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指南|美国高血压新定义,为啥说更适合亚洲人?

 邹子书库 2018-06-04

“文韬 卢芳·美国高血压新定义或更适合亚洲人,[549].医师报,2018-5-24(12)


王继光和日本学者Hypertension杂志发文


如果按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AHA/ACC)指南对高血压的新定义,即将140/90 mmHg改变为130/80 mmHg,亚洲人差不多一半都有高血压。


 但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和日本自治医科大学Kazuomi Kario发表在Hypertension上的述评指出,不论是否采用130/80 mmHg这一诊断管理标准,越早的覆盖24 h的血压管理会更好地保护亚洲人群靶器官,降低心血管事件。


那么,2017AHA/ACC高血压新指南到底是否适合亚洲人群?王继光和Kazuomi Kario从亚洲人群的高血压控制情况和高血压人群特点对些疑问进行了阐述。(Hypertension. 2018 ,71: 979)


亚洲地区的高血压管理不乐观



亚洲约有40亿人,大多数国家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普遍较低,但各国之间差异较大,受到地域、经济和文化差异的影响。


 比如中国,高血压知晓率为47%,控制率为14%,而新加坡的知晓率则为74%,控制率为69%。我国台湾地区高血压防控工作较出色:知晓率为72.1%,治疗率居全亚洲之首,高达89.4%,控制率为70.2%。


而上述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基于140/90mmHg,如果以130/80 mmHg为标准,除了患病率会明显上升外,控制率会大幅降低,尤其在年轻人群中。


为什么亚洲人血压控制不理想?

王继光教授和Kazuomi Kario表示,医保覆盖不够,医疗可及性不理想,对降压药物依从性差,以及服用中草药等,是亚洲人群高血压诊断和管理中存在的障碍。其结果就是高血压诊断较晚,即使已确诊,因为多无症状,很多患者也意识不到其中危害。


亚洲人群高血压存五大共性


除此之外,要改善亚洲人群高血压,就要依据其血压共性,有的放矢。


第一,与西方人群相比,亚洲人群高血压与卒中、心衰等心血管病更为密切,且更为普遍。


第二,亚洲人群肥胖对高血压的影响较西方更为显著;此外钠盐摄入较多,遗传学上对钠也更敏感。


专家推荐,盐<6 g/d,体质指数<25 kg/m2是亚洲人管理血压重要指标。


第三,亚洲人群血压波动幅度更大,尤其是晨峰血压和夜间高血压。而夜间高血压与高钠盐摄入和盐敏感性以及动脉硬化有关。2017年AHA/ACC新指南对夜间高血压的门槛也进行了调整,即110/65 mmHg。该调整同样大幅增加了夜间高血压的未控制率和隐蔽性夜间高血压患病率。


研究者指出,控制高血压的目标是降低心血管事件,早诊早治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血压管理要兼顾清晨和夜间,对于亚洲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24 h全程管理很重要。


第四,高血压新定义增加的患病率并不一定意味严格用药,而是更早开展生活方式干预,限盐、控体重均是一线推荐。


第五,高血压诊断是基于平均血压水平,而心血管事件往往被血压波动峰值触发。引起血压波动的因素很多,年龄相关的动态血压波动峰值将会比平均血压升高得更为显著。可见控制血压平稳的重要性。


考虑到这方面的原因,130/80 mmHg这一平均血压的诊断管理目标,有助于降低血压波动峰值带来的累积风险。


《医师报》5月24日12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