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书晋韵临习要点:陆柬之《文赋》,文书双绝5

 赣悠馆 2018-06-05
  • (5)上挑横,如图中“者”字。上挑横圆润丰满,在承接上一笔的笔势运行、行笔至末端时,乘着笔势向左上提笔出锋。

一字当中出现多横组合,我们要注意三种情况。一是长短、正斜、间距、俯仰的变化。长横、短横同在一字之中,其倾斜度不一,长短亦有参差。有的粗细悬殊,有的间距疏密有别,有的近似点法,而上下各笔又有俯有仰。二是横画在不少情况下参同楷书的写法。由于其长短、粗细有些差异,其他笔画又灵活多变,因而这种写法并不让人觉得单调呆板。三是有些连续排列的短横,在行书中往往被点或竖所代替,这在陆柬之的《文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下图中“绩”字。

2.《文赋》竖画的特点

行书中的竖,不像楷书的竖写得那么直,其形或倾侧,或曲折。《文赋》中的竖姿态多样,变化丰富。

(1)垂露竖。此竖取篆书笔法,线条浑厚,收笔圆转,笔力内含,其写法是侧锋或逆锋落笔,调笔中锋下行,收笔时转笔内收。如图中的“状”字。有时为了寻求变化,增加字的动感,此竖不-定直下,而是写成倾斜状,如下图中的“慨”字。

(2)悬针竖。《文赋》中的悬针竖写法与楷书相同。由于行书运笔较快,故此画较难掌握,需要有一定腕力控制收笔。其写法是,侧锋或逆锋入纸,中锋运笔,出锋时,把笔收紧、快出、空收。此竖要写得姿态悠然。如图中的“辞”、“干”二字。

(3)弧竖。此竖呈半弧形状,向左弧或向右弧与其居字之左方或右方有重要的关系。如图中“怀”、“取”二字的竖画。

(4)垂头竖。此画犹如玉箸,上细下粗,由于运笔速度极快,所以笔势会略显弯势。如图中“下”、“作”二字的竖画。

(5)悬胆竖。此竖也称尖头竖,呈上尖下粗之状,轻落笔,最后取篆法圆收笔。如图中“而”、“雨”二字的左竖。

(6)左钩竖。这种竖与楷书中的竖钩有相似之处,均为向左钩出。而行书中的出钩则姿态多变,可以向左钩出,还可以向左下钩出,都是为了呼应下一笔画。写这种笔画必须注意的是,在收笔时,先提笔向右下按,然后顺势向呼应处钩出。如图中的“寂”字。

(7)并列竖。一字当中如有三笔或四笔竖画,均应呈向势,左短右长,慢慢地运笔,笔脉自然,没有停滞,右竖应长而有力。如图中的“顺”字。

3、《文赋》点画的特点

(1)斜点。如图中“之”、“玉”二字的点画。这种斜点的书写方法与楷书中的斜点写法相同,只是更加简捷流动,富有变化。其具体写法是露锋起笔,着纸较重,顿后提笔回锋,再左下出锋,形成呼应牵丝,使字势灵动。

(2)长点。它的书写方法与楷书中的长点也大致相同。该点多为字中最后一笔,笔势略带弯曲,将笔力聚集后再将笔向左收回。如图中“故”、“不”二字的点画。

(3)竖点。这种点与楷书写法相同,只是运笔较快一些。如图中“音”字上点及“云”字左点。

(4)挑点。这种点又称为仰点。其书写方法也与楷书相同,关键是要在起笔后自然而又迅疾地向右上方挑出,形成与下一笔相呼应的笔势。如图中“必”字的左点、“若”字的左上点。

(5)出锋点。这种点是行书中为呼应下一字而产生的牵丝引带,起到使字与字之间血脉连贯的作用,可增添字势之间的生动感。这种点出锋一定要自然,不能为出锋而出锋。如图中“未”字的末点、“至”字的上点。

(6)上下点。它主要在字的最后笔画中,在实际书写过程中是一笔连成的,上点轻盈带过,下点要用力顿笔,向下聚集后再收笔。如图中的“于”字。

(7)左右点。这种点主要位于字的下半部,也是最后两点,在距离与高低上要有区别,笔势向内稳住上面笔画。如图中“荣”字下面两点。

(8)横波点。这尉旨字下面的几点,形状如同波浪,由左向右连笔不断。其写法是第一点接续第二、三点横势连续运笔,最后一点向左下出锋收笔,整体上笔势流动。如图中的“亦”字。

(9)竖三点,如图中“浅”字的三点水。在行书中常将此三点减化为两点,其运笔方法是轻轻进入第一点再进入第二点,如竖画直下,最后往右上方出锋收笔。

4.《文赋》撇画的特点

(1)斜撇。《文赋》中的斜撇与楷书的写法大致相同,只是要将其写得更流畅、快捷,要求腕力能送到锋尖,将撇画的厚实舒畅、长而丰盈的姿态表现出来。如图中“不”、“文”二字的撇画。

(2)直撇。这种撇画有点类似右弧竖的写法,要写得直而长。其写法是在起笔后缓缓向左下行笔,至末端轻轻地将笔提起,借势引带下一笔画。如图中“所”、“病”二字的左撇。

(3)短撇。如图中“秀”、“乎”二字的首撇。这种撇画主要用于字的首笔,其斜度小,而且短、粗,用笔速度较快,显得干脆、果断。

(4)弧撇。其写法是先向偏右的地方落笔,逐渐向左下运笔成大弧形状,其状比斜撇稍弧一些。值得注意的是,在收笔时要向左上带出,以示引带下一笔画。这也是行书书写中的常用笔法。如图中“夫”、“天”二字的撇画。

