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温州环境报告公布 环境状况稳中趋好

 优雅a 2018-06-05

今天,市环保局公布了2017年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中趋好。

水、气、土、噪声、辐射污染防治有力推进,我市进一步打响环境执法最严、守法最佳城市品牌,环保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持续提升。

淡水环境

总体水质明显优于上年

全市共有76个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监测断面50个,全市地表水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65.8%,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全市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结果由上年的良好提升到优。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全市地表水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总磷,76个断面的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分别比上年下降。

瓯江、飞云江和鳌江三条入海河流中,水质均为优良,除鳌江方岩渡断面水质未能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外,其余断面均能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

全市平原河网呈现明显的氮、磷营养型污染特征。其中,温瑞塘河、瑞平鳌塘河、江南河网、乐清塘河等劣Ⅴ类水质断面减少,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在饮用水源方面,全市县级以上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共8个,其中河流型2个,湖库型6个,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大气环境

空气优良天数为329天

2017年,温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90.1%,其它各县(市、区)环境空气优良率均在95.9%以上。

一年以来,温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小到大排名依次为:泰顺、洞头、文成、苍南、平阳、永嘉、乐清、瑞安和温州市区。全市六项监测指标单项质量指数由小到大排名依次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PM10、臭氧、PM2.5。

全市平均霾日数为27.4天,比上年减少将近2天。温州市区和苍南是霾的多发地,1、2和12月份是霾的多发期。

海洋环境

赤潮减少,海水质量8月最好

全市监测海域面积8649平方千米。第一类、第二类水质面积占监测海域总面积的46.4%,较上年减少7.0%,第四类、劣四类水质面积占43.3%,较上年增加6.4%。海水中主要超标物质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海水质量8月最好,5月、10月其次,3月最差,远岸优于近岸。

全市海域共发生赤潮8起,比去年减少2起,发生时间为4至7月,赤潮面积累计达137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但有害赤潮的发生次数明显增多,主要分布在南麂列岛、北麂列岛、苍南近岸海域。

声环境

昼间区域环境噪声下降0.1分贝

2017年市区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8分贝,比上年下降了0.1分贝;市区昼间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为67.5分贝,与上年持平。市区昼间区域噪声主要声源为交通噪声,占所有声源比例的38.5%,其次为生活噪声,占所有声源比例的36.5%。

温州市区及各县(市、区)昼间区域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在51.3~54.9分贝,与上年相比,瑞安市区、永嘉县城和泰顺县城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有所上升,其余县城有所下降,其中平阳县城、文成县城下降幅度较大。

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在63.0~68.9分贝。与上年相比,洞头区、乐清市区、瑞安市区交通噪声有所上升,温州市区持平,其余县城交通噪声有所下降,其中文成县城下降幅度较大。

固体废物

处置率有所上升

工业一般固体废物产生量301.38万吨,综合利用量294.51万吨,综合利用处置率达99.57%。产生量列前三位的是: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17.40万吨,利用处置量16.92万吨,产生量列前三位的是:表面处理废物、垃圾焚烧飞灰、废酸。

医疗废物产生量7273.3吨,处置量7273.3吨,无害化集中处置率100%。

温州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43.70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来源:温州新闻客户端

温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琳 通讯员 周洛嫣

编辑 单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