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明寺书画僧

 吴越尽说 2018-06-05

圆明寺不仅有诗僧,还有谙熟书画艺术的僧人,虽然至今无处觅求这方面的历史实物遗存,但是在方志方面仍然断断续续地有些涉及。

最早与圆明寺相关的书法家是嘉兴谈相。“旧志云:殿额及山门匾,明嘉兴谈相所书,为一邑之冠,今惜易去”。而沈云在《盛湖竹枝词》中说是:“毁於兵燹,里人沈景修重书”,谈相,嘉靖时(15221566)人,曾应诏书“望月亭”额,被嘉靖帝“授中书”,故名闻天下,他的书法自然珍贵。沈景修则是晚清时人,由王江泾迁来盛泽并定居,亦以书名于世,余曾专门撰文介绍过。这圆明寺的殿额和山门匾能由沈景修来补上,也足证他的书法早就被公认,堪与谈相的媲美。但要说明的是无论谈相与沈景修,均非佛门中人,圆明寺僧中擅诗词书画而被载入史册的,另有数人,其中尓初僧已有专介,不再赘述,尓初以后,有霜崖接班,但除了吴江徐崧之《百城烟水》中有“尔初嗣霜崖”一句外,讫无其它资料。此后,圆明寺僧首推实源。

“实源,初名三友,居青浦白鹤江,投来青阁为僧”,估计这来青阁也无权剃度,故“薙染於盛泽圆明寺,受戒十余年”,据《青浦县志》记载:“喜画梅花,因号梅花禅子,华亭(上海松江)张文敏照延主横云别业,适凿井有甘泉之应,更名一泉。历主福严(桐乡石门)、华山(江西崇仁)、罗汉(吴江黎里)等寺,乾隆十六年(1751)高宗南巡,进呈梅花长卷,御书福字赏之,后有乞其画者,款署‘赐福沙门’。晚年至京师,旋往保定莲花寺,久之示寂,其骨塔於华山,而遗影归於圆明寺。”显然,这实源(后名一泉)是一位很有影响的高僧,前不久曾看到黎里李海珉写的一篇叙述罗汉寺的文章,也有关于实源住持罗汉寺和喜画梅花等情事,惜涉及圆明寺的内容完全略去。实源后,又有际清。

“际清,字薑圆,圆明寺僧,工诗好读书,喜与文士交,时计璸、龚昇、徐继樨辈结诗社於璸之读书乐园,清亦每会必至,拈题斗韵,甚相得也”。从《盛湖志》中的这段记载看,这际清乃清雍、乾时(17231795)人,而其时盛泽已结有诗社,这一信息很重要,虽然还不知道这诗社的社名、规模和诗作流传等情况,但至少证明比沈烜、周梦台等人于嘉、道时(17961850)创建的红梨诗社要早了数十年。

继际清住持圆明寺的叫正坤。“正坤,字竹坡,少薙染於洞庭山某寺,后住持圆明寺,主讲席三十余年。焚香静坐,专精梵行,工诗,善画墨牡丹,一花一叶,古韵出尘,尤善翎毛,意致如生”。按大致时间推算,这正坤住持圆明寺当跨越在乾、嘉时期了,因为历代有擅诗词书画的僧人承续,致嘉、道(17961850)时的红梨诗社要“结社於圆明寺侧,月一会或再会”了。

盛泽历史上最早出现与宗教有关的是一所观音庵,俗称小庙,地址就是“小庙港”,而始建于西晋泰始五年(265)的桥,就称“庙桥”,后来正式名称叫“东庙桥”,也就是说,公元265年前,这观音庵已经存在。因此,盛泽的宗教历史也已延续了1750年,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到同治版《盛湖志》和《盛湖志补》的问世,被采入方志,存在於老镇区和近郊的寺、观、庙、祠、庵达81所之多,其间产生的方外名人,能诗擅画的数不胜数,虽限于资料,难於一一尽述,但这里所反映的仅仅是两所禅院,且主要是圆明一寺而已。既然佛教与佛教文化是构成地方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解读这方面的历史传承和文化成就亦所愿也,以后将逐步发掘整理。

                                                          萧海铭/

                                                          摘自2015.1.25《新浪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