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录片《摩登北平》:1935年的北平,摩登又文艺,古典且优雅

 zgsc2002 2018-06-04

  三十年代北平

  影片由Educational Films拍摄,经现代数码技术修复。跟随几个外国水兵,游览北平街市,摊贩赌场,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古老建筑明显破败,片中展现贩夫走卒的日常,也可见穿着时尚的高等人。从日常生活到风景名胜,从市区到郊外,1930年代北平美景尽收眼底。

  《摩登北平》1935年的北平像个大公园

  (片长:7'59")

  1928年北伐成功,国民政府把首都迁到了南京。随着国家政治中心的南移,北京的人才、资金也迅速南迁。做了几百年都城的北京,一下子人去楼空,冷清下来,连名字也改成了平民色彩极强的北平。

  北平老建筑

  政府虽然搬走了,但是几百年留下的名胜古迹搬不走,城里城外的高等学府搬不走。1933年底,时任北平市长袁良主持制订了自1935年1月至1937年12月的“市政三年建设计划”,希望通过修建道路、疏浚河道、修复古建筑、改善公共娱乐场所等措施,发展北平的旅游业。这一时期,城里的皇家园林已次第开辟成公园,郊区的长城、明陵、汤山温泉等旅游资源也渐渐开发出来。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旅行社这个新兴的行业初见端倪。

  三十年代在北平 胡适(右二)与友人合影

  30年代初,北平五大学(清华、北大、师大、燕京、辅仁)的体育竞赛

  三十年代的魔登女郎游北海

  三十年代的北平市井生活,也显得相当丰富多彩。从纪录片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民国时的京城并不落后,百姓也并不是穷且苦的形象,那时的北京平和、摩登、古典,又极具文艺范,古建筑的美,让人赏心悦目。而战火纷飞的年代,北京人也似乎依然能怡然自乐。

  胡同里喝茶的老先生

  掏耳朵

  街边修鞋

  直到1937年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由此,北平乃至全中国的发展之路被粗暴地打断了。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