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化革命远未完成

 天涯海角zgy 2018-06-05
胡泳:数字化革命远未完成

这条音频来说说数字化生存革命到底有没有完成。
提到数字化生存,这是大概20年前出现的一个概念,到现在,大多数人应该都会觉得:我们的生活已经数字化了,我们有计算机,有大数据,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但是最近,北大教授,20年前那本著名的书《数字化生存》的翻译作者胡泳在一次演讲中说:数字化革命还远远没有完成。
下面跟你分享胡泳在这次演讲中的主要观点。    
首先,胡泳提出了一个观点:数字化生存是通过它的缺失被注意到的。为什么这么说?胡泳提到,只有你站在今天回望过去的20年,你才可能真正地意识到什么叫做数字化生存,因为它已经融入到你的生活中了。数字化生存可能意味着娱乐信息跟信息世界的充分融合,也可能意味着计算机在你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从不缺场。大家不仅充分利用了这些存在,也让它们成为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举个例子。1999年的时候,为了推广互联网,曾经有过一个“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的活动,让志愿者在酒店房间里,仅凭互联网,看能不能生存72小时。你想那时候没有外卖,没有网购,根本不能生存,在房间里饿得不行了,最后只好退出这个测试。而到了2016年,上海有个组织为了向那个年代致敬,又做了一个测试,这回变成了“72小时无网络生存测试”。这个结果大家也可想而知:没有网络,志愿者也度日如年。所以说,数字化生存是通过它的缺失被注意到的,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我们的生活。
从20年前的“仅有互联网过不下去”,到今天“没有互联网也过不下去”,这背后反映的就是数字化和互联网带来的影响。现在,我们甚至都不太讨论互联网了,而是讨论人工智能、太空探索、新能源等等。这么一想,好像数字化生存已经实现了。但胡泳说,不是这样的。我们之所以“感觉”好像数字化生存已经实现,其实是受过去思维框架的束缚。就好像汽车刚被发明出来时,人们管它叫“没有马的马车”一样,人很难想象未来是什么样。胡泳在这里做了个比喻说,这有点像爬山,到了半山腰,有点气喘吁吁,有那么点感觉了,但其实,距离真正的缺氧阶段,还很远呢。
胡泳把过去互联网的发展分成三个浪潮,第一个浪潮是以连接为核心的;第二个浪潮是以谷歌和脸书为代表,它们缔造了搜索和社交服务;第三个浪潮,是我们中国版的互联网 ,要用互联网来改造其他实体。胡泳说,在第三次浪潮当中,政府一定会介入。如果我们说第一次浪潮时,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技术问题;第二次浪潮时,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可能是市场问题;那么第三次浪潮时,企业的最大的风险是政策问题。因为很多新问题会出现,比如:繁荣创意跟保护知识产权的冲突;安全和自由的冲突;个人隐私跟社会公开性的冲突;网络平台跟用户权利之间的冲突。另外,这种数字化生存、智能化的环境还会诞生大量的伦理问题,例如无人机的伦理问题,机器人的伦理问题等等等等,这些都需要监管,需要政府的介入。
最后,胡泳在演讲中还提到了一个概念:未来将进入“后人类”时代,要彻底地打破人类中心主义。过去,每一代都认为自己跟上一代不同,但都希望下一代跟自己这一代一样。但是下一代人一定跟这一代人不一样,他们将不再是人类中心主义者,他们很可能不再认为人类是地球上,乃至于宇宙中,唯一重要的物种。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有义务去适应别人,要把你自己的脚放在别人的鞋子里。这个改变需要所有的同情心,所有的同理心,所有的悲悯心,所有的责任以及所有的、可能的想象。
以上观点,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属于时代的思想和思想者》(2017年2月19日  网络智库主办“2017年互联网思想者大会”胡泳演讲)
音频稿:徐弃疾
讲述:成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