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删除偏见和歧视,到底谁害的孩子不想上学?

 超人小贝 2018-06-04

删除偏见和歧视,到底谁害的孩子不想上学?

厌学症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中学生患病率最高。

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多次努力却只获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败,

又长时间受到社会的偏见、家长的漠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

他们学习中无法满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自由感和乏味感。

逐渐形成学习无价值、自己是学不好的“差生”等观念,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上,

如此的恶性循环,很快就患上了厌学症。

另有一些学生小学时成绩较好,上了中学后生活学习环境改变,面临新的挑战,

由于心理适应能力差,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地对待学习,

从此一蹶不振,也容易患上厌学症。

对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显示,许多有厌学情绪的中学生认为:

从小到大,从小学到中学,每日生活的主要内容除了作业就是测试、考试。

整个人被分数、成绩压得简直喘不过来气,长久以来很难对学习提起兴趣。

再加上老师难看的脸色、家长整日整夜的唠叨,渐渐的就对学习产生了厌烦的情绪。

随着孩子厌学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厌学症,

而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

也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中学生厌学情绪所导致的后果往往是最严重的,因此中学生厌学问题普遍的得到关注,

但家长们却不知道中学生的厌学问题根源可能是在小学甚至更早。

头昏、头痛、脾气暴躁是厌学症的普遍现象。

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学习很刻苦,每晚主动完成作业,主动预习、复习功课,

平时考试成绩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但一到大考,分数立刻下降,高考时甚至比模拟考试低了五六十分。

其实这些都是由生理、心理因素引起的考试压力大,丢了不该丢的分。

除了考试紧张外,压力过大还会导致以下生理性疾病:

失眠:大多数压力大的考生,在考前一段时间内都有失眠的经历,

晚上睡眠不足,直接影响了第二天的状态,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急躁:考生的心情变得极差,动不动就发火,做功课是粗心急躁,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女生月经紊乱:调查显示:高考学生中有25%的女生因压力过大而导致月经紊乱,

甚至暂时性闭经,使她们更加忧心重重,不能全心全意面对考试。

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问题非常的头疼,因为孩子对学习并不感兴趣,

只是对玩感兴趣,像电脑、游戏等,孩子总是玩不够。

很多家长都会想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样让孩子对待学习就像看电、玩游戏那样投入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阳光心理为大家推荐一些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删除偏见和歧视,到底谁害的孩子不想上学?

一、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

当孩子把奶瓶反转,并且试着从奶瓶的底部来吸奶的时候,

当孩子将停下了的玩具火车又推又拉又打,想使它再次跑动起来的时候,

当孩子在公园里专心地看着被风吹得摇摇摆摆的花草的时候,

这些都是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这个陌生世界的表现。

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值得探索的。

此时,大人不要忽视和否定孩子的学习和探索行为,

而应该精心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

跟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去共同作出结论。

当孩子带着问题去问父母的时候,父母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

远不如让孩子自己思考“为什么”来得重要。

例如,当孩子问“鸟儿晚上睡在哪里”时,你不必直接回答,

你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鸟儿在晚上的可能去处;

当孩子问“黄色和蓝色颜料混合后会变成什么颜色”,你不要简单地告知“会变成绿色”,

你可以说:“是啊,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以此来引导孩子去试验,去思考,让孩子自己去得出结论。

同时你还可以通过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

能否给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是呵护孩子好奇心的关键。

父母如果经常给孩子下达一些强制性的智力作业任务,

那么孩子会感到总是在一种有压力的环境之中,他们便会将思考问题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久而久之,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就会消失殆尽。

删除偏见和歧视,到底谁害的孩子不想上学?

二、为孩子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孩子一般都爱听故事,不管是老师或父母讲故事,还是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播放故事,

孩子们总是专心致志地听,特别是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最能吸引他们。

当你讲小人书中的故事时,你会发现孩子常常是一边听一边很想认识书上的字,

这种主动要求学习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父母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因势利导,适当教孩子认认字,不要求孩子写,

更不要求孩子记这些字,只要他们能认识,能把一个小故事读下来就行。

孩子听得多了,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些字。

总有一天,父母发现,孩子已经能很连贯地把书上的故事琅琅上口地读出来。

当孩子在阅读课外书刊时,家长可利用读物内容,作为与孩子对话的内容。

这样,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可以不时地受到启迪,

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与习惯。

删除偏见和歧视,到底谁害的孩子不想上学?

三、带孩子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开阔眼界,提高学习兴趣

家长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

比如春天可带孩子去观察小树以及其他植物的生长情况;

夏天带孩子去游泳、爬山;秋天带他们去观察树叶的变化;

冬天又可引导他们去观察人们衣着的变化,看雪花纷飞的景象。

虽然李亚鹏和王菲的离婚为他们的孩子李嫣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但是他们作为家长,曾经在孩子童年时期,连续带孩子在农历的24节气的夜晚,

到野外观察浩瀚的星空,我们有多少家长能有这样的想法、时间和行动呢?

家长最好还能指导他们参加一些实践,如让孩子自己收集各种种子、搞发芽的试验、栽种盆花;

也可饲养些小动物。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启发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画出来,

并鼓励他们阅读有关图书,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到书中找答案。

孩子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删除偏见和歧视,到底谁害的孩子不想上学?

四、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一些孩子由于受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三岁左右就开始对画画或乐器产生兴趣。

特别是孩子进了幼儿园以后,在老师的诱导下,他们的兴趣爱好出现了第一次飞跃。

最先使孩子产生兴趣的一般是画画、唱歌和表演,当然这些都是模仿性的。

对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的兴趣都可以在幼儿期唤起,

这时不是要求孩子能达到什么水平,而是以唤起他们对各种乐器的兴趣为主。

下棋更是如此,很小的孩子就喜欢跟大人下棋,当然更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下游戏棋。

父母只要做有心人,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条件,准备一些简单的器具,

多给孩子讲讲自己的见闻,多与孩子一起玩,孩子多种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时,一定要有耐心,

因为孩子的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稳定性不够,所以多好动爱玩,

所以不要过于急于求成,以避免造成负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