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脱肛

 林2606 2018-06-04

症状

临床症状

1.常见于体虚的小儿及老年人,或新产妇,或有长期泻痢、咳嗽等病史,或有内痔环切手术史。

2.脱出为本症的主要症状。轻者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日久逐步发展为直肠全层脱出,除大便时脱出外,甚至咳嗽、行走、下蹲也脱出,须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回纳。如脱出未即时还纳,直肠粘膜充血水肿,出血或糜烂。可伴有肛周皮肤潮湿瘙痒、腰骶及腹部坠胀酸痛。脱出时间稍长,没有及时复位,可造成嵌顿,粘膜由粉红色变为暗紫色,甚至糜烂坏死,肿胀疼痛,体温升高,排尿不畅,里急后重,肛门坠胀疼痛。

需与严重肠套叠的套入部自肛门脱出者及直肠息肉相鉴别,直肠息肉也可由肛门脱出,为较小圆形光滑之肿物,必须注意肠套叠有时也能从肛门翻出,似直肠脱垂Ⅲ度脱垂,如用手指检查,可触及直肠肛管与脱垂肠管间的黏膜反折,依据病史及体征不难鉴别。[2]

主要症状

  脱出为本症的主要症状。轻者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日久逐步发展为直肠全层脱出,除大便时脱出外,甚至咳嗽、行走、下蹲也脱出,须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回纳。如脱出未即时还纳,直肠粘膜充血水肿,出血或糜烂。可伴有肛周皮肤潮湿瘙痒、腰骶及腹部坠胀酸痛。

脱出时间稍长,没有及时复位,可造成嵌顿,粘膜由粉红色变为暗紫色,甚至糜烂坏死,肿胀疼痛,体温升高,排尿不畅,里急后重,肛门坠胀疼痛。

一、早期:便后有黏膜自肛门脱出,并可自行缩回;以后渐渐不能自行回复,需用手上托能复位,常有少许黏液自肛门流出,排便后有下坠感和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增多。

二、晚期:脱肛在咳嗽、喷嚏、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脱出,脱出后局部有发胀感,也可感到腰骶部胀痛,脱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黏膜常受刺激可发生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分泌可夹杂血性黏液,刺激肛周皮肤,可引起瘙痒。

三、嵌顿:由于肛括约肌松弛,很少发生嵌顿,一旦嵌顿发生,病人即感到局部剧痛,肿物不能用手托复位,脱出肛管很快出现肿胀,充血,黏膜皱襞消失。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绞窄和坏死。在临床上,脱肛按脱垂程度轻重分成三度:一度为直肠黏膜脱出,二度为直肠全层脱出,三度为直肠及乙状结肠脱出。

小儿脱肛的症状体现

  小儿大便时常有东西从肛门口脱出来,解完大便后,脱出的东西能自动回缩。患病时间较长的孩子,便后脱出的东西不能回缩,就得用手托回,且有少量粘液从肛门口流出。仅直肠粘膜从肛门口脱出的,叫不完全性脱肛;直肠各层组织全从肛门口脱出的,叫完全性脱肛。完全性脱肛比不完全性脱肛脱出的直肠部分长。完全性脱肛脱出的时间长了,如果不能复位,脱出的肠管就会充血、水肿、溃疡、出血。有时脱出的肠管发生嵌闭,脱出肠管呈紫黑色,必须到医院处理。

病因病理

  对于脱肛的病因,目前有两种学术的观点。一种直肠粘膜脱垂说法是滑动性疝学说。另一种直肠粘膜脱垂的说法是肠套叠学说。  专家介绍说,直肠粘膜脱垂的病因主要是和胃窦部炎症有关系的,胃粘膜恶性细胞浸润也可发生本病。当胃窦部炎症时,粘膜下结缔组织较松,胃粘膜和粘膜下层增生,如胃窦蠕动增强,则粘膜皱襞很易被送入幽门,形成胃粘膜脱垂。一切能引起胃剧烈蠕动的因素,如精神紧张、烟酒、咖啡刺激等均为直肠粘膜脱垂的病因。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直肠脱垂的病因的二种学术观点:

其一,滑动性疝学说。认为病人的直肠与子宫(男性为膀胱)之间所形成的凹陷过深,当腹内的压力增加时,直肠前壁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就会向直肠壶腹部内陷,长期如此,直肠就会向肛门外脱出,形成一个起始于直肠子宫(或膀胱)的凹陷,脱出在肛门外的直肠由直肠前壁构成疝囊,这种脱出主要是直肠前壁,能形成严重的直肠脱垂。

其二,肠套叠学说。认为直肠脱垂是因为直肠与乙状结肠之间的固定处,由于某种原因受了损伤,在腹内压力持续增加时,上部直肠与部分乙状结肠就会从这个固定处向下部直肠壶腹套叠,直到脱出肛门外,形成直肠前壁和后壁长度相等,肠腔位于中央的直肠脱垂。

长期以来,对于直肠粘膜脱垂的形成机制存在着争论。有专家认为滑动性疝学说和肠套叠学说两者基本上是一回事只不过是程度上的不同,滑动性疝型也可以说是一种肠套叠,只是未影响到整圈肠壁。

三大要素

  下面就由肛肠专家来介绍下脱肛形成的三要素:

1、全身因素

营养不良小儿,坐骨直肠窝内脂肪消失,使直肠失去周围支持固定作用,括约肌群收缩力也减弱,直肠容易自肛门口脱出。

2、局部组织解剖因素

①骶骨弯曲度未形成:婴幼儿骶骨弯曲度未形成骨盆向前倾斜不够,直肠呈垂直位,与肛管处于一条直线上,腹腔内向下的压力增加时,直肠无骶骨的支持,压力直接作用到肛管上,易于向下滑动。

