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上再无无林黛玉,千古空余葬花吟

 北斗书斋 2018-06-05



宝黛在大观园中两次葬花,第一次,贾宝玉在沁芳闸桃花树下偷读西厢,正读到落红成阵处,但见一阵清风拂过,桃花瓣纷纷落下,落了满书满身,宝玉怜惜这些落花,就用衣服兜了,将花瓣抖在桥下水中,一弯清水浮着点点桃花,蜿蜒而去。这时,黛玉来了,她肩上扛着花锄,锄上挂着绣囊,正将落花扫了,收进绣囊,葬到那拐角花冢,她对宝玉说,将落花葬了,岂不比落入流水流到那不知名处更干净?后发现宝玉看的书后,黛玉要求一起看。


绝代芳华之黛玉,毓秀鲜艳之宝玉,一起坐在桃花雨中读西厢,片片飞红成阵,句句噙香含情,落花如诗,落花有梦,借助西厢妙曲,宝黛感情由朦胧到明晰,是个见彼心,见自心的开始。


第二次葬花,便有了葬花诗。


前提是黛玉前一晚去找宝玉,被晴雯挡在门外,又听宝钗在里面,顿时心碎神伤,以为宝玉到底钟情宝钗,将自己丢开了。回去后一夜不安,第二天早上,在众姐妹赏花过芒种节的时候,一个人扛着花锄,清扫落花收进绣囊,吟诗献祭,泪洒香冢。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哀怜自己身世不幸,无父母亲人照管;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哀叹痴情错付,无人做主,宝玉到底向宝钗敞开心门;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便是灵魂深处绝望的呐喊了,为什么生命盛放如此壮美,到底也逃不过凋零?


宝玉一时听到黛玉边哭边唱,又醉又悲,一时痴倒。


两次葬花,第一次是唯美浪漫情愫渐生,爱情与艺术之美都达到极致,第二次是预感到这份情愫注定无所归属,哀哀泣血,两次葬花的艺术感与情感对比,强烈到震撼。



葬花诗在《红楼梦》中有多重要?——它是整本小说的最高潮部分;是整本书文学诗词造诣达到最极致;是宝黛爱情逐渐明晰又趋向幻灭最重要的转折点;是黛玉一生哀音的最集中一次吟唱。


全诗无一字不美,无一字不凄,无一字不痛,吟者听者,无不柔肠寸断,心碎而殇。


这是林黛玉的泣血悲鸣,向生命发出的诘问。


一问缘何伶仃孤苦,无依无傍;二问苍天既生艳骨情痴,却有谁舍谁收?三问既得情深,为何缘浅?四问既生玲珑心,又为何深陷浑浊苦挣扎?


在曹雪芹的批语中,林黛玉是情情,至情至性的她,唯爱而已,如果这份爱没有了,她也就像这春花一样凋落了。


但葬花吟之所以成为全书最重要的一首诗,不仅仅是因为词句凄婉,意境凄美。它的绝好之处,是因为身处绝望中的黛玉,不仅拥有诗情痴情,她还始终保有灵魂自由。


这份高贵的格调,才是成就林黛玉精神,成就葬花吟艺术成就的重要因素。


面对命运,黛玉没有一味悲吟,一味凄哀,悲愤痛苦之余,她选择质本洁来还洁去。



哪怕宿命的洪流呼啸而至,无可抗争,她依然骄傲,清澈,不入俗流。在世俗的桎梏之外,她的一颗心,始终是自由的,不妥协的,始终是唯爱的。


落入痴情执念便无路可退,那便不退,为情而生,为情而去。情起,缘灭,痴绝,尽致,无休,不惧。她爱便爱,不留余地。


一曲葬花吟,一个林黛玉,曲终,魂不灭。


诗祭残红,落花香冢,世上再无无林黛玉;他日茫茫,空余葬花一曲,谁祭黛玉?又有谁祭痴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