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书林的评论文字(选自《词刊》)

 问道轩 2018-06-05

真正的乡村歌手

――吴广川的歌词及其《乡村寻梦》

 

宋书林

 

一个有根的人,是应该时刻亲近大地的。作为城市屋檐下的一只候鸟,吴广川把自己精神家园,永久地建在了他魂牵梦绕的乡村。他不时地从钢筋水泥的丛林中,飞回这块熟知的土地,贪婪地阅读着乡村的景色,感受着乡村的心跳。正是源于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多年来,他才会用他那永不嘶哑的喉咙,唱出一首首献给故乡的歌谣。

吴广川是一位真正的乡村歌手。这样说是因为他的作品是“以写农村、土地、乡情、乡音为特色”(晨枫《中国当代歌词史》),他写“乡情浓似酒,乡音甜透心”,他写父亲母亲,写乡里乡亲,写田野山川,写农村的孩子,写雨后的青纱帐,写杏花雨,写庄稼汉……他用心灵唱出“土地最亲,庄稼最美”,“在众多的作者群中,像他这样孜孜不倦地在庄稼地与众乡亲的世界里进行艺术开掘,不断付出匠心营造自己歌词艺术的作者,并不算多,而广川,无疑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晨枫《梦中的母亲·序》)

《故乡寻梦》(刊于《词刊》2004年第10期)是作者众多歌唱故乡作品的又一篇佳构。也许是精心挑选,也许是信手拈来,作者将乡村间熟稔的事物,常见的景观,如茅草屋、篱笆墙、眉豆秧、老黄牛、小河流、风车,一起聚拢而来,汇集到笔端,凝结于词中。作者本来希望此次故乡之行,能与它们不期而遇,而眼前却是另一番景象:新房、铁门、电站、铁牛……记忆中的一切都已经不复存在了。作为一个具有浓浓的故乡情结的歌者,故地重游,寻梦不得,不免失望,有些淡淡的惆怅,因此油然而生一种沧桑感,发出一声“过去的回忆像一场梦”的慨叹!

吴广川是一位真正的乡村歌手。这样说还因为他的作品,语言和形式简单、明了,行文疏密有致、从容不迫,字里行间透出一个“淡”字,像他多年生活的乡村一样恬淡,老妪能解。多年来,在大旗林立、流派纷呈的音乐天地间,吴广川不为潮流所动,坚守着属于自己的语言,固守着自己心中的故乡,唱着自己心中的歌谣。不偷懒、不耍滑头,本份得就像乡间的老农,让人感受了一种朴素的力量,正好暗合着乡村和乡村的事物。他的作品,绝少粉饰和油彩,以平静的心绪,在漫不经心的叙述中,让人读到了他心底的波澜。看起来淡,实则入口绵软,味特浓酽。这种淡,是绚烂之极归于的平淡,是“大道低回,大味必淡”之“淡”。它不需紧锣密鼓,却宜丝宜竹,让一个历经沧桑的乡村歌手,深情地演绎。

《故乡寻梦》正是这种平淡打动了我。通篇作品,透出一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般的朴素。结构上,也和《静夜思》有许多相似处,都呈现出一虚一实两种不同的场景,“实”是眼前看到的,是“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静夜思》),是茅草屋、篱笆墙、眉豆秧等一系列的映像(《故乡寻梦》),是真实的存在。“虚”是想到的,是“疑是地上霜”、“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是故乡的“富”和“洋”,是变了样之后的慨叹(《故乡寻梦》),这种一虚一实,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给人以闪回交错,思接千里之感。

吴广川是一位真正的乡村歌手。这样说更因为他与乡村不能割舍的那段情缘。他高中毕业之后,在农村务农达十年之久,扒河、种棉花、育红芋苗……样样农活几乎都干过。正是这段泥土中滚摸爬打的经历,使他深深地体察到农民的喜怒哀乐,总也忘不了这群曾经生死与共的农民兄弟姐妹。因此他的作品,是窖藏在记忆中的印象,是郁积于心底的情结,是真诚的,没有半点的虚伪。如今假冒的乡村歌手太多太多,一群无根的漂泊者,没有家园,在土地上连站都没有站稳,见到农民兄弟,唯恐避之不及,却唱着“故乡啊故乡”,谁能相信其抒发的是真情。

康德曾说,个人不是“自由漂浮的主体”,因此,人人都要有所归依,要回家、回故乡,缅怀既往,落叶归根,从留有过去印记的故乡中找到温情和敬意,从已经消逝的人物和事态中寄寓某种情绪和思考。特别是当我们渐渐老去的时候,这种执着老而弥坚。这是一种现代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情感需求,因此,《故乡寻梦》似乎还表达着某种更为深层的文化心理,体现了“最高贵的一种痛苦”(赫尔德)。

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隐约地读出,这又是一首关于农业文明的挽歌。无论是工业文明对农业的文明的裹挟,还是农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追逐,总之,处于弱势的农业文明日趋没落。但是,作者并不排斥工业文明,相反,对于这个时代的到来,由衷地歌唱着,他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因为“头上的太阳亮堂堂”,因而整个作品的基调哀而不伤。

一首歌词承载这么多的沉重,似乎有点玄。歌词不必如此深刻,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的确,歌词只是一个载体,因为受它的篇幅和特点所限,也许“载不动许多愁”,不必担负起这么多的义务,但阅读者或歌唱者却不能不深刻。当我们老了,没有坚硬的牙齿,也没有强健的胃,无法挥霍和消化现代化创造的一些所谓的文明。我们只希望,现代化的车轮,不要辗碎了乡村中的纯真和质朴,让我们再回故乡时,还能够找到一些残留的遗迹,以便慰藉我们,留有足够的回忆,供我们咀嚼。让我们既不忘记过去,又能够坦然地面对未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