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考数学复习专题课件:4应试心理指导[ 高考]
2018-06-04 | 阅:  转:  |  分享 
  
第四讲应试心理指导——满怀信心的走进考场



















数学高考不仅是数学知识的较量,而且也是心理素质和考试技术的较量.当一个考生进入封闭考场之后,他(她)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可以看成一个常数,如何将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阅卷得分点,这就取决于稳定的心态和答题的技术了.下面我们从“进场前后、答题要领、全局意识、解题策略、分段得分”五个层面分别介绍一些临场发挥的技巧,希望对同学们有所裨益.





















一、进场前后

进入考场的前后,主要是作好心理准备、物质准备、体力准备和发挥准备,像运动员先做准备活动,演员提前酝酿感情,考生也应提前进入“角色”,努力把最佳竞技状态带进考场.





















1.考前调整、休养生息

考生在考前一两周应逐渐放松,进入静息状态,并进行生物钟的调整,让作息时间安排得与高考的时间同步,在这段时间内,要保持情绪稳定,降低学习强度,增加睡眠时间,进行轻微活动,熟悉考场细则,做好物质准备,在一种宁静的气氛中主要做识记性的复习工作(勿做难题、偏题、怪题),比如,回想学科的整体结构,舒展脉络,背诵其中的重点内容(如二项式定理、等差(比)数列求和公式、圆锥曲线标准方程、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发现有缺漏时不要着急,应从容不迫地坐下来翻阅教材和笔记,保持内紧外松.





















2.熟悉考场,备份清单

考生一定要亲临考场(特别是考场未设在本校的考生),熟悉环境,记下来回的路线和行走的时间,认准卫生间和医疗室的位置,一方面可以消除考试时无谓的“新异刺激”,另一方面也能“以防万一”.

临考当天,应有充足的睡眠,并吃好清淡的早餐.赴考离家前,要按预先列好的清单带齐一应用具,如准考证、钢笔(吸饱水)、圆珠笔(两支)、铅笔、橡皮、圆规、三角板、防晕止痛小药片、擦汗小毛巾等,特别不要忘记带准考证和2B铅笔.同时要注意当年的规定,能带才带、不能带不带.





















3.提前活动,进入角色

应提前半个多小时到达考场,一方面防止路上出现意外,另一方面可以稳定情绪,让脑细胞开始简单的数学活动,让大脑进入单一的数学情景.

4.进入考场,摸清“题情”

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思考亦未进入高潮,此时不要匆忙作答,可先从头到尾、正面反面通览一遍试卷,弄清全卷共有几页、几题?看看页码是否齐全?卷页是否配套?印刷是否完整、清晰?尤其要认真阅读试卷的说明与各题型的指导语.即做到三个心中有数:





















(1)对题量心中有数,弄清全卷一共几页、大小几道题,防止漏做题,发现漏印题.

(2)对题分心中有数,弄清每道题各占多少分,为后面实施“先高后低”作调查,并粗略分配一下各题的解答时间.既注重每道题少丢分,更注重全卷多得分.

(3)对题目的内容分量心中有数,即大致区分一下哪些属于函数题、哪些属于不等式题、哪些属于数列题、哪些属于三角函数题、哪些属于立体几何题、哪些属于解析几何题、哪些属于概率统计题、哪些属于微积分题,为实施“先同后异”做好准备.





















二、答题要领:“六先六后”,因人因卷制宜

1.先易后难

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同时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

2.先熟后生

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





















3.先同后异

就是说,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

4.先小后大

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





















5.先点后面

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

6.先高后低

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三、解题策略

1.一“慢”一“快”,相得益彰

有些考生只知道考场上一味地要快,结果题意未清,条件未全,便急于解答,岂不知欲速则不达,结果是思维受阻或进入死胡同,导致失败.应该说,审题要慢,解答要快.审题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工程”,题目本身是“怎样解题”的信息源,必须充分搞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形成整体认识,为形成解题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而思路一旦形成,则可尽量快速完成.





















2.确保运算准确,立足一次成功

数学高考题的容量在120分钟时间内完成大小20~22个题,时间很紧张,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立足一次成功.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假如速度与准确不可兼得的话,就只好舍快求对了,因为解答不对,再快也无意义.





















3.讲求规范书写,力争既对又全

考试的又一个特点是以卷面为唯一依据.这就要求不但会而且要对、对且全,全而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又是造成高考数学试卷非智力因素失分的一大方面.因为字迹潦草,会使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不良,进而使阅卷老师认为考生学习不认真、基本功不过硬、“感情分”也就相应低了,此所谓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





















四、全局意识

1.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上水平

答卷中要立足中低档题目,中低档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120分),是试题的主要组成部分,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考生拿下这些题目,实际上就是打了胜仗,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高难度试题会更放得开.因此对数学解题有困难的考生的建议是: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上水平,有时“放弃”也是一种策略,务必做到,我易人易我不大意,我难人难我不畏难.





















2.考后不要对答案,全力备考下一门

考后议论、对答案,这是应考的大忌,这样前面科目的发挥会影响到后面的科目.因此,考后不要议论试题、对答案,考一门,轻松一门,全力备考下一门.





















五、分段得分:面对难题,讲究策略,分段得分

会做的题目当然要力求既正确又全面,而更多的问题是对不能全面完成的题目如何分段得分.下面有四种常用方法.





















1.缺步解答

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如从最初的把文字语言译成符号语言,把条件和目标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设轨迹题的动点坐标,依题意正确画出图形等,都能得分.还有像完成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分类讨论,反证法的简单情形等,都能得分.而且可望在上述处理中,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产生顿悟,形成思路,获得解题成功.





















2.跳步解答

解题过程卡在中间环节上时,可以承认中间结论,往下推,看能否得到正确结论,如得不出,说明此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寻找它途;如能得到预期结论,就再回头集中力量攻克这一过渡环节.若因时间限制,中间结论来不及得到证实,就只好跳过这一步,写出后继各步,一直做到底;另外,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做不上,可以以第一问为“已知”,完成第二问,这都叫跳步解答.





















3.退步解答

“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你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抽象退到具体,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整体退到部分,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问题.为了不产生“以偏概全”的误解,应开门见山写上“本题分几种情况”.这样,还会为寻找正确的、一般性的解法提供有意义的启发.





















4.辅助解答

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既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也有次要的辅助性的步骤.实质性的步骤未找到之前,找辅助性的步骤是明智之举,既必不可少而又不困难.如:准确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等.

总之,自信是你成功的基石,沉着是你飞翔的翅膀,祝莘莘学子们抱着一种自信的心态,满怀信心走进考场,奔向成功.





















献花(0)
+1
(本文系海涛教育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