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老师谈传统文化 | 观念和技术进步的印记——关于路篦水泥双坡平板屋顶

 风吟楼 2018-06-04



观念和技术进步的印记

——关于路篦水泥双坡平板屋顶

文 | 彭妙艳


揭东区曲溪街道路篦社区大夫第等三座民国仿古建筑采用水泥双坡平板形式铺盖,是一偶然和意外的发现。

这几座以水泥钢筋混凝土代替杉木的仿古建筑物,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营造的,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其平面布局、结构与装饰与传统祠堂、民居无异,但屋顶以水泥双坡平板构成,而不采用泥瓦,不起垄,则为潮汕同类仿古建筑所仅有,是潮汕建筑由“古代”向现代转化期间折衷主义的代表作,在潮汕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今天的农村与园林建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双坡平板屋顶厚约15厘米,同样设置大脊与垂脊。承载这个屋顶的是传统贝灰三合土版筑的围墙和石柱,墙顶有“圈梁”与屋顶衔接以承接分摊重量,十分坚固与稳重。在抗风抗震抗蛀、抗腐蚀等方面的性能上,比之以木楹泥瓦铺盖的传统屋顶,要耐用很多。在揭阳,民国时期所建祠堂采用水泥为梁架及承柱的不少,但屋顶基本承用传统材料、传统方法铺盖,像明添公公祠与大夫第等这样直接以水泥代替的没有第二例。这个孤例反映了这几处仿古建筑建设者的先进观念与先进技术超越寻常,值得钦佩。



揭阳处于高温多湿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域,以杉木为楹(梁)桷(檩),以泥瓦为盖顶材料,并加瓦垄以固定泥瓦的传统做法,在历史上有过一段时间属于先进。但是这类先进的屋顶常常为台风所掀破,为白蚁所蛀断,或为湿气所腐烂,真正能够享受百几十年的一劳永逸者不多。但在水泥传入本地之前,没有其他混凝材料可以解决,历史局限决定了它的一成不变,消极应对自然灾害或火灾。而有了相关材料之后,一方面是它的价值较高,一方面是没有人敢吃螃蟹,所以“转型”缓慢。路篦这几处仿古水泥建筑的横空出世,就成了房屋主人敢于领风气之先的鲜明而持久的见证。其所包涵的精神、观念,不失为创新的遗产。这就是说,仅仅凭着这个屋顶,路篦的这几处仿古建筑,就是双料的文物了。



当然,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建设者们,在进行这一创新的时候并没有抛弃传统那些优秀的元素,屋顶的内侧和天井,四方的檐口,仿照盖瓦的视觉效果而做的处理,几可乱真,这就有利于让见惯传统样式的人所接受,能以平和的态度去看待,而不致产生一种心理障碍。同时也顺应已然的审美眼光,而不致冲击使用过程的愉悦。屋脊以西洋瓷砖代替传统的嵌瓷,其平面与屋顶协调,而亮丽的色彩也含纳了人们传统的审美习惯。这些在革新中对于优秀传统的传承与利用,使这些仿古建筑兼容了古典与现代的文化精神,实现了民族风格与时代风格的完美融合,因而是成功的典范,进步的样板。


路篦这几处仿古建筑,既丰富了揭阳古建的风貌,也映照了揭阳人的创新精神,非止是凝固的音乐,还应是社会进步的象征,所以不能以普通的建筑物视之而已。


图片源于网络

如转载,请注明来源揭阳读书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