②周围肌肉支持力弱:肛提肌和骨盆底部肌肉的支持力较弱。

③黏膜松弛:直肠黏膜附着在肌层上较松弛,黏膜易自肌层滑脱。

3、促成因素

任何情况使腹内压长期增高或突然增高,均可促成直肠脱垂。如经常便秘、腹泻、百日咳、包茎及膀胱结石、长期慢性咳嗽等疾患,常是脱肛的诱因。有些疾病(如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或损伤(包括意外和手术损伤)造成括约肌及直肠周围肌肉功能或神经功能障碍者,直肠失去支持,腹压增高即可发生直肠脱垂。

脱肛形成的几大因素

  (1)先天不足,发育不全,直肠缺乏周围软组织。及骶骨弯度的支持;

(2)病久体弱,营养不良或久泻久痢,使坐骨直肠窝的脂肪被吸收,直肠失去扶持;

(3)气血衰退,年迈机体衰弱,妇女多次分娩,骨盆肌肉松弛,不易固摄,膀胱结石、慢性咳嗽等持续性增加腹压的疾病,使直肠黏膜下层组织松弛,黏膜与肌层分离,导致脱肛;

(5)内痔三期,肛直肠息肉,肛直肠肿瘤等病症,经常脱出导致肛管括约肌松弛,并将直肠黏膜向下牵引。也有见于内痔环切术后,损及肛管皮肤,形成直肠黏膜外露脱垂。

夏季脱肛高发的原因

  ①解剖因素。由于骶尾弯曲度较正常浅,当腹内压增高时,直肠没有骶骨的支持而脱出;另外,部分病人的乙状结肠或直肠冗长也是解剖上的易发因素。

②腹压增加。经常便秘、腹泻、咳嗽、多次分娩等均可增加腹压,推动直肠外脱。

③盆底组织薄弱。老年人肌肉松弛、多次分娩或会阴撕裂、小儿盆底发育不全等因素均可导致。发病时多是先出现局部的结直肠套叠,最后将套叠肠壁脱至肛管或脱出肛门。

不完全脱肛的病因

  ① 骶骨曲未形成:婴儿期脊髓发育较慢,骶骨曲尚未形成,骨盆和直肠几乎笔直,当长期增加腹压时,可引起直肠粘膜和直肠全层脱垂。

② 肛门括约肌无力和直肠周围脂肪含量少:即指年老体弱无力者,括约肌松弛,骨盆直肠窝、坐骨直肠窝脂肪量减少,从而导致直肠固定困难,引起直肠不完全脱垂。

③ 肛门直肠部手术损伤:如环形痔手术后,肛瘘、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手术,破坏了肛管直肠环,导致直肠粘膜脱垂。

④ 骶尾神经损伤:手术损伤、外伤或其他病变侵犯了骶尾神经,导致肛提肌麻痹,造成直肠脱垂。

⑤ 其他:腹泻、便秘、慢性剧烈腹痛、分娩等,也可导致直肠脱垂。

引发因素

  肠子从肛门处掉出来,让很多人痛苦不堪,难以接受,对于脱肛,很多人都感觉不经意间就得上了,其实任何疾病都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对于脱肛,很多其他疾病若治疗不及时,也可以引发脱肛。

内痔是痔疮的一种,初期,排便时内痔脱出肛门外,便后痔团自行回纳;痔团紫红或鲜红色,似草莓状,粘膜菲薄易出血。对于内痔若久拖不治,长期的脱出可导致直肠粘膜脱垂,从而引起脱肛;

其次是便秘:由于便秘患者排便困难,用力排便时常可导致直肠粘膜外翻,引起脱肛;

直肠粘膜松弛:直肠粘膜松弛是脱肛的早期症状,不及时治疗可引起直肠、肛管及乙状结肠外翻造成脱肛。

对于脱肛,济南肛泰肛肠医院专家指出,患者及时发现还需及时检查治疗,对于传统的疗法往往是采用一刀切的办法,直接将脱出部分切除。然而,这种疗法往往创伤大、患者痛苦大,所以在选择时一定要谨慎。

脱肛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预防脱肛我们需要注意:

1)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肛门功能锻炼,增强体质,改善肛门功能、增加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

2)及时治疗可引起直肠脱垂的疾病,如慢性腹泻、便秘、百日咳等。

3)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等。保持大便通畅。

4)保持肛门部清洁卫生,便后应用软纸擦肛,睡觉前最好用温水洗肛门部,这样即保持肛门的清洁卫生,又可促进肛门部的血液循环。

5)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时不要看书、看报、用力努挣。

实质表现

  内痔发展到中、晚期的主要症状就是内痔脱出。但脱出于肛门外的东西不全是内痔,在肛门疾病中,许多疾病都可引起肛门有脱出物,如肛门乳头瘤、直肠脱垂等,都可脱出肛门外,但其临床表现各有其不同。

内痔脱出于肛门外区别于其他各种肛门病的表现在于:

内痔脱出的脱出物在齿线上,粘膜覆于脱出物上,可自行还纳肛中,若纤维组织覆于其上时,需休息后还纳肛门中,脱出物基底大,以齿状线为界,上下分明,在肛门可见一个或几个脱出,多不相连成片。而乳头瘤基底部多细而长,瘤色灰白,附着于乳头部位。

