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粤晖园 · 东莞

 黑龙江波涛 2018-06-05

 东莞 <wbr>粤晖园粤晖园是岭南园林的代表杰作,是中国最大的私家园林

粤晖园位于东莞市东江南支流下游水网地带的道滘镇,毗邻珠江口,总面积七百三十多亩,其中水域面积二百四十多亩,与奔腾而流的东江水道构成独特的河湖景观,水随园转,园因水活。该园的建筑设计,博采中国各家园林艺术之长,凸显岭南特色。粤晖园一座座清雅别致、极具岭南古建筑风格的亭台楼阁,倒映在回环萦流的东江溪河;群芳争妍的岭南园林秀色中,集聚山色、亭台、曲廊、洲岛、桥堤、河道等五十六个景观形态各异,意趣盎然。 这座由广东东莞农民企业家瘐炳桂投资逾亿元人民币,耗时一年多建成的中国最大岭南古典园林——粤晖园,对海内外游人开放。

东莞 <wbr>粤晖园

 

东莞 <wbr>粤晖园

粤晖园东正门是粤晖园的主入口。中间正殿为双重檐建筑,通面阔约32.6米,通进深约18.9米,高约17米。其体量、权衡均是以明清建筑进行设计的,加之斗拱、梁、柱均饰以和玺彩绘,更显富丽庄严。正门两侧厢房由廊与正殿相连接,围成一个宽敞的门前广场。厢房雀替、额枋(柱间下层梁)等也饰以旋子彩绘。“东正门”外南北以廊和厢房组合,其间设园圃小景,园圃由围墙与园内大景点相隔,自成景点。北廊园圃设有奇石,四时娇花,南廊园圃散植花树,几枝翠竹,清雅异常。1200米围墙,以独特的蝼蜂巢(蜂窝斗拱)承托,也是粤晖园所特有,是粤晖园一大建筑风格

东莞 <wbr>粤晖园

粤晖园蘩原为水草茂盛之意,引申则有繁荣、兴盛之意。粤晖园中的蘩文馆是全园规模最大、功能最多的仿古楼群,由门厅、厢房、玉纸堂、附楼、清风廊、明月廊、观日亭、赏月亭、椽笔阁、墨华阁、蘩文馆构成。作为是粤晖园建筑群的主体中心,依次布置三座主楼和东西对称的跨水复廊连成一个整体,组成一个传统的三进四合院,耸立在绿树丛中,四周伴之于小溪环绕,富于水乡风情。整个楼群采用365根圆柱建成,寓意着一年365天,天天如意。蘩文馆,是粤晖园岭南文化艺术馆的展示中心,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象雄伟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馆区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集收藏、展示、学术研究于一身。

东莞 <wbr>粤晖园

归水桥位于无香湖与映月湖交接的堤岸上,下设水闸,势纳东江,随东江潮汐而变,换净园水,永葆园内水质长清,故称归水桥。有诗为证:“桥自东江归碧水,园从正道入青蚨”。归水桥独具岭南特色,形象丰富。桥上架五亭如梅花布置,桥身用青石砌成,下由十二个大小不同的桥墩组成十五孔,平面呈“工”字形,两侧加阶梯,桥面上矗立琉璃攒尖方亭五座,正中的主亭为重檐,其四角为单檐。每逢月满,从正侧桥孔观望,每洞各映一月,金色晃动,众月衬桥,使湖景更为美丽。归水桥也是接通绕翠廊的关口,桥面相对前园高出3米多,这样即使无香湖四周景观高低起伏,又使绕翠廊有层次感,高低叠立,倚桥亭远眺,视野开阔,园内美景尽收眼底。正是“水应园生,园因水活”。

东莞 <wbr>粤晖园

南韵馆是粤晖园的主要建筑之一。座落在“蘩文馆”的西南方。南韵馆又叫岭南戏馆,是一座独具岭南风韵的建筑。南韵馆正门宽40多米,高18米多,后端是楼式古戏台,长15米多,高1米。南韵馆不仅广邀各地音乐高手,粤剧名角客座、票友唱和,而且南韵馆二楼已被指定为东莞粤剧戏曲博物馆。在此将展示出我市粤剧戏曲之历史精华,真正表现出岭南文化的传统面貌,从而继承和发扬岭南粤剧的优秀文化传统。南韵馆南是颐乐广场。广场有古木,设躺椅,铺平地,南韵馆粤乐飘绕,老人闲躺其中,闭目击节,清茶一杯,正是人间仙境。广场正面一露天舞台——天照舞台,也有各类表演安排。与舞台相连的是绮玉轩。其外观造型也是独特:传统的封火山墙已变成纯粹的装饰造景了。这样的构思不要说岭南建筑,就是全国来说怕也不多见。