(5)带钩撇。其写法与长撇相同,不同的是在其收笔时不是提笔出锋,而是要压锋顿笔,顺势往左上方出锋收笔,如一小钩。这是行书中常用的笔势呼应钩挑笔法。此撇在《文赋》中用得较为广泛,临写时要多加分析,牢牢掌握。如图“广”、“若”二字的长撇。

(6)回锋撇。这也是行书中常用的笔法,带有篆书笔意,也是《文赋》中常用的笔法。它与带钩撇很相似,不同的是此撇收笔时不出锋,而是调锋转笔后内收,显得很含蓄,有点儿“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韵味,让人回味无穷。如图中“俯”字首撇、“风”字左撇。

(7)重撇。当一字之中有多撇组合在一起时,要注意它们的大小、长短、形状、欹正以及各撇起、收笔的方法不能雷同,要有变化。这样,写出的字才能生动多姿,富有美感。如图中“物”、“形”二字。

5、《文赋》捺画的特点

(1)斜捺。行书的斜捺与楷书的斜捺很相似,惟一不同的是其运笔比楷书的斜捺较快。其具体写法是起笔较轻,向右逐渐增加笔力,然后轻松、自然地捺出。值得注意的是,在捺出前一般不要刻意加重笔力。如图中“文”、“骏”二字的捺画。

(2)平捺。陆柬之《文赋》中平捺的书写方法与楷书的书写方法也大致相同,“一波三折”的特征在其中也有所表现,但线条的粗细变化不是很大。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种捺画在收笔时可提笔出锋,如图中第一个“起”字的平捺;也可不出锋,而是在收笔时提笔内收,如图中“遗”字的平捺。

(3)反捺。该捺起笔先作小弧画,转笔向右下运行,用力也是由轻至重,最后回锋收笔。如图中“怀”、“取”二字的捺画。

(4)直捺。它既不像反捺,也不像斜捺,行笔与收锋纯用篆法,显得圆浑、厚重。其具体书写方法是,顺锋起笔,转而中锋行笔,由轻而重,一捺直下,收笔时按而内收,呈圆尾。如图中的“来”、“翰”二字的捺画。

(5)带钩捺。它的写法有点儿类似长点和平捺,不同的是在收笔时不是提笔出锋或回锋,而是根据字的需要,在收笔时或调锋运腕向左上呼应的笔画钩出,如右图中第二个“起”字的捺画;或在收笔时乘着笔势,迅速向左下钩出,如图中“长”字的捺画。这是行书的特有写法,也是《文赋》中捺画的一个突出特点。

另外,还有一些捺的写法也较独特。如右图中两个“之”字的捺画有不同的写法,这与《兰亭序》的一字多写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就增加了作品的变化,我们在临写时一定要注意吸取,以便日后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6.《文赋》钩画的特点

书法中的钩画众多,而其书写方法也是百花齐放、变化丰富。

(1)竖钩。行书的竖钩写得比楷书更流畅、爽快。其写法是先写竖画,至末端时先调锋向左下顿而稍驻,顺势用腕力向左上钩出,笔画厚实有力。如图中“制”字的竖钩。在《文赋》中,有些竖钩不是向左上钩出,而是向左方平出,显得圆润厚实。如图中“予”字的竖钩。

(2)横钩。《文赋》中的横撕艮有特色,它写得圆转,并圆中见方。如图中“察”字和“寄”字的横钩。其具体写法是先起笔写横画,至末端将笔提起,使之如铁丝般有力,转笔后用力向左下钩出,不露棱角。

(3)戈钩,又称斜钩。《文赋》中戈钩的写法与楷书写法相似,只是比楷书较随意些。如图中“识”字和“或”字的钩画。这种钩画斜度和弯度都不宜太大,书写时尤其要注意字的重心,最后回锋向右上出钩收笔。

(4)横折钩。这种钩画在行书中一般取圆折,圆中略带方,不露棱角,出钩时不作停顿,而是直接借势向左上出锋。另外,此钩有高矮之分,如右图中的“而”字属于矮横折钩,其横长竖短,且折下后斜度较大;而“固”字属高横折钩,其折下后较直。

(5)卧钩。这种钩画的写法与楷书相同。如图中“意”、“应”二字的钩。其书写方法是,顺锋入纸,由轻至重,前斜后平,取弧势,钩出时无须调整笔锋,直接向左上用力钩出即可,但要写得结实有力,并且与中间一点相呼应。

(6)竖弯钩。在《文赋》中,此钩有出钩和不出钩两种,但都要写得刚劲有力,充满弹性。其书写方法是,先起笔写竖,至末端圆转后向右行笔,再调笔向字心或下-笔画钩去,钩宜小而锋利。如图中“尤”字的钩画。

(7)横折弯钩,如图中“瓶”字的钩画。它的写法比楷书的写法要轻快、流畅,-气呵成,中间无断笔。

7.《文赋》折画的特点

(1)横折。这是由横画与竖画组合而成的笔画。在《文赋》中,此画常用圆折,写得极富趣味。如图中“昌”、“目”二字的横折。

(2)竖折。如图中“流”、“函”二字,其竖折呈现不同的姿态,前一折转角圆润,后一折则为方正带有棱角的折,在书写时要仔细体会。

(3)撇折横。这是行书中常用的折画,如图中“文”字。它是先作撇画,再向右作折画。这种折一般是用方折,且向右上方取势,以便空出较大的地方给下部笔画。

(4)撇折提。这是连接撇画和提画的方折笔画,也是行书的常用笔画。如图中“精”字左部的撇折提。它的书写方法是先侧锋入纸,顿而调锋向左下运行,折时先提笔向右下顿笔,然后调锋向右上提出,力达锋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