直肠脱垂则表现为直肠粘膜下移,全部脱出肛门外,肛门环周有粘膜脱出,严重时,直肠肌层均可随之脱出。由此可见,脱出是内痔加重的表现之一,但脱出的不全是痔疮。

病理人群

  常见于体虚的小儿及老年人,或新产妇,或有长期泻痢、咳嗽等病史,或有内痔环切手术史。脱出为本证的主要症状。轻者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日久逐步发展为直肠全层脱出,除大便时脱出外,甚至咳嗽、行走、下蹲也脱出,须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回纳。如脱出未即时还纳,直肠粘膜充血水肿,出血或糜烂。可伴有肛周皮肤潮湿瘙痒、腰骶及腹部坠胀酸痛。脱出时间稍长,没有及时复位,可造成嵌顿,粘膜由粉红色变为暗紫色,甚至糜烂坏死,肿胀疼痛,体温升高,排尿不畅,里急后重,肛门坠胀疼痛。

I度:直肠粘膜脱出,淡红色,长2-5厘米。质软,不易出血,便后可自然回复。

Ⅱ度:直肠全层脱出,长5-9厘米,呈圆锥形,淡红色,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便后需用手帮助回复,常伴发肛门松弛。

Ⅲ度: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厘米以上,呈圆柱形,表现有较浅的环状皱襞,括约肌松弛无力。

是因小儿气血未旺,发育未全,或因老年气血衰退,或因产育,气血双亏,或因久泻久痢、长期咳嗽等,以致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不能摄纳升提,肛门松弛,直肠移位而脱出肛外而成。若因手术或外伤损及肛门,肛门失于禁固,也会导致本病。本病病位在大肠,病因较为复杂,但其根本原因是中气不足所致。临床上脱肛以虚证多见。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不能提举内脏,气虚肛门固摄无力,则排便或腹压增加时直肠脱出。若脱出后未及时还纳,局部气血郁滞,湿聚热生,则脱出物肿痛并作,里急后重,此时为标实本虚。治疗以补中益气,固摄升提为基本原则。

加重原因

  脱肛,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严重时连乙状结肠都向下移位,由肛门垂脱向外翻出的一种疾病。医学上称“肛管直肠脱垂”。如果只是黏膜下垂,称不完全脱垂;如果直肠全层脱垂,则称完全脱垂;脱垂部分在直肠内,叫内脱垂;如果完全脱出肛门外时,叫外脱垂。

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和老年人多见。老年人容易脱肛,主要由于老年人全身器官组织衰退,肌肉松弛,骨盆底肌肉张力减退。如长期便秘,排便时反复猛烈用力,则常可造成或加重脱肛。脱肛初期,可因用力排便而发生从肛门脱出“肿物”,但便后“肿物”可自行缩回。此后,逐渐加重,除排便用力时引起脱肛外,在咳嗽、走路等稍用腹压的情况下,都可引起脱肛,往往不能自行缩回,必需用手将脱出的肿物托入肛门。如脱出的肿物不能缩回,容易发生炎症、肿胀,则出现疼痛,进一步又加重便秘。因此,便秘是引起和加重脱肛的重要因素。

容易人群

  5岁以下儿童发生直肠脱垂非常多见,由于小儿体质娇嫩,发育不完全成熟,元气不实,骶骨弯曲未长成,直肠粘膜下组织也较为疏松,直肠缺乏骶骨的支持,而且直肠与骨盆几乎笔直,即垂直的状态,比较活动,不利于固定,而且增加了肛门括约肌的负荷量。长期腹内压增大,失去对直肠的牵拉固定作用,就易发生直肠脱垂,这就是小儿易患直肠脱垂的主要原因。

  老年人直肠脱垂则多因年老体弱、气血不足、中气下陷、气虚不能收摄而引起。虚是老年人发病的主要原因。由于老年人全身组织衰退、肌肉松弛,加上一些慢性疾病,如便秘、气管炎、咳嗽、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等。频繁增加腹压,同时隔肌下降,压迫腹腔脏器推压乙状结肠和直肠向下移位,又由于老年人体弱无力、括约肌松弛、骨盆直肠窝、坐骨直肠窝脂肪量减少,这也是老年人易发生不完全性直肠脱垂的原因之一。

  小儿脱肛

  1、先天不足,发育不全,直肠缺乏周围软组织及骶骨弯度的支持;

  2、病久体弱,营养不良或久泻久痢,使坐骨直肠窝的脂肪被吸收,直肠失去扶持;

  3、气血衰退,年迈机体衰弱,妇女多次分娩,骨盆肌肉松弛,不易固摄,导致脱肛;

  4、腹压增加,因长期腹泻,便秘、前列腺肥大、膀胱结石、慢性咳嗽等持续性增加腹压的疾病,便直肠粘膜下层组织松弛,粘膜与肌层分离,导致脱肛;

  5、内痔Ⅲ期,肛直肠息肉、肛直肠肿瘤等病症,经常脱出导致肛管括约肌松弛,并将直肠粘膜向下牵引。亦有见于内痔环切术后,损及肛管皮肤,形成直肠粘膜外露脱垂。

  如何避免

  1、要使小儿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切忌坐便盆时间过长。

  2、有便秘小儿,平时应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3、有咳嗽及反复腹泻的病儿,积极治疗原发病为主,以预防脱肛的发生。对经常脱肛不能自行回复的,必须去医院进行治疗。如果一般的保守治疗仍然没有效果,那就必须进行手术。

