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炉夜话 | 听钱老师聊《玉簪记》——《琴挑》的程式化表演中的少年心性(上)

 田田小站 2018-06-05


词场玉茗古今师,继起阳春更在斯。

明代高濂的《玉簪记》以其阳春白雪的曲辞流传后世。如今舞台上常演《琴挑》《问病》《偷诗》《秋江》四折,生旦兼重,戏份平衡,文辞优美,格律规范。在舞台的表演中,《玉簪记》依托程式解释唱词,依托程式塑造人物,依托程式烘托环境,依托程式体现情感变化。其对于程式的高度规范运用,集中体现了昆曲剧目的唱做特点。

如今舞台上常演串演成小全本的《玉簪记》四折,不同于一般意义中的,风流书生与大家闺秀的才子佳人戏,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功名未成落第羞归,一个家道飘零避难于此,在这个爱情故事中,两个人各有各的才情,也各自有各自的卑微,两人的情感却也因为各自的不完美,变得颇为真挚。

在传统戏剧的才子佳人故事中,潘必正更加贴近于现实的邻家男孩形象,既有书生的才情和风流,又时不时流露出来孩子气和小脾气,人物才更加接地气的可爱起来。相比一贯的大家闺秀和落魄书生的故事,这个骄傲却顽皮的公子哥,面对的却是一个剪断了人间情丝的道姑,两者社会地位的变化,才使得潘必正在这场恋爱中占据了主动的地位。在清规戒律的大背景下,他不曾在意妙常的身份;却在反复试探妙常情意的时候,显示出了脱离了自身身份的谨慎和卑微。这场跳脱了社会背景和两人身份的自由恋爱,才显得更加珍贵而特别。

我们将推出一组系列连载,听钱老师分折讲一讲小全本《玉簪记》表演的情与趣。【至于什么时候能更完……】



飞琼不眠残灯灭,又误心期到下弦

——玉簪记·琴挑

钱振荣  口述


《玉簪记·琴挑》是一折非常有代表性的巾生主戏,通过对于台步的变化、眼神的流动、扇子的运用等规范的程式运用来塑造人物,抒发情绪。其唱段由四支【懒画眉】和四支【朝元歌】组成,唱腔规范。因此这折戏以其唱做的规范和程式的丰富,成为了昆曲小生的开蒙戏之一。

恰如同《琴挑》为昆曲小生的开蒙戏,戏中的潘必正亦是情窦初开的少年,初次接触同龄异性,亦莽撞亦羞涩,幸得两人间横亘着一张琴,寄情于弄琴以试探,少年的懵懂收敛,在琴声中渐渐入情入戏。琴音中风流儒雅,而琴音外依旧青涩,方得少年心性的可爱。


彤霞久绝飞琼字

《琴挑》以四支【懒画眉】上场,潘必正在上场时,要将时令、环境和人物的身份、心情交代清楚。潘必正穿褶子,戴必正巾,袖中藏扇,在九龙口亮相的时候,便呈现出一个温文尔雅的带有书卷气的书生形象。这虽然是一个程式的亮相,但亮相的时候演员要流露出角色当时的情绪。人物在幕后时,读书读得心情烦闷,才想到院子中散步,借此月夜散散心,这样的情绪要从幕后走到台前。小生低头对地面一看、两看,抓水袖,背手跺脚,伴随着目光落在地面上虚拟的光影中,人物进入了唱词的剧情,第一句的“月明云淡”才应运而生。此时低头看地面的月光方知今夜月明云淡,既是对落第书生心境的含蓄体现,又是极具生活特点的时令的细腻表达。




第一支【懒画眉】的表演,通过身段和眼神的规范运用,体现了昆曲程式解释唱词的作用。《琴挑》出场,是潘必正从室内走到院中,环境发生变化,人物通过眼神带领观众观察周遭景物,通过程式的表达将虚拟的环境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月明”低头看地面洒下的月光,“云淡”抬头看天上清朗的夜空。“露华浓”,从袖中抽出扇子引导眼神落下,看院中地上初秋傍晚的露水,依托扇子的打开来扩大视线的范围,随着舞台的调度划定出院落的范围,承接反复地看扇子抖落以模拟露水落下,这里既以反复的身段作强调,又要一个连贯动作一气呵成以表示看到的是同一景物,即观看的对象并没有发生改变。第一句交代了时令,第二句交代的则是情绪,靠在床上读书的时候,一个“愁”字且交代了落第羞归寄人篱下的身份。指一下耳朵,以表示在屋内听到虫叫的声音,而此时潘必正所处的环境已经从屋内转换到了屋外,因此屋内耳听之声也随着扇子划定的院落范围变成了四周的眼见之物。承接深秋的一怀愁绪,以宋玉自比才貌双全,两个腾步,模拟写字的动作以解释“赋西风”之意。然而纵有自比宋玉之才情,却终在伤秋时节,心绪不宁以至连落叶都能将其惊醒,扇子抖动以模拟落叶之形,舞台调度以释看院中落叶之态。【懒画眉】的曲牌特点在于唱词为五句,因此“残梦”时人物的情绪并没有收尾,念白之前的唱词,句句隐含着烦闷闲愁,似是单相思的少年情绪难以言表,念白至“不免到白云楼下闲步一回,多少是好”,心情有了好转,因此行至最后一句唱词“闲步芳尘数落红”,描写景物由借景伤秋转至直接玩赏,表演的节奏要有明显欢快地转变。通过念白衔接前四句和最后一句唱词中节奏的延伸和变化,整段的情绪才画上完整的句号。

上场的这支【懒画眉】,通过前后情绪的变化,暗含地点明了潘必正由对陈妙常感情的不确定所引发的烦闷,单恋少年的无名烦躁也通过念白中交代的去处逐渐消散,由此推动了后面的剧情发展。



