵死了,你就感觉不到疼了,这样反而坏了大事。

就像很多人有静脉曲张,我们能够清清楚楚看到一条条血管都被堵死了,可有人感觉到疼吗?

也许很多人没注意过,静脉曲张只是在早期才会有疼痛的感觉,到后期彻底堵死就感觉不到疼痛了。血管都被堵死
了,我们就感觉不到疼痛了,随之而来的是麻、木、凉,这才是更严重的后果。



所以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我们对付疼痛的办法是用的止疼的,千万不要认为以后不疼了就是好事。

只有把血液循环彻底打通了,才是解决疼痛的最根本办法。因为这不仅仅是解决疼痛的问题,而是消除隐患的问题。


微循环不畅怎么办

改善微循环障碍主要是清除血液垃圾,增加毛细血管的柔韧性,提升血管的弹性,以加快血流速度,畅通身体微循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