怎么办

  脱肛患者要坚持进行哪些恢复运动

  提肛门运动:静坐,放松,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合上双眼,配合吸气时,向上收提肛门,提肛门后稍闭一下气,然后配合呼气时,全身放松。每次练90下。一日三次,放在便后和睡前进行一次。还可以进行快速收缩肛门运动,每分钟进行30次,一日可作2次。

  仰卧屈膝运动:仰卧屈膝,抬头,右手伸到左膝,然后松弛复原;再屈膝抬头,左手伸到右膝,松弛复原。每次运动30次。

  指扩运动:右手食指涂适量润滑剂,先在肛门口按揉1分钟,然后缓缓伸入肛门达2个指节,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扩肛3分钟,要均匀用力,切忌使用不适当的暴力,可在便后及睡前各进行一次。特别适用于肛门术后病人以及有肛管环形狭窄和晚期肛裂病人。

  注意,在进行指扩运动时,要将指甲剪短,一方面减少肛门内黏膜损伤,一方面防止指甲中遗留不洁粘液或粪便。

  脱肛的治疗方法

  脱肛的发病率高,所有人群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体质虚弱的老人和小儿,是指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垂于肛门外,患者可伴有肛门瘙痒、肛门潮湿、腹泻等症状。因此脱肛危害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脱肛就是一个字“拖”,好多人都是抱着不治能行吗的态度,脱肛就是排便时,肛门直肠粘膜脱出的疾病,长期脱肛,会引发其它并发症,脱肛患者应该知道,身患脱肛疾病靠“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且只能是越“挨”病情越重,必须认识脱肛的危害,及时治疗脱肛疾病。

  脱肛的原因是主要在于排便的时候用力过度,或者长时间保持坐姿。有时候,痔核和肛瘘手术后,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大部分的脱肛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频度会增大,大便的时候直肠脱出,不能自行回缩,必须推托方能复位。严重的时候,坐着或走路的时候,都会掉出来。甚至是腹泻或放屁 的时候,也可能无法控制地掉出来。

  脱肛目前治疗手术是首选,但是手术并发症多易复发,得不到广泛的应用,所以目前临床上常用一些磁疗技术的国产医疗器械产品如:消痔带 根据中医经络穴位原理,作用于相应的经络和穴位,疏通经络,消炎镇痛从而快速、方便、有效的治疗脱肛,也是家庭使用的首选

临床诊断

  需与严重肠套叠的套入部自肛门脱出者及直肠息肉相鉴别,直肠息肉也可由肛门脱出,为较小圆形光滑之肿物,必须注意肠套叠有时也能从肛门翻出,似直肠脱垂Ⅲ度脱垂,如用手指检查,可触及直肠肛管与脱垂肠管间的黏膜反折,依据病史及体征不难鉴别。

分类

  (1)I度脱垂:为直肠粘膜脱出,脱出物呈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2)II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5~10cm,呈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形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回复。

  (3)III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

  脱肛的症状鉴别诊断,I度直肠脱垂应与内痔脱出相鉴别,内痔脱出时痔核呈分颗状,无环状粘膜皱襞,黯红色或青紫色,容易出血。此外,还有一些疾病应与脱肛相鉴别,如直肠息肉、肛管直肠癌、肛乳头瘤、肛管疣、赘皮性外痔等。

中医辨证

  直肠或直肠粘膜脱出肛门外的病证。《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脱肛者,肛门脱出也。”因气虚下陷,或胃肠湿热下注所致。气虚下陷者,治宜补气升提,用补中益气汤,重用人参、黄芪、升麻;虚中挟火而痛者,加黄芩、黄连、槐花;虚寒者,用理中汤。因胃肠湿热下注,肛脱肿痛者,选用抽薪饮、大分清饮等方。可同时兼用局部熏洗搽敷:寒者用荆芥、胡葱煎洗,以伏龙肝、鳖头灰、百药煎研末,油调敷;热者用朴硝、白矾汤洗,以黄柏、牡蛎粉掺搽;焮红肿痛者,以田螺去厣,入冰片,化水搽(见《类证治裁·脱肛》)。湿热下注大肠者,宜清利湿热,兼以升提,方用黄芩、黄连、槐角、黄柏、升麻、柴胡等药,外用五倍子、白矾煎汤熏洗。脱肛又称肛管直肠脱垂,是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体质虚弱的小儿和老年人,身高瘦弱者也易发生。 幼儿发育不全,骶骨弧度较直,肛门括约肌肌力较弱,啼哭和腹泻常诱发脱垂,以部分脱垂较常见。成人因内痔经常脱出也可诱发,以直肠黏膜脱垂为多。女性因骨盆下口较大,多次分娩,可使盆底筋膜和 肌肉松弛,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区别症状

  直肠脱垂的症状与内痔脱出类似,所以临床上常常将直肠脱垂与内痔脱出混为一谈,都被称为“脱肛”,但实际上二者有较大的区别。

  ①视诊:内痔脱出物为充血肿大的痔块,呈花瓣状或环状,可见有出血,痔核之间凹陷有正常的粘膜。

  直肠脱垂的脱出物为直肠,有明显的放射状纵形沟纹或直肠环圈,色淡白或淡红,无出血。

  ②指诊:内痔脱出,肛门松紧度正常。

  直肠脱出,肛门括约肌明显松弛。

  ③窥器检查:内痔用窥器检查时,可见到粘膜呈花瓣状且粘膜隆起的肉块大小不一。

  直肠脱垂粘膜呈环状隆起,呈均匀状。

  直肠脱垂与内痔脱出要区分开来,治疗的时候最好到专业的肛肠科医院进行明确的诊断,然后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

