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希布 Theeb, 2015

 昵称55735976 2018-06-05
      在2016年奥斯卡金像奖初选的九部外语片之中,约旦选送的影片《希布》和哥伦比亚的《蛇之拥抱》可以说是相对异质的。它们来自异教的国度,没有繁冗的故事和剧情,也缺乏一种类似“反战”或“女权”这样得以简单概括的价值和理念。两部电影都是以异族的视角审视西方,在文明冲突的背景之下展现个体的处境,前者在玫瑰沙漠,后者则在热带雨林;前者的主角是“狼”,讲的是弱肉强食的阳刚和苍凉,后者则以“蛇”作比喻,说的是神秘莫测的阴柔和野性;前者以一望无际的黄色大漠与蓝色天空衬托人的孤独和成长,后者则抹去了森林所能带来的一切视觉震撼,用单纯而晦暗的黑白影像为整个时代定下基调。

希布举枪对准强盗
希布举枪对准强盗

      单看《希布》,震撼依旧不减。大漠、骆驼、水井,这部影片先是以贝都因人的视角重述了《阿拉伯的劳伦斯》,继而又以《西部往事》式的笔法讲述了一个左轮手枪下的复仇故事。在影片的最后,主人公希布一枪打死了杀害他哥哥的凶手,而这个人同时也是带他走出大漠的恩人。正如《回归》中的弟弟害死了他的父亲那样,希布由此完成了从孩子向成人的转变,重新走入大漠,化身为狼。当然,《希布》也绝不是几部影片的简单叠加与衍生,它的视角与文化语境是纯贝都因的,阿裔英国导演纳吉·阿布·诺瓦为了拍摄这部影片与贝都因人共同生活一年之久,为的就是避免对他们的文化产生误读。这就使得主人公希布的行为动机充满了文化质素,也使整部电影中充满了令异族人费解的文化符号。

      导演在其作品阐述中这样描述希布与仇人的关系:“在贝都因法律里,如果一位游客到达你的帐篷寻求庇护,你必须施予其保护,直到威胁解除。这被称作达希勒(Dakheel)法典……诚然,在许多故事里,主人施予了保护,却发现那个达希勒杀死了主人家的成员……一个人的名誉就取决于他在这种困难状态下的所作所为。境况越糟糕,他为了维护法典而获得的尊重就越多。”了解到这一点,就能明白希布为何会帮助强盗挖出腿上的弹壳,又与他共同走出沙漠,直到强盗获得赏金之后才将他杀死。

      尽管全片充斥着这样或那样的“文化密码”,“求生”却是所有文化乃至整个人类共同的基因。影片的成功之处也就在于不着痕迹地将“合作以求生文化和达希勒类型的道德选择两者结合起来”,所以就算无法处理希布当中出现的种种文化密码,理解主人公的所作所为也绝不是一件难事:片中,希布的确只有骑上强盗的骆驼、学习强盗的本领才能回家。如果不是强盗一句“这是我的儿子”彻底激怒了希布并唤醒了他的狼性,二人也许还可以相安无事很久。不过,也恰如影片开头的诗篇所言,永远不要接受狼群奉出的友谊;学会背叛,或许才是人生真正的起点。这是严酷的环境对贝都因人的要求,是家族传统对希布的影响和训诫,同时也是主人公历经磨难所得到的经验与体悟。

荒无人烟的大漠
荒无人烟的大漠

      除此之外,影片并没有那样难以理解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希布》被置于沙漠风俗遭受侵蚀和一战纷争的大背景之中,这就使得求生与复仇的简单故事有了更加深刻、宏大的意涵,一跃而成为一首气势磅礴的中东史诗。影片的后半部分一方面刻画了希布与强盗之间微妙的“仇人—恩人”关系,一方面也暗示了强盗之所以成为强盗的原因——由于阿拉伯世界传统的“朝圣之路”上修建了奥斯曼帝国的铁路,曾经以驮运朝圣者为生的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谋生方式。于是,阿拉伯人传统生活方式被打破竟然成为了希布杀死强盗的根本原因。而修建铁路的奥斯曼帝国还不是这条食物链的顶端。电影结尾处,土耳其军官终于用钥匙打开了英国人的“潘多拉魔盒”,揭晓了那个一直让人牵肠挂肚的秘密:盒子其实是一个起爆器,是炸断奥斯曼帝国修建的铁路的终极武器。直到此时,人们才发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对立成为了整个故事的终点,成为了希布(即贝都因文化中的“狼”)杀死强盗的终极隐喻——弱肉强食。

      一部影片中能够挖掘出如此丰富的内涵和层次,这在今年入围的九部外语片之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而这与又《希布》富于变化而表意统一的诗化电影语言密切相关。从影片开头诗篇中的“狼群”,到希布的哥哥为招待英国人“杀羊”,所有意象的出现无不加强了强与弱、胜与败的对比;影片第十九分钟,导演把希布拿着枯树枝勾画龟裂的地表轮廓和四人行进在逼仄的石缝当中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镜头有意地剪辑在一起,既表现出贝都因人和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暗示了成长故事和战争背景的强烈关联。结尾处,导演又把“铁驴”(Iron Donkey,出自强盗之口,即铁路)和希布的骆驼并置在同一幅画面里,凸显了西方科技对阿拉伯世界的入侵。所有这些都被导演纳入到一丝不苟的构图、平静移动的长镜头和卡拉瓦乔油画式的夜景当中,形成了强烈的画面美感。此外,音乐更是《希布》的超级加分项,时而低缓深沉,时而旷然悠远,从极具阿拉伯特色的和声到传统弹拨乐器,名不见经传的杰瑞·雷恩都极为准确地把握住了影片的精髓。可以说,导演纳吉·阿布·诺瓦用四年时间完成的这部处女作,每一个边角都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辉。

卡拉瓦乔式夜景
卡拉瓦乔式夜景

      影片结尾,希布沿着铁轨寻找回家的路,但他似乎意识到,外强中干的奥斯曼帝国修建的铁路永远也无法引向荒漠深处的他的家园。于是,希布偏离了铁路的方向,径直朝远处的群山走去。一如《西部往事》结尾一路向西行进的神秘人,刚刚成人的希布,也如孤狼般,缓慢而坚定地走进了永恒的天地与历史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