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急着为“终于出手了”欢呼:那个就像闲人的“忠仆”啊

 真的不容易呀 2018-06-05

那年,秦可卿死了。

 

这是贾府的大事。

 

实际主持长门宁府工作的贾珍,决定大办一下。

 

至于办到什么程度,他有两句话:

 

“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

 

“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

 

一时间,宁国府轰动了。

 

贾府是有实力办这种大事的,无非花钱。

 

办这种大事也有好处。

 

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抒发贾珍对儿媳妇的感情。

 

比如“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

 

这是所谓首长意志。

 

然后,就是对外展示贾府“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气派。

 

这是当日场面上的规矩。

 

既办大事,细节就多。盖大事云者,没事找事十之七八。

 

贾珍担心宁府里面有些事,尤氏料理不开,在官场来往上,“亏了礼数”,惹人笑话,就往荣府这边求助。

 

他的意思是,大事期间,让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王夫人最终允了。

 

凤姐喜不自胜。

 

贾珍回去就发了文,晓喻宁府干群,说接下来一个时期,如此如此。

 

“对牌”交给了凤姐。

 

消息传开,宁府又轰动了。

 

众人的反应很有意思。

 

先是宁府中都总管来升。

 

他立刻召集同事人等开会,传达贾珍指示,然后又补充道,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我们须比往日小心些”。

 

“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着。”

 

为什么?

 

因为凤姐“名声”在外。

 

来升不过仗着自己都总管的身份,替众人表达了下。

 

“那是个有名的烈祸,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得人的。”

 

这算不算对凤姐的诽谤?

 

当然算。

 

你看,同样一个问题,贾珍口中,就是“从小儿大妹妹玩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呢,“越发历练老成了”。

 

“杀伐决断”,到“脸酸心硬”,跌得太重。

 

这就是做首长的麻烦。

 

你永远控制不了下面对你个人风格、铁腕之类的真实评价。

 

来升是希望大家忍一忍,好歹应付过去,反正就这一阵。

 

因为毕竟只是个“协理”嘛,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不会长久。

 

宁荣有别,各门各支。

 

长久了,在规矩上不好看,也说不过去。

 

所以,先应付。

 

这可能真是广大干群混贾府的哲学,所以,众人都道,“有理。”

 

这是大多数。

 

嘴上调子很高,热烈欢迎,衷心拥护,坚决贯彻,绝对服从之类,心里,想的则是应付。

 

甚至还有骂。

 

这是主奴关系常态。

 

也有“非常态”。

 

比如,众人都附和来升好歹忍过这一段时,有一个人,说了一句。

 

“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她来整治整治,都忒不像了。”

 

红楼梦这笔法太妙。

 

这个人还要“论理”。

 

什么理呢?

 

大约是贾府长治久安之理吧。

 

他觉得,现在有些事情太乱了,组织上不下重手治一治,抓一抓,打一打,真不行了。

 

一定要出手啊。

 

一定要重典啊。

 

一定要从严从快啊。

 

一定要来个凤姐这样的首长,主持大局,搞一搞拨乱反正啊。

 

他大约越想越着急,替主子着急,以至于参政议政的语气都变成叹息了。

 

“都忒不像了!”

 

太不像话了啊。

 

太没规矩了啊。

 

太不为府上着想了啊。

 

大约,这就是“忠仆”吧。

 

可惜,红楼梦有时言无不尽,曲尽其妙,有时又极爱惜笔墨,不肯多出一字。

 

竟没有亮出这位“忠仆”的名字。

 

如此看来,跟着太爷出了几回兵,如今在府里怏怏着养老的焦大,虽因其拳拳忠爱之心,殷殷忧府之意,妄议了几句,而被塞了满嘴的马粪,倒还是幸运的。

 

毕竟,留了个名啊。

 

而这位“忠仆”,替主子操了半天心,在学讲话时,对“协理”的意义理解得又这么上高度,组织结论却不过是“又有一个”而已。

 

看起来竟像凑热闹的闲人。

 

是为欢呼“一定要出手啊”者戒。

 






“庶人不议斋”随笔,读红楼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