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白话文的通假字要在教材中保留,而不是像异体字一样换掉?

 昵称32901809 2018-06-04

“白话文的通假字”这种说法不准确,应该说是“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主要以行秦两汉的书面语为基础。

白话文,则是指的语体文、俗语,是指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它是相对于文言文而说的。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要在教材中保留,这是文化的传承需要了。

文字是记载、交流思想,承载语言的工具。它的功能的发挥其实主要靠的是约定俗成,普遍公认。

汉字主要部件都是表义的,象形、指事、会意,然后才是形声、转注、假借。但有时为了更好地表达,于是就用同音字替代。这当中,有当时现代有的一些字那时并未产生的原因,当然,也可能是写“别字”而约事实上俗成了。声同声近的假借字,一般都读本字的音,用本字的意义解释。

如果白话中的这些通假字全都替换掉,并且用以教育学生,那通假字使用这种文化现象的传承就断代了。但是,后人还得学习和研究古代典籍。就会出现后人不知道古籍有通假字而无法读懂典籍的问题。文化传承就可能断裂。这样,事儿就大了。

白话文中不使用通假字,否则叫“错别字”。

学生考试中,这算错。

就算是在对文言文的翻译中,也只能将通假字翻译成它的本字的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