【懒画眉】常四支连用,多以生旦对唱或生旦轮唱的形式出现。在《琴挑》中,四支【懒画眉】用于开头,潘陈二人还未见面,前两支以交代两人各自的背景,倾吐此时各自的心事。小生唱完第一支【懒画眉】下场后,陈妙常抱琴上场,亦以同样的形式将此时的时令,人物所处的环境,人物的身份和此时的心境一一道来。潘必正心生烦闷到白云楼下闲步和陈妙常弹潇湘水云一曲以消磨时光铺垫了二人会面的缘起。

第三支【懒画眉】亦为小生主唱,潘必正拎褶子快步上场。这支【懒画眉】在外在舞台形式上表现了潘必正寻琴声从自己住的庭院走到白云楼的过程,因此在舞台调度以流动为特点,以表示行进的过程。“步虚声”,潘必正从九龙口流动到舞台的左前方,“许飞琼”走到舞台的右前方又回到左前方,陈妙常在舞台后方弄琴,“乍听”潘必正先用一个看向后方的眼神寻找琴声的来处,“别院风”时回到舞台的中央。其中“步虚声”意为神仙于空中的诵经声,而“许飞琼”则为西王母的侍女,这句曲辞表现潘必正寻琴声而来,不知琴声何处如听仙乐,通过舞台调度表现寻找之意。一个细听的动作,便听出了琴声中的情绪、手法和技巧。琴声中透露出的伤感凄楚引起了潘必正的共鸣,潘陈二人都陷在同样的情绪里,弹琴的人想表达的,听琴的人都听懂了。正是这样的打动,才在两人未见面之时,就先撩开了潘必正的心扉。“细数离情曲为终”,小生又从舞台的后方流动到左前角,整支曲子,看似只是简单的行路的过程,小生的舞台表演细致地结合了曲辞和琴声的情绪与节奏,运用小生常用的步伐特点,以表现其风流潇洒之态。


今夜玉清眠不眠

潘必正闲行于白云楼下,恰听得陈姑操琴,凄凄琴声使人惊叹,忘乎所以间闯入房间中,冒失惊动了陈妙常。此时二人正式见面,在潘必正,月夜听得此琴,确是惜才;在陈妙常,专为寻琴而来,定为知音。



陈妙常顺理成章请教一曲,既是打破了尴尬的气氛,也确是逢知己而兴之所至。在潘必正,满腔的少年情愫不知如何表达,恰在琴曲中才得真挚。便是一推一就。潘必正在思忖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曲子,是进一步适当表露心迹,或停留于知音择善而从,陈妙常亦欲好奇潘必正会弹何曲,亦怕自己这一兴之所至酿成错误,两人的调度间,潘必正的水袖无意中碰到了陈妙常。两人一惊,青涩少年怕自己过于的冒失惹恼了陈妙常。

看到陈妙常的琴,潘必正自然而由衷地赞叹,“好琴啊”,亦是真心赞叹,亦是转移话题缓解内心的忐忑。抬起头却对上了陈妙常的眼睛,这里的一个停顿,似乎时空的一个停顿,潘必正似乎忘记了自己最初想要说什么,时空就静止在这双眼睛里,直到陈妙常挪开眼睛,少年郎才心下一惊,惴惴然说完了想说的话。遇到一张好琴,是真挚地投入,而遇到心上的姑娘,亦是青涩地忘情,简单如斯,不过少年郎的可爱。

潘必正弹了一曲《雉朝飞》,既是清冷的“无双”,亦是孤寂的“彷徨”,弹琴之隙,潘郎不忘偷瞄对面的人的反应,琴弦中尽是孤寂,琴桌对面是知音,琴曲中的深意果然是触碰了二人同病相怜的心境。“何故弹此无妻之曲”,陈妙常的疑惑是脱口而出,恰是潘必正想要的反应。“小生”潘必正急切地挪转身子,“实未有妻”,《雉朝飞》的孤老并非少年该有的情绪,此时的炽热倒才是年轻气盛的少年该有的真心,“欲求仙姑”是少年得逞后更进一步的莽撞。妙常的疑问本无挑逗之意,潘郎的真挚却又搅起了初恋的凡心,潘必正从琴座上跳起来,陈妙常“啊”喝住了他,在清规戒律的地方,再多的话终究是不能再说下去的。这里两人第二次眼神的碰撞,第二次打断了想说的话,少女似恼非恼,少年却是自知失态,连连退后手足无措。好在不谙世事的人儿间还横亘着一把琴,“面教一曲如何”,彼此都下了台阶。



第二次礼节的客套,第二次换位的调度,所有的重复都是相同中不同的处理才分外有趣。念白中紧密的接口才和缓了尴尬的气氛,少年终究是少年,总有用不完的调皮的心思,第二次换位,少年竟是故意掸了水袖;知音却也终究是知音,冰雪聪明早就猜透了这些小把戏,潘郎刚一起范,妙常早已躲闪。各自背功,各自一笑,哪里有什么剪断杂念,举手投足间尽是落入凡尘。

妙常弹《广寒游》,潘郎已经领教过妙常的琴声,终于能够坐下来细细端详,便被妙常的一双手吸引。恰如进门时的忘乎所以,潘必正不由自主地想要去感受这双手,“弹得好”。此时的两人都保持着极高的敏感度,在戏中接口的紧密也要恰到好处,陈姑“请坐”将潘郎拉回了现实,潘郎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小心翼翼得分外谨慎,不断地冒失却又不断地怕自己真的惹恼了妙常。

琴声确实精妙,指法亦是动人,是知音还是爱情,这中间可曾有过界限?


未完,待续……


口述:钱振荣

图片:跳   叔

编辑:岫   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