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健康警钟:发小今早猝死,年仅29岁

 鹿文康金 2018-06-04


中午,朋友圈里一位未曾谋面的读者,发来几条消息,就在今天早上,他的发小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年仅29岁。


那个去世的年轻人,上班不足5年,一年前才和相恋6年的女友结婚,今年2月才在二线城市贷款买了套不足60平米的房子,上个月才刚刚当上爸爸。


“我们都是农村出来的,光着屁股一起长大。”



留言的读者说,他们来自同一个小地方,从小到大都是最要好的哥们,曾一起考上不同的大学走出农村来到城市,曾研究生毕业后一起到省城上班,娶了各自喜欢多年的姑娘。


他们曾一起喝酒一起打球,一起坐在马路牙子上看着城市的霓虹,把内心最隐秘最柔软的一角袒露给对方看。


也曾约定退休后回到老家那片有山有水的地方盖两座门对门的房子,一起喝茶一起下棋,一起看着夕阳落进西山。


但如今,那个相识20多年的发小,那个张罗着给家人买车的男人,那个计划再拼搏两年给孩子换套大房子的父亲,却于今早突然走了。


惟留下襁褓中的婴儿,悲痛中的娇妻,还有满头白发的父母。



是的,生活如此残酷,现实这般艰难。


多少梦想还没有来得及实现,筑梦者的生命已休止在今天。


所以,拜托阅读此文的你,如果可以,请在这个多事之春里照顾好自己。


02


春节过后,我上班听见的第一个不幸消息,就是一个同龄的同行凌晨突发脑溢血,躺在医院多日还没有醒来。


我不敢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腊月二十九那天,我下班回去,骑着自行车经过商场,还看见他骑着电动车带着满面笑容的妻子和幼小可爱的女儿,为过年做着这样那样的准备。在此之前,勤奋好学的他,边工作边考上了西北大学的博士,让我们甚是敬佩。



身边很多人觉得凭借这样的机遇,他肯定有机会脱离日日没落的传媒行业,逃离我们“人到中年却面临失业”的恐慌命运。孰料,还没有等来他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的消息,就收到了他突然倒下的噩耗。想起昔日一起采访的种种往事,我不禁悲从心来,难过不已:


当生命的红灯亮起,当健康的身影隐遁,当一切身外之物如潮水般后退,当病魔叫嚣着将一个人摁在生死线上,那一刻,如果意识清醒重新选择,我们的灵魂是否能够觅得珍贵的初心?


它是房子,车子,票子?


是事业,前途,梦想?


是名利,声望,赞誉?


还是健康,家人,亲情?


03


五年前,一位堪称拼命三郎的姐姐,突然被救护车拉走。这位年年荣获单位劳模的副经理,是典型的工作狂,是果敢的大姐大,也是老板最得力的副将。


但当她躺在重症监护室里,得知自己的胃部被切除三分之一后,还是强忍着刀口撕裂的疼痛,对探访的家人说“我错了,我错了”……她出院后,我曾去看望她。离开岗位多日发现单位照常运转的她,对自己进行了无情的剖析和彻底忏悔:


“这一场大病,不是上苍对我的惩罚,也不是病魔对我的惩罚,而是我自己对不起自己的恶果。我亏欠自己太久了,所以才会有这场浩劫。”


我握着她的手,不知如何安慰她这迟来的醒悟。但从此后,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王冠再璀璨,荣誉再耀眼,都不如健康珍贵。



给健康一个有保障的缓冲区,真正能保全自己的只能是你自己。


多少人告诉你,活着就要为梦想狂奔,但很少有人提醒你,狂奔的前提是健康这一资本。


所以,拜托你,尽力健康地活着:


吃清洁的食物,睡充足的睡眠,过有序的生活,做真实的自己,爱良善的人们。


04


关于活着的误区,我最喜欢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在《幸存者回忆录》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做孩子的时候,感到无聊,盼望着长大。长大后又向往返回童年。

我们浪费自己的健康,去赢得个人的财富,然后又浪费自己的财富去重建自己的健康。

我们焦虑地憧憬着未来,忘记了眼前的生活,活得既不是为了现在,也不是为了未来。

我们活得似乎永远不会死,我们死得好像从来没活过。


多么透彻多么绝望的幸存者体悟。现实苦难,人生艰辛,我们每个人有幸拥有健康的人,何尝不都是珍贵的幸存者。



为了更好地幸存下去,我们需要认清这样三个真相:


  • 科学和数据证明,出身底层的孩子,身体素质相对差。在参加工作后,面对的生存压力和自我压力更大,更容易身患重病。


所以,穷苦人家的孩子,长大后记得对自己好一点。


记住:你的人生这般苦过,拜托余生好好活着。


  • 自信匮乏,自我认同感较低的人,更容易陷入焦虑和不安,也更期待通过外界认同证明自己,容易陷入透支健康和过劳的恶循环。


很多时候,最先倒下的往往都是劳模、拼命三郎,他们渴望证明自己、超越自己,结果被病患撂倒。那些满足现状、善于接纳自己的人,会抽出更多时间和自己相处,管理健康和情绪。真正的生存智慧,是尽己所能,然后量力而行。



记住:牺牲健康换取梦想是愚昧的,更愚昧的是,透支身体换取老板的认同。


  • 争强好胜是征服者的特质,但忽略身体状况的拼搏,往往埋着隐患的种子。


有证据表明,绝大多数过劳死的人,并非被老板摁在办公桌上猝死的,而是自己的强迫症和完美主义所致。


他们想争分夺秒地第一个到达胜利的终点,而忽略了身体的疼痛和呐喊。记住:把你推向糟糕中央的,往往不是他人他事和他物,而是你自己不知道疼惜自己的误区。


再忙再累,请记得善待自己,请多听听身体的哭泣,要学会照顾自己。


05


最后,让我们都记住这样两句话:


  • 我爱我自己。


  • 为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我要活得久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