东莞 <wbr>粤晖园

粤晖园紫烟崖宛自天成,高耸的石山飞峙江边,山花藤蔓、野果古树点缀山间;翠柏苍松、崖洞崖壁,瀑布流泉。此山外观是天然石山,内利用多层结构雕塑成岩洞、溶洞相互连通,巧妙利用地底建成水处理池,循环水系池,顶部为“天池”,沿着山崖小道时而上行,时而下逆,又有暗河由石桥连通,半山腰有山洞通往石岩平台,向下看若临万丈深渊,惊心动魄。当日落紫烟,紫烟氤氲,映出一弯彩虹时,更是醉人。紫烟崖之南一饮品街——芙蓉轩。“茶熟酒温适来嘉客,花香月朗定有新诗”,游至酣时,何不到此小酌三杯。

东莞 <wbr>粤晖园

粤晖园五元坊位于诗廊前,由表及里,一条平步青云路,节节高升。东端的第一座称“会元坊”,秀才第一名称“会元”。向里高上,第二座称“解元坊”,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三座称“状元坊”,进士第一名称“状元”。第四座称“士元坊”,中了状元便入翰林院,在翰林院经多年考核,又以翰林出身外放府、州为官历练多年,政绩政声俱佳者,回京再考国策及治国之道,得第一名称“大学士”,简称“士元”。封大学士后而分阁,如宋朝有“龙图阁”、“文渊阁”“直宝谟阁”之类。第五牌坊称“兴元坊”,内阁的大学士又经多年的考核,分部自选考题得第一名升“尚书”,明清时代分六部尚书如:“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之类,只是“兴元”的第一阶段考核,又经多年“尚书”的历练由帝皇及各王的观察,最优秀者兼太子师,往往至太子登基而拜为丞相,为师为相,辅国兴邦,称为“兴元”。五元坊建筑独特,寓意深藏,拾级而上,脚踏青云路,身游彩云间,称心如意。

东莞 <wbr>粤晖园

粤晖园荷花池位于蘩文馆以北、水帘洞以南、兰薰苑以西、榕荫水道以东,由莲花廊分隔成两部分:西面称沐莲池,东部称浴荷池。浴荷池北端有两座典型岭南小筑,设抚琴台面对,是为晓音室(西)、晓琴室(东)。两室为硬山顶镬耳山墙,三面环廊,砖砌琉璃瓶柱栏河,二重柱布列,中间设茶座。晓音室西由荷曲桥与莲花廊相连。每当月夜,池中水雾缠绕,层层玉盘承金露。若再引得清风送来阵阵幽香,沁人心脾。“岭南秋雨细如丝,水墨云天染莲池。最爱田田莲叶上,晶莹珠露惹相思”,何其诗意。

东莞 <wbr>粤晖园

粤晖园绕翠廊为双面空廊结构,绕园而建,共600多间,廊宽近3米,廊柱高3米,全长3.2公里,创古今园林长廊之首。廊随形而弯,依势而曲,穿花透树,曲折蜿蜒,把粤晖园内的几组建筑群在水平方向上联系起来,增强了景色的空间层次和整体感,成为游园的交通纽带。“绕翠廊”并非一廊平盖,每隔一段,都有“镬耳”山墙或歇山顶上盖高出,使廊盖起起伏伏,多姿多彩。廊的梁架、檐板等均饰以卷草花纹。凡有“镬耳”山墙的门楼和歇山顶节点,墙头均饰以精工细刻的砖雕,常见的图式为双福金钱,各式卷草花纹图案等。在长廊内又利用楹联、书画、花木等点缀,更增加了粤晖园的文化底蕴。

东莞 <wbr>粤晖园

粤晖园思缘河把三思桥、三缘桥分隔开来。其东为三思桥。桥形独特,三桥身相连,是为三通桥。桥身栏河立白石方型套板望柱,柱头饰以含苞花头,白石栏板上饰以浮雕。三通桥的造型在建筑史上独二无三,是粤晖园所独创。一步三思“临事三思终有益,让人一步不为愚”。

东莞 <wbr>粤晖园

诗廊是粤晖园内展现岭南书、诗、画文化的又一绝景,廊长半里如箭直,长230多米,高近4米,设在粤晖园的南端。诗廊六个廊头依次叠落,增强了感观的灵活性。诗廊是一条文化长廊,以精湛的砖雕艺术表现,集岭南诗、书、画大家的新创作,对联组画,配以诗词。通过诗词、书法、国画、雕刻等艺术形式,展示当代岭南风土人情。

东莞 <wbr>粤晖园

东莞 <wbr>粤晖园

东莞 <wbr>粤晖园

东莞 <wbr>粤晖园

东莞 <wbr>粤晖园

东莞 <wbr>粤晖园

东莞 <wbr>粤晖园

东莞 <wbr>粤晖园

东莞 <wbr>粤晖园

东莞 <wbr>粤晖园

东莞 <wbr>粤晖园

东莞 <wbr>粤晖园

东莞 <wbr>粤晖园

东莞 <wbr>粤晖园

东莞 <wbr>粤晖园

东莞 <wbr>粤晖园

东莞 <wbr>粤晖园

东莞 <wbr>粤晖园

东莞 <wbr>粤晖园

东莞 <wbr>粤晖园

东莞 <wbr>粤晖园

东莞 <wbr>粤晖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