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隶书横画八势,你值得拥有

 Z幸福X吉祥 2018-06-04
看高清碑拓,学汉唐书法——《乙瑛碑》横画八势

《乙瑛碑》简介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汉桓帝永兴元年(153年)立,隶书。18行,行40字。现存山东曲阜孔庙内。碑高260厘米,宽128厘米。属汉隶成熟期的典型作品,与《礼器碑》、《史晨碑》并称“孔庙三碑”,因隶法完备,方整平正,被誉为汉碑中最适于初学者。
图片

历代评论

明赵崡《石墨镌华》说:“其叙事简古,隶法遒劲,令人想见汉人风采。”
明郭宗昌《金石史》谓:“尔雅简质可读,书益高古超逸。”
清万经《分隶偶存》评:“字特雄伟,如冠晌佩玉,令人起敬。”
清翁方纲谓:“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汉隶之最可师法者。”
清方朔《枕经金石跋》云:“《乙瑛》立于永兴元年,在三碑《礼器》、《史晨》为最先,而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宫之富。”
清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云:“朴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
图片

拓本欣赏

传世最佳拓本为明中期拓、故宫藏朱翼盦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临作欣赏

学汉碑者莫不习《乙瑛碑》,如郑谷口、阮元、翁方纲等清代碑学先声,临本存世较完整的有何绍基、吴让之,近现代学《乙瑛碑》较著名的有胡小石、林散之、来楚生。

郑簠临

清初人,学汉碑三十多年,尤喜《史晨碑》《曹全碑》。以行草笔意、写汉碑体势,飘逸虚灵、活脱洒丽,粗细、疏密富于变化,隶书影响有清一代。
图片

郑簠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临习要点

以临习《乙瑛碑》为主,名家临作作参考。《乙瑛碑》刚柔相济、雍容大度,方圆兼备,变化无端。横画为《乙瑛碑》结字主笔之一,临习时应注意起笔或方、或圆,行笔亦提亦按、笔尖逆行,收尾或轻掠、或重按后借笔锋弹性顺势向右、右上弹出、于空中收势。其“波发“或方劲、或圆润而锋不轻出,放中有收、不显锋芒。不论何种变化,横画均需保持平直、中正、圆健。
《乙瑛碑》变化甚多,同一字绝不雷同,编者精选了《乙瑛碑》横画的多种变化和组合应用,与何绍基临本、林散之临本作对比,并附上编者临写的仅供参考。
单横画与多横画,注意起笔与收笔的方圆变化和平行排叠
图片
画与竖画组合、在底部与顶部做主笔的变化
图片
横画在中间,波磔不显,含蓄凝重
图片
两个横画与竖画的排列变化,底部横画左右舒展开张
图片
中间穿插其它笔画的两横画变化,俯仰多姿
图片
主横画与多个短横画的排叠组合、轻重变化
图片
多横画排叠组合、含露对比
图片
多横画组合的欹正、长短、方圆变化
图片
书法看读写,文化传鲜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