临床症状

  1、脱出:这是肛门直肠脱垂的主要症状,早期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自行复位;随着病情的发展,身体抵抗力逐渐减弱,日久失治,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突出,甚至咳嗽、负重、行路、下蹲时也会脱出,而且不易复位,需要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复位。

  2、出血:一般无出血症状,偶尔大便干燥时,擦伤粘膜有滴血,粪便带血或手纸拭擦时有血,但出血量较少。

  3、潮湿:部分病人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无力,常有粘液自肛内溢出,以致有潮湿感。或因其脱出,没有及时复位,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或糜烂,粘液刺激肛周皮肤而引起瘙痒。

  4、坠胀:由于粘膜下脱,引起直肠或结肠套叠,压迫肛门部,产生坠胀,有的还感觉股部和腰骶部痪胀。

  5、嵌顿:大便时,肛门直肠脱出未能及时复位,时间稍长,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因而发炎肿胀,并导致嵌顿。这时,粘膜由红色逐渐变成暗红色,甚至出现表浅粘膜糜烂坏死、或脱垂肠段因肛门括约肌收缩而绞窄坏死。病人症状亦随之由局部反应发展到全身,出现体温上升,食欲减退,小便困难,大便于结,疼痛坠胀加剧,坐卧不安,甚者发生肠梗阻症状。

手术治疗

  1、注射法:注射疗法主要是将药物注射于直肠粘膜下层,造成瘢痕,使粘膜与肌层粘连固定;或注射到直肠周围,便宜肠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不再下脱。

  2、粘膜切除缝合术:适用于肛管脱垂和直肠下部脱垂。

  3、瘢痕支持固定术:适用于I、Ⅱ度直肠脱垂,并伴有肛门松弛者,但对肠炎、痢疾、腹泻和肛门直肠急性炎症的病人,不宜使用。

  4、线状烙法

  5、纵切横缝术:适用于Ⅰ度和Ⅱ度脱垂。

  6、肛门紧缩术:适用于直肠脱垂并发肛门松弛和肛门失禁者,但对肛门直肠急性炎症、肠炎和腹泻等疾病患者,不宜采用。

  7、肛管直肠缩窄术:适用于老年人和全身情况不好的不能做大手术的病人。

  8、直肠前方悬吊固定术:此术式为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用来修复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最常见手术。

  脱肛手术治疗的步骤

  ①肛门紧缩术是治疗脱肛不错的手术方式:即肛门周围缩小术或环缩术。就是将银丝、铬制线、硅橡胶胶圈植入肛门周围皮下,使松弛的括约肌缩紧,从而阻止直肠的脱出。近年来采用硅橡胶治疗,优点较多,有利于大便失禁及脱肛的防治,该手术简单,局麻即可进行,但手术复发率高。

  ②脱出肠管切除术:将脱出肠管切掉,然后将各层缝合。优点是术野清晰,可及时处理脱出肠管的水肿、坏死,使之粘连不能复回肛内。缺点是复发率高,有一定并发症,如盆腔炎及脓肿、直肠狭窄等。

  ③直肠悬吊固定术

  A、直肠后位悬吊术:即采用阔涤纶带包绕上部直肠,将其固定在骶骨隆凸下的骶前筋膜上。此法取得了良好疗效,该手术简单,复发率及死亡率低。该手术也可将直肠悬吊在腰大肌上。

  B、直肠后方固定术:从腹部行入路,将尾骨前筋膜充分剥离到尾骨尖附近,将尾骨纵韧带与直肠后壁缝3~6针加以固定。据文献报道,该方法无明显副作用。

  C、腹直肌前韧带直肠悬吊术:该手术愈后牢固可靠,稳定性强。

  D、直肠前位固定术:用涤纶带缝合在直肠下端及两侧,将直肠拉向前方,重建”直肠角”,最后把涤纶带缝在耻骨上。该手术疗效好,但手术复杂,易并发出血和感染。

  ④直肠前壁折叠术:该手术为沈克非教授发明,并经其他学者不断完善,该手术提高了直肠膀胱陷凹,修补了滑动性疝,直肠前壁折叠后,使直肠缩短、变硬,与骶部粘连固定,既解决了直肠本身的病理改变,又加强了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固定点。

中医治疗

  此病多为气虚下陷,长时间腹泻不愈、久病卧床伤气、大便干结,均可以出现脱肛。

  治以补益中气,升提下陷。药用炙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便秘加熟军;有热加连翘、栀子;阴虚加玄参、生地。

  另外可以针灸百会、长强,病久加足三里。

  治脱肛方:

  1.参麦芩连归地汤(肖正安教授)

  组成:沙参5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当归6克,生地15克,枳壳6克,厚朴9克,乌梅9克,白芍9克。 功效:清热凉血,利肛收敛。 主治:肺热气虚之脱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2.收肛散(柏莲松教授) 组成: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龙骨9克,木贼草9大象。 功效:收涩固脱。 主治:肛门直肠粘膜脱垂Ⅰ、Ⅱ度。 用法:共研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

  3. 提肛汤(王静安主任医师) 组成:黄芪15克,升麻5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炒淮山药15克,沙参15克,麦冬10克,乌梅15克,白芍15克。 功效:升阳举陷,益气滋阴。 主治:小儿脱肛。 加减:若小儿滑泻不禁,可加煨诃子10克;炙粟壳5克,以清之;若久泻虚寒甚者,可加良姜3克,附片5克温补中阳。本方为自拟方,临床运用30余年,有效率达96%。 用法: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服。

