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字兰亭》之三:九

 舍得斋主 2018-06-05
《品字兰亭》之三:九
王默之
  王默之

  九,是汉字数字中最漂亮的字,也是很考验书家功力的字。《易·乾·文言》曰: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右军传世墨迹摹本中,有三个九字,分别是在禊帖,孔侍中帖和行穰帖中。

  禊帖(图1)的九,起笔先向右下铺毫,再转向左撇下。第二笔横折弯勾(也叫背抛勾或浮鹅勾)与撇紧密靠拢,撇的收笔较低,而横勾略高。整个字平稳而又有动感。图3是虞世南临本,与禊帖最接近,但起笔略短,而勾笔也没那么靠紧,字形优美,但动感略损。图5是褚遂良临本,起笔没有往右的折笔,而是直下,勾笔也是平展疏朗,窈窕轻盈。

  孔侍中帖(图2)的九,起笔成一短横,这几乎是隶书(图9赵孟頫六体千字文)或篆书(图12王福厂千字文)的写法。然后转左下拉长,收笔向左横出,成弯弓形。第二笔从弯弓中间起,向右上高高抛出,然后垂直下坠,到中间又向右横出,回锋收笔。这第二笔在上下都留出很多空白,看似左重右轻,其动势又使整个字立住脚,如舞者蹁跹而不跌倒。行穰帖(图4)的九,起笔与前两个九字截然不同。直通而下,但略带两个小小弧度,收笔往上回勾,第二笔与上一个字写法相似,但更厚重而平稳。

  图6是董其昌临《都下帖》。常见思翁笔力偏软,但这个临本是超常发挥,运笔健挺,可与怀素《论书帖》有一拼,而胜于唐人都下帖临本(图8)一筹。图7是李倜《二陆文赋》跋语中的九,运笔行云流水,与唐人临本如出一辙。图10是王献之《鸭头丸帖》的丸字,其结构姿态与上述的九字一致,都是左低右高。但第二笔的起笔很低,几乎与第一笔相连。勾没有勾起,而与中间的一点相连,这些连笔是草书与行楷的差别。图11是《九成宫》,与禊帖相似,但是最后一勾如同隶书燕尾。这种勾法,在虞世南和褚遂良的帖中,亦时有所见。

  总的来说,这个九字,主要分别是在撇的起笔是否有转折,撇的收笔是否回锋勾起,横笔长短和位置高低,竖与撇是否靠拢,和最后一勾的方向。九字两笔,能写出多种不同的姿态。人说右军最难学,缘于其变化莫测,随心所欲。如果修养没到,仅学其形,是无法得其真谛的。

  要打分的话,禊帖的勾出偏内侧,貌似败笔,但又增强了动感,有得有失。虞本褚本基本算完美。孔侍中帖也败在最后一勾,向下的转折似乎没有处理好。行穰帖最完美,动感用笔都佳,可得十分。其余皆略逊一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