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支气管肺泡癌CT病例图片影像诊断分析!

 忘仔忘仔 2018-06-04

  1.病变多而重,分布范围广,基本两肺被占满了,临床症状却比较轻。

  2.病变形态多变、复杂,大片状磨玻璃样以及网格状改变,其间见有大小不等的空洞以及蜂房样密度减低改变。 

  3.大片实变影间也见蜂房以及空洞,并有充气支气管征。

  4.病变有叶、段性分布的倾向。

  5.气管后、上腔静脉前以及支气管分叉前有比较明确的淋巴结肿大,右侧后胸壁可见条带状水样密度影。

考虑:肺泡细胞癌

结果:随访病人,反复痰脱落细胞,找到癌细胞,确诊肺泡癌。

点评:细支气管肺泡癌(简称BAC),是指生长在细支气管和肺泡的原发性肺癌,是肺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占原发性肺癌的1.5%~6.0%。 细支气管肺泡癌为周围型肺癌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是独特的,它起源于细支气管远端的肺泡。病理上它的生长方式是沿着细胞间隔肺泡壁生长,而不破坏肺泡结构,并且多发病灶,除淋巴及血行转移外,主要通过肺泡孔(Khon孔)直接在气道内播散,呈实变或炎性改变,CT表现可见到特征性含气支气管征及蜂窝征,对此认识不足易诊为炎症等其他疾病。临床表现取决于病理类型,发病隐匿,症状轻重不一,病程长,可有发热、咳嗽、咳血丝痰、泡沫痰、胸闷、胸痛等,弥漫型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为25%~28%。

细支气管肺泡癌根据其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可分为:结节型、浸润型、弥漫型。而结节型和浸润型细支气管肺泡癌都有向两肺广泛转移的趋势,形成两肺广泛分布的结节性或浸润性病变,即弥漫型。转移途径除淋巴和血行转移外,还可能有支气管播散接种的形式,因而病变在两肺的分布往往是不对称的,在一部分肺野内病灶较密集,并常可找到较大的原发性病灶,弥漫型结节性病灶呈粟粒样,小的1~2mm,大的3~5mm,密度均匀,轮廓清楚。病灶有融合趋势,形成大面积实变,在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及蜂窝征,因此,结节病灶在两肺分布不对称和不均匀,结节病灶的融合以及融合病灶内的支气管充气征,为本型细支气管肺泡癌与粟粒型肺结核和一般粟粒性肺转移的主要区别。较多学者认为,细支气管肺泡癌开始是单个病灶,弥漫型为病变在两肺转移的结果。

CT特点:

  1.病变多而重,分布范围广,基本两肺被占满了,临床症状却比较轻。

  2.病变形态多变、复杂,大片状磨玻璃样以及网格状改变,其间见有大小不等的空洞以及蜂房样密度减低改变。 

  3.大片实变影间也见蜂房以及空洞,并有充气支气管征。

  4.病变有叶、段性分布的倾向。

  5.气管后、上腔静脉前以及支气管分叉前有比较明确的淋巴结肿大,右侧后胸壁可见条带状水样密度影。

考虑:肺泡细胞癌

结果:随访病人,反复痰脱落细胞,找到癌细胞,确诊肺泡癌。

点评:细支气管肺泡癌(简称BAC),是指生长在细支气管和肺泡的原发性肺癌,是肺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占原发性肺癌的1.5%~6.0%。 细支气管肺泡癌为周围型肺癌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是独特的,它起源于细支气管远端的肺泡。病理上它的生长方式是沿着细胞间隔肺泡壁生长,而不破坏肺泡结构,并且多发病灶,除淋巴及血行转移外,主要通过肺泡孔(Khon孔)直接在气道内播散,呈实变或炎性改变,CT表现可见到特征性含气支气管征及蜂窝征,对此认识不足易诊为炎症等其他疾病。临床表现取决于病理类型,发病隐匿,症状轻重不一,病程长,可有发热、咳嗽、咳血丝痰、泡沫痰、胸闷、胸痛等,弥漫型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为25%~28%。

细支气管肺泡癌根据其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可分为:结节型、浸润型、弥漫型。而结节型和浸润型细支气管肺泡癌都有向两肺广泛转移的趋势,形成两肺广泛分布的结节性或浸润性病变,即弥漫型。转移途径除淋巴和血行转移外,还可能有支气管播散接种的形式,因而病变在两肺的分布往往是不对称的,在一部分肺野内病灶较密集,并常可找到较大的原发性病灶,弥漫型结节性病灶呈粟粒样,小的1~2mm,大的3~5mm,密度均匀,轮廓清楚。病灶有融合趋势,形成大面积实变,在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及蜂窝征,因此,结节病灶在两肺分布不对称和不均匀,结节病灶的融合以及融合病灶内的支气管充气征,为本型细支气管肺泡癌与粟粒型肺结核和一般粟粒性肺转移的主要区别。较多学者认为,细支气管肺泡癌开始是单个病灶,弥漫型为病变在两肺转移的结果。

来源:影像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