  4. 脱肛液(李润庭主任医师) 组成:明矾6克,盐酸普鲁卡因2克,加水至100毫升。 功效:固肠收涩。 主治:直肠脱垂。 用法:注射于直肠周围或直肠粘膜层与肌层之间。

  5. 益气升阳汤(张梦侬名中医) 组成:黄芪15克,当归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生麻10克,炙甘草10克,樗树皮10克,陈皮10克,罂粟壳10克。 功效:益气升阳。 主治:脱肛。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

  中医治脱肛的三个步骤

  第一、 内服治标:枳壳10克,升麻8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日煎服,一日两次。补气固脱。

  第二、 外擦提肛膏:石榴皮、柯子、五倍子,研粉末各取等份混合均匀。用麻油调成50%浓度的膏药。睡觉前将药膏涂抹于肛门上,然后用手轻轻地将肛门脱回,再用消毒纱布固定。一般晚上用药效果最好,如果较为严重,白天也可以敷用,治疗期间应避免重体力劳动。

  第三、 熏洗提肛散:柯子、五倍子、椿根皮、石榴皮、枯矾各50克,水煎,待温坐盆,先熏后洗肛门,每次20-30分钟,每天早,中,晚各一次。

  禁忌:患有肛裂的患者不能使用以上两种外用方,待脱肛回收后即停止用药。

  产后脱肛的中医治疗法

  1.气虚治法:补中益气,升陷固脱。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生黄芪30克 党参12克 白术12克 枳壳12克 升麻6克 柴胡6克 当归9克 炙甘草5克 大红枣9枚加减:便秘者,加柏子仁9克、全瓜萎10克(切);脘闷纳少者,加木香6克、砂仁3克(后下)、枳壳9克;伴腰酸者,加菟丝子12克。

  2.肾虚治法:补肾益气固脱。

  方药:益肾固脱汤(验方)。

  熟地12克 山莱莫12克 杜仲12克 淮山药15克 生黄芪20克制首乌12克 覆盆子12克金樱子12克 五味子5克

  3.湿热治法:清热利湿,止泻防脱。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

  葛根12克 黄芩12克 黄连3克 凤尾草15克 槟榔9克 白头翁10克 升麻9克 地榆12克 焦山楂10克 炙甘草3克4.肠燥治法:养阴润肠固脱。

  方药:两地汤合麻仁丸加减。

  生地15克 地骨皮10克 玄参12克 白芍12克 麦冬12克 阿胶9克(烊冲)地偷10克升麻6克 柴胡5克 麻仁九9克(分吞)知母9克 枸杞子10克

  4.肠燥治法:养阴润肠固脱。

  方药:生地、地骨皮、玄参、白芍、麦冬、阿胶(烊冲)、地偷、升麻、柴胡、麻仁九、(分吞)知母、枸杞子。

  中药治疗老年脱肛

  脱肛即直肠脱垂,在老年人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指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

  内服:党参15克、升麻10克、黄芪15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下。或生晒参芦9克,每天煎汤代茶。

  外敷:五倍子9克、炒浮萍草9克、龙骨9克、木贼草9克,一起研成细末,干擦或麻油调敷患处。

  坐浴:苦参30克、明矾15克、五倍子15克,或石榴皮30克,煎水洗患处或排便后坐浴20分钟左右。

中医食疗

  1.田螺炖猪肉 用田螺肉120克、猪肉120克。将洗干净的田螺肉、猪肉入锅共炖。每日1剂,分4次服食。

  2.何首乌煲鸡 何首乌30克,雌鸡1只(约500克)。将鸡宰杀去毛及内脏,以白纱布两、三层包何首乌末,纳鸡腹内,加清水适量,放入锅内,煲至鸡肉离骨,取出首乌末,加盐、油、姜、酒调味,饮汤食鸡肉。一日内分2次服完。

  3.黄花木耳汤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100克、木耳25克、白糖5克。将黄花菜、木耳洗净去杂质,加水煮1小时,原汤加白糖调匀服食。

  4.鲫鱼黄芪汤 鲫鱼150—200克,黄芪15—20克,枳壳9克(炒)。将鲫鱼去鳃、鳞、内脏,先煎黄芪、枳壳,30分钟后下鲫鱼,鱼熟后取汤饮之,可少加生姜、盐以调味。

饮食调养

  中医认为脱肛是由于气虚下陷,不能收摄,以致肛管直肠向外脱出。患有脱肛的病人平时宜进食滋补性食物,如猪、牛、羊肉、鸡、蛋类、黄鳝等。也可以用党参、黄芪、山药、莲 子、大米煮粥经常服食,还要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戒烟酒,对生冷滑腻及寒冷性食物,亦应尽量少食。在食物调治方面,可选择以下食疗方:

(1)黄芪党参大枣粥:

黄芪30—55克,党参20克,大枣10枚,大米适量,加清水共煮粥。粥成加入白糖调味再煮片刻即食。

(2)猪大肠炖糯米绿豆:

猪大肠300克,糯米30克,绿豆50克。将猪大肠洗净,糯米与绿豆用清水浸泡1小时,然后把糯米、绿豆放入大肠内并加入少许水和食盐,肠两端用线扎紧,放入锅内加水煮2小时即可服食。

(3)鳝鱼苡米汤:

黄鳝250克,苡米50克。将黄鳝洗净,与苡米同煲汤,盐调味服食。

(4)海参瘦肉汤:

海参30克,瘦肉适量。加清水适量共煲汤,盐调味服食。

后果

  脱肛分为严重和不严重,极度脱肛就是比较严重的脱肛症状。极度脱肛一般是由于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和排便习惯造成的。极度脱肛有这些危害——

