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体验的多维联系

 岭南书馆1 2018-06-04

     从原始初级的生命体验,到理性规律,到逻辑规范,到临床目的,每前进一步,中医都经过了漫长的时间,都有可靠的生命体验的客观基础。在张仲景创立了辨证论治之后,中医治疗有了明确的临床目标——“证”,有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临床原则,有了以活生生的人为本的实事求是精神。中医自《伤寒论》以来,就是治“证”不治病,更是不治症,以活生生的人的实际对象,但在以“证”为突破口,开始“现代化”之后,中医掉入了机械论、还原论、实证论的泥沼,活生生的人被零碎化了,背离了自然完整性的生命客观,否定了多维联系的生命事实,“千人一方”、“以症为证”,“辨病论治”,使活泼泼的辨证论治,以生命客观为事实根据的病机思维,从中医教学、管理、学术文化活动中等消失了。

    生命体验是每一个活着的人的感应性和反应性的体验,是多维联系的,是生命现实的,是共性差异的。人活着,才有生命体验,尸体、标本没有生命体验,指标、影像、病理与现实生命断了联系,也谈不上生命体验,这些东西,和中医格格不入。活人,上感应日月星辰之运行,下感应地理山川之燥湿,中感应自然寒热变化和社会人事苦乐。活人有感应,更有反应,感应为因,反应为动,因应而协调,是为生命之应。生命之应是活生生的人的感应性和反应性的总称,感应是反应的前提,反应是感应之后的生命活动,有生克制化之调节,有升降出入之变化。

    应,是生命体验的应,生命之神为本,生命之气为变,生命之形为枝为叶。神应则气变,气变则形动,正形之健康与异形之病变,无不因为生命之神,生命之气的因应调节和因应变化,是多维联系、五藏相关、气血相应的。生命之应一动皆动,一应皆应,但有五藏之主次,气血之先后,阴阳之胜复,既有亘古不变之应,也有随机应变之应。亘古不变之应为元神之应,是根本,随机应变之应为藏气,有表象。元神内涵而不外露,藏气随时反应维持生命之和。生命在亿万年的地球自然的作用下,在随机应变的历史过程中,锤炼出了以日月宇宙之运行、地球气候之变化为根本的因应协调性。“应天之动,应地之静”的因应协调性,就是生命体验天地气交、阴阳运行获得的,多维联系相互关联,最直接、最现实的,不外饮食体验、寒热体验和昼夜体验等。以饮食体验为客观,认识五味的生命联系;以寒热体验为客观,认识日月升降的生命联系;以昼夜寤寐体验为客观,认识营卫运行的生命规律,方方面面的认识,不能孤立、不能分裂,融会贯通,总结在阴阳。

    生命体验,备之于我,神先知,气先应,神为之主,气为之使,形为之宅。数十亿年过去,神、气、形形成了统一协调的因应调节和因应变化,地球上才有了芸芸众生,才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生生不息。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各不相同,生命体验存在差异,但多维联系是一定的,客观自在是一定的。饮食的客观,有五味的体验;气候的客观,有寒热的体验。五味、寒热感应得到的体验相同,如吃辣椒觉得辣,吃苦瓜觉得苦,冬天感觉寒冷,夏天感觉暑热,但五味、寒热的反应体验又不同,有人因辣而出汗,有人因苦而胃寒,同样的冬天,有的冷,有的不冷,有的会冻伤;同样的夏天,有的热,有的不热,有的会中暑。生命体验为客观基础的认识,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相统一的认识,和形态标准、统计概率有天壤之别。

    中医临床,辨证论治,要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只求其同,没有个体之异,只求其异,忽视其同,都不符合生命客观。《中庸》:“自诚明,自明诚。”何为“诚”?真诚不自欺,不欺人,尊重自然客观,尊重活生生的人,用主观理论去标准客观,为不诚。何为“明”?明白了解实际的生命存在,获得理性认识,否定个体真实的特殊,为不明。“诚”是“明”的基础和前提,“明”是“诚”的理性认识和结论。多维联系的人,有其身,有其神,有其气,要饮食,要寤寐,饮食来自自然,寤寐因为昼夜,自然客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没有虚假,这就是“诚”。知其身,知其神,知其气,知天文、地理、人事之影响,知因应协调的个体差异,这就是“明”。活生生的人为客观实际,不解剖、不分离才能“诚”,把人物质化、分子化,不能“诚”,岂能“明”!“自明诚”的医学,尊重自然客观的生命,不破坏活生生的人的本真原貌,临床医疗以自然完整性的人为本,以多维联系的生命之应为客观。人被分解得七零八落,无视生命本身的自愈能力,对抗式、拆卸式、补充式、替代式的治疗理念,既不“诚”,又不“明”。诚而明之,明而诚之,是自然客观的原则,是生命体验的境界,非如此,医疗无人性,没有人文关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