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种廉价的药材,却有非凡效果,每天吃点它,远离糖尿病高血压

 静心至善kax64u 2018-06-05

侠医世家导读:一味非常普通的中药是补药之长,药用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了,《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上品。

这味药材就是黄芪,通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它富含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可有用增强机体免疫功用,改进心肌供血,调节血糖含量。中医对它的运用更是广泛,它能够补气、生血、缓解胃下垂、改进体质,还能够推迟细胞衰老的进程……

它为什么比人参还好?

人参为大补元气之品,补气力气大,疗效快,却简单上火。临床上多用来医治大病或久病,或血脱致气脱而呈现短气神疲,周身乏力,肢冷,汗出而多,脉微欲绝等症。

黄芪补气,起效缓慢逐渐添加,不会胸闷上火。民国中医陆仲安因善用黄芪,被称为“陆黄芪”,与中医史上明代医学家“张熟地”(即张景岳)相媲美。

好的人参价格昂贵,而黄芪只需几十块钱一斤 ,效果并不比人参差。

1、补气效果不比人参差

与西洋参、太子参比较来说,黄芪补气的效果毫不逊色,是最合适老百姓补气的药。关于气虚、气短,简单伤风、易出汗的人,常吃点黄芪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中医医治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等,以及关于大病初愈的调养,帮助手术后创伤的愈合,都会用到黄芪。

2、保护心脑血管

黄芪自身具有强心、降压、抗心律异常、维护心血管体系等效果,因而心血管体系不太好的人特别合适,用黄芪泡水喝就能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维护胃肠肝胆

无论是胃肠仍是肝胆,黄芪都能起到很好的维护效果。像肝炎、胃炎、胃溃疡等患者都是运用黄芪来进行医治的。

当然,黄芪分为生黄芪、炙黄芪,要依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选用。

生黄芪、炙黄芪的差异

差异一:生黄芪为晾干的生药材,而炙黄芪为炒熟的药材,炙黄芪就是用生黄芪加蜜炙熟。

差异二:一般来说,补气固表(增强免疫力),健脾利湿(消肿)要用生黄芪。

差异三:炙黄芪擅长益气补中、医治脾气亏虚,内脏呈现下垂等状况,比方胃下垂。

黄芪应该怎样吃效果最好呢?日常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吃法主要有三种。

1、干嚼

把生黄芪放在嘴里嚼着吃,黄芪的口感不错,就像是一种豆香的感觉。

2、泡茶

黄芪片5~10克(每次不能超过15克),用开水直接冲泡10~20分钟,当茶饮用,可重复冲泡。

3、煮粥

黄芪15克,党参10克,梗米100克,大枣30克,先将黄芪和党参一同煎水取汁,再放大枣和梗米一同熬成粥,滋味可口。

名医的三个经验方分享

1、重复伤风益气饮

做法:生黄芪12克、生白术12、防风5克,沸水冲泡10-15分钟即可饮用。

对应症状:重复伤风、过敏性鼻炎重复发生、气短懒言,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等。

忌讳人群:容易上火的人不能喝,会火上加火。

2、贫血气短补血汤

做法:取生黄芪25克、当归12克、生姜3片,大枣10克,鲤鱼洗净后放入煲滚的清水中,用大火煲开,改小火煲2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此汤可补气生血。

对应症状:易疲倦,心慌心悸,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唇甲淡白,头晕目眩,劳累时加剧的人适用。

3、乏力腿肿、没食欲黄芪薏米粥

做法:取生黄芪15g、薏米40g、茯苓20g、粳米200g、红枣10克。洗净放入沸水煮至成粥即可食用。

对应症状:眼睑或下肢轻微浮肿(常见于月经生理期前后、更年期、刚生完孩子时);倦怠乏力腿肿;肢节疼痛,小便不畅,没有食欲,大便稀溏等状况。

忌讳人群:小便频数,尿多,阴虚津伤,口燥咽干的人群。

廉价的黄芪却有非凡效果,家家必备,懂保养的大师都在用,每天吃点黄芪,远离高血压、糖尿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