一、极度脱肛,除排便用力时引起脱肛外,在咳嗽、走路等稍用腹压的情况下,都可引起脱肛,往往不能自行缩回,必需用手将脱出的肿物托入肛门。由于经常脱出而排出粘液会经常污染内裤。

二、极度脱肛导致肠粘膜受损伤发生溃疡时,还可引起出血和腹泻。如脱出的肿物不能缩回,容易发生炎症、肿胀,则出现疼痛,进一步又加重便秘。

三、脱垂在直肠内反复下降和回缩,引起粘膜充血水肿,常由肛门流出大量粘液和血性物。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坠胀、拖拽,会阴部及股后部钝痛等。

四、极度脱肛患者,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脱垂肠段水肿、狭窄及坏死的危险,所以,患者不要盲目擅自用药或进行不科学的治疗延误病情,应及时选择正规的肛肠医院进行对症治疗。

治疗措施

  (1)保守疗法

  如果脱肛继发于便秘、腹泻等疾病,就要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病,原发病治好了,脱肛多能痊愈。治疗期间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排便,小婴儿可直着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如能坚持1~2个月,多数脱肛可以痊愈。如改变排便方法后脱肛未愈则可行手法复位,用纱布折成厚垫,压住肛门,用粘膏将两臀拉紧粘牢,令小儿卧床1 ~2周,坚持卧位排便,多可痊愈。

  (2)中医治疗

  此病多为气虚下陷,长时间腹泻不愈、久病卧床伤气、大便干结,均可以出现脱肛。治以补益中气,升提下陷。药用炙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便秘加熟军;有热加连翘、栀子;阴虚加玄参、生地。另外可以针灸百会、长强,病久加足三里。

  脱肛便血的治疗措施

  1、一般疗法治疗脱肛便血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蹲踞时间不可太长,避免便秘、腹泻或脱肛出血,便后立即复位,以改善局部情况,嘱病人每日自行收缩肛门多次,以增加肛门括约肌的能力。同时可以服用补中益气丸,中药熏洗和外敷,以及针灸等治疗。

  2、注射疗法治疗脱肛便血

  直肠粘膜下及直肠壁外注射硬化剂,造成无菌炎症产生粘连,使松弛滑动的直肠固定。

  3、手术疗法治疗脱肛便血

  直肠粘膜分段结扎术:在直肠粘膜右前、左后、右位无血管行走区,做纵形排列结扎粘膜,形成纵形的三个链条状粘膜瘢痕,利用瘢痕支持松弛的直肠粘膜。

  肛门环缩术:麻醉下在肛门前后各切一小口,用血管钳在皮下绕肛门潜行分离,使二切口相通,置入金属线(或涤纶带)结成环状,使肛门容一指通过,以制止直肠脱垂(脱肛)。

非手术治疗

  治疗期间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排便,小婴儿可直着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如能坚持1~2个月,多数脱肛可以痊愈.如改变排便方法后脱肛未愈则可行手法复位,用纱布折成厚垫,压住肛门,用粘膏将两臀拉紧粘牢,令小儿卧床1 ~2周,坚持卧位排便,多可痊愈。

脱肛患者的四个恢复运动

  1、提肛门运动:静坐,放松,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合上双眼,配合吸气时,向上收提肛门,提肛门后稍闭一下气,然后配合呼气时,全身放松。每次练90下。一日三次,放在便后和睡前进行一次。

2、仰卧屈膝运动:仰卧屈膝,抬头,右手伸到左膝,然后松弛复原;再屈膝抬头,左手伸到右膝,松弛复原。每次运动30次。

3、快速收缩运动:可快速收缩肛门,每分钟进行30次,一日可作2-3次。

4、指扩运动:右手食指涂适量润滑剂,先在肛门口按揉1分钟,然后缓缓伸入肛门达2个指节,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扩肛3分钟,要均匀用力,切忌使用不适当的暴力,可在便后及睡前各进行一次。特别适用于肛门术后病人以及有肛管环形狭窄和晚期肛裂病人。

危害

  脱肛对人的身体及生活都有诸多危害:

一、脱肛初期有便秘、排便无规律,总感觉直肠满胀和排便不净。在排便的时候有肿物脱出,但可自行缩回。

二、脱肛逐渐加重后,除排便用力时引起脱肛外,在咳嗽、走路等稍用腹压的情况下,都可引起脱肛,往往不能自行缩回,必需用手将脱出的肿物托入肛门。由于经常脱出而排出粘液会经常污染内裤。

三、脱肛导致肠粘膜受损伤发生溃疡时,还可引起出血和腹泻。如脱出的肿物不能缩回,容易发生炎症、肿胀,则出现疼痛,进一步又加重便秘。[3]

四、脱垂在直肠内反复下降和回缩,引起粘膜充血水肿,常由肛门流出大量粘液和血性物。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坠胀、拖拽,会阴部及股后部钝痛等。

脱肛(直肠脱垂)较严重的,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脱垂肠段水肿、狭窄及坏死的危险,所以,患者不要盲目擅自用药或进行不科学的治疗延误病情。

  脱肛的六大危害介绍

  1.出血:一般无出血症状,偶尔便秘时,擦伤粘膜有滴血,粪便带血或手纸拭擦时有血,但出血量较少。

  2.潮湿:部分病人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无力,常有粘液自肛内溢出,以致有潮湿感。或因其脱出,没有及时复位,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或糜烂,粘液刺激肛周皮肤而引起搔痒。

