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第三候-戴胜降于桑 DATE 2018年4月30日-5月4日 遍观24节气72物候,清明和谷雨的物候现象中令人难以捉摸的现象最多,另一方面来说抽丝剥茧也更有乐趣。 戴胜降于桑,织网之鸟,一名戴鵀,阵于桑以示蚕妇也,故曰女功兴而戴鵀鸣。高诱注:“戴鵀,戴胜鸟也。” 这次我不查资料也可以判断他对了! 这么有特点的鸟儿还能搞混的话,的确也有难度! 戴胜这个名字也许比较陌生,但说起戴胜的另一个名字“臭姑姑”。可能很多朋友会比较熟悉,这和它们特殊的习性有关,和它的贵戚犀鸟一样每到繁殖季节就会步不离的孵蛋,期间吃喝拉撒都在窝里解决,搞得窝里又脏又臭。不但如此,雌鸟还会分泌一种带有恶臭的油脂,让鸟巢臭气熏天。并以此作为自卫手段。 (不用怀疑,2008 年,一位叫做 J. Hackett 的同志把鸟类的家谱重新排了一遍,大笔一挥把戴胜和犀鸟搞在一起,建立了一个犀鸟目 BUCEROTIFORMES。) 想不到难得一见的犀鸟还有这么接地气的亲戚 雄鸟则是教科书般的模范丈夫,它会每天忙碌寻食,负责雌鸟的三餐。 至于“姑姑”,则与它们的叫声类似“姑姑”有关。 那么戴胜的本名是怎么来的呢?这与我国古代女子的头饰“胜”有关,胜又叫华胜是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 《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 唐颜师古注;“胜,妇人之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 戴胜鸟头部的羽冠平时叠放,兴奋时则会展开。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胜”这种饰品,于是便有了戴胜的名称。 戴胜本是一种在地上觅食的攀禽,平时很少在树上活动的。为什么此时要降落在桑树上?于是有人说戴胜落在桑树上是在捕食桑蚕。为此我专门研究了古人的桑蚕方法。 我国桑蚕历史相当悠久,早在殷周时期,我国的蚕桑生产已经有很大发展,可见开始人工养蚕远在殷周之前。周代已经大面积栽种桑树。《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中有“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的诗句,意思是:十亩桑园绿树间啊,采桑人儿多悠闲啊。 这说明春秋时期桑树已经成片栽植,而且一块桑田有十亩之大。当时栽种的桑树,大概有灌木式的,也有乔木式的。最重要的是人们已经是采桑养蚕啦!现在我们还可以在战国时期铜器上的采桑图中看到古代劳动妇女提篮采桑的生动形象,也看到当时栽种的乔木式和灌木式两种桑树。 (甲骨文上关于桑蚕的记载) 由此可见,至少在周代,先人们就不是把蚕放养在桑树上了,并且古人将戴胜作为蚕神紫姑化身,说它吃蚕恐怕会被定为诽谤。 不过到了这里我也清晰了故事的来由,戴胜作为夏候鸟,谷雨时节已迁徙至在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繁殖,此时我们的先人除了大面积的种植作物也种植了大面积的桑树用以养蚕,加之当时乔木式的桑树也不少见,吸引了大量的戴胜在桑树上繁殖,喂雏,经常来往于树上,而开场松软的农田为戴胜觅食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引得戴胜来此栖息,所以古人将戴胜降于桑这个现象作为谷雨的物候现象。 看到这里如果您还是没记住戴胜的模样不过没关系,从古至今很多画家也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