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苔藓属于一种皮肤粘膜病,临床上较常见,病损特点为表浅性、非感染性、慢性炎症性病变。它可单发于口腔或皮肤,也可于口腔、皮肤交替或先后出现,甚至两者同时发病。病程呈慢性,可反复发病,缓解、痊愈后又复发。 多发生于中年以上人群,女性多于男性。病因还不清楚,发病因素常与情绪抑郁、精神创伤、经期、内分泌紊乱、胃肠功能障碍、局部刺激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 损害好发于颊、唇及口腔前庭粘膜,其次为舌或舌腹面、牙龈等处。表现为在粘膜上出现珠光色小丘疹连成线条,线条间交织组成如网状、树枝状、条索状、环状和斑块状各种形态。有肝病损区粘膜上皮层受损伤可破坏形成浅糜烂,或发生水疱,其基底充血、水肿,此时称为糜烂型扁平苔藓,易出血和有自发痛及刺激痛。 颊部损害多见于磨牙区,常呈网状或条索状,多为双侧性。舌背损害多呈环状或斑块状,其中心的丝状乳头常现萎缩;呈中红周白的特点。一般病例无明显自觉症状,仅有局部粗糙感或轻度刺激痛。 根据病史、体征、病理检查可以确诊。 治疗方法为: 1、加强口腔卫生,除去局部刺激因素,寻找和治疗相关的全身性疾病。 2、局部应用复方皮质类固醇剂,或0.2%维生素A酸醇溶液涂布。 3、内服皮质类固醇药物,或磷酸氯化喹啉0.25克,每日2次,2周为一疗程;或用羟基氯喹0.1克,每日2-3次,待症状缓解后可减量。 4、免疫抑制剂须根据实验室检查指标给予辨证施治。 5、免疫增强剂或调节剂,可选用转移因子2”,1周2次,肌肉或皮下注射,10次为一疗程。胎盘脂多糖2毫升肌注,隔日1次,10支为一疗程。6.中医中药辨证施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