  3.坠胀:由于粘膜下脱,引起直肠或结肠套叠,压迫肛门部,产生坠胀,有的还感觉股部和腰骶部痪胀。

  4.直肠脱出:这是肛门脱肛的主要症状,早期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自行复位;随着病情的发展,身体抵抗力逐渐减弱,日久失治,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突出,甚至咳嗽、负重、行路、下蹲时也会脱出,而且不易复位,需要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复位。

  5. 嵌顿:大便时,肛门脱肛未能及时复位,时间稍长,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因而发炎肿胀,并导致嵌顿。这时,粘膜由红色逐渐变成暗红色,甚至出现表浅粘膜糜烂坏死、或脱垂肠段因肛门括约肌收缩而绞窄坏死。病人症状亦随之由局部反应发展到全身,出现体温上升,食欲减退,小便困难,大便于结,疼痛坠胀加剧,坐卧不安,甚者发生肠梗阻症状。

  6.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因为长期脱肛导致阴部神经损伤出现肛门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等危险。[4]

预防保健

  本病是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增强小儿体质,保证合理营养,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1.要及时治疗腹泻以及感染性肠炎、慢性痢疾等疾病,对儿童腹泻及痢疾要尤其重视。

2.多食蔬菜防止便秘。

3.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忌久蹲茅厕用力排便。

4.应积极预防和治疗百日咳、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能增加腹压的疾病。

5.要适当注意休息。

6.经常作提肛运动以增加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总之直肠脱垂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对预防该病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脱肛术后的护理措施

  脱肛术后给予口服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并发症约7~10天,同时给予多种维生素类制剂。术后每日口服液体石蜡10mL,避免长时间蹲踞及用力,如果腹压增加对愈合不利。

病人术后给予低纤维饮食,摄入过量粗纤维食物容易损伤肠壁。术后尤应避免食用辣椒、酒等强刺激性食物。以避免充血水肿影响愈合。

术后恢复的1~2周内,病人应减少活动,静躺休息,对术后彻底康复极为有利。如果术后患者活动加强或做其它运动可使腹压增加,使治疗面分离,可并发出血等。尤其是激光术后,病人疼痛轻微,有的甚至无疼痛感觉及不适等症,更应避免。

肛门锻炼防脱肛

  肛门功能锻炼是肛门自我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能有效地防治各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如痔疮、脱肛、肛裂、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而且对于肛门手术后病人的功能恢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必须指出,这种锻炼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一段较长的时间方能收效。怎样进行肛门功能锻炼呢?下面介绍四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1、提肛门运动:静坐,放松,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合上双眼,配合吸气时,向上收提肛门,提肛门后稍闭一下气,然后配合呼气时,全身放松。每次练90下。一日三次,放在便后和睡前进行一次。

2、仰卧屈膝运动:仰卧屈膝,抬头,右手伸到左膝,然后松弛复原;再屈膝抬头,左手伸到右膝,松弛复原。每次运动30次。

3、快速收缩运动:可快速收缩肛门,每分钟进行30次,一日可作2-3次。

4、指扩运动:右手食指涂适量润滑剂,先在肛门口按揉1分钟,然后缓缓伸入肛门达2个指节,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扩肛3分钟,要均匀用力,切忌使用不适当的暴力,可在便后及睡前各进行一次。特别适用于肛门术后病人以及有肛管环形狭窄和晚期肛裂病人。

孕妇脱肛

  很多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会有便秘的现象出现,这样就加大了脱肛的发生率。一般来说,孕妇脱肛发生后,孕妇最好不要乱吃药,应该尽快到医院进行处理。孕妇由于特殊生理时期的影响,属于便秘高发人群。女性在怀孕期间,膨大的子宫体压迫结肠,使粪便运转速度减慢,导致不能正常排便。同时,孕妇内分泌水平变化,孕激素增多,而孕激素能降低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导致孕妇便秘、孕妇脱肛。

孕妇脱肛患者不可进行肛肠疾病的手术,且一旦出现脱肛症状最好到医院咨询医生,依据个人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治疗。如果孕妇脱肛患者进行套扎和冷冻或激光等特殊治疗或手术切除,均会冒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只要不是大量或经常出血,还是等到分娩以后,再进行彻底治疗。万一孕妇脱肛不能托回肛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保守疗法

  就是平时以饮食疗法为主,多吃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对于习惯性便秘者,可经常食用一些润肠通便的食品。这样,才能保持大便通畅。另外,在上厕所时,应采用坐抗式,而且排便时间不宜过长。如果在排便时,孕妇脱肛应及时进行处理:排便后,先洗净肛门,然后躺在床上,垫高臀部,在柔软的便纸上放些食油,手拿油纸,将痔疮轻轻推入肛门,再用手指将痔轻轻地推入深处,然后塞进一颗刺激性小的肛门栓。但是,不要马上起床活动,最好还要做提肛运动5—10分钟。如果在走路、咳嗽时,都会使痔疮脱出,那么,按上述方法处理以后,在肛门口还要用多层纱布抵压住,外加丁字带固定。

治疗

  产后脱肛相当于西医的肛管、脱肛。本病多见分娩时过早迸气,腹压增加而致。亦可见于产程过长,孕妇疲惫不堪,中气耗伤,加上迸气而致。产后便秘也是诱发本病的原因。治疗产后脱肛,下面有几款中药补汤可供参考。

  1.气虚治法:补中益气,升陷固脱。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2.肾虚治法:补肾益气固脱。

  方药:益肾固脱汤(验方)。

  3.湿热治法:清热利湿,止泻防脱。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

  4.肠燥治法:养阴润肠固脱。

  方药:两地汤合麻仁丸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