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继一户一宅后,“一户一田”也将全国推行,对农民有何影响?

 默默地走着 2018-06-05

专业的三农政策解读与行业爆料



“一户一宅”的政策大家都很熟悉了,最近两年随着土地确权的推进普及到各个农村。原则上说,农村每一户只能有一处宅基地,多余的宅基地属于违规,是要被收回的。

 

正因为如此,很多农民朋友听说要推行“一户一田”,就非常担心自己的土地也有被收回的危险。

 

那么,“一户一田”究竟是怎么回事?各地为什么要推行呢?

 

近几年,陕西、安徽、广东等省份已经率先开始了“一户一田”的试点。事实上,不同于“一户一宅”要把多出来的宅基地收回去,“一户一田”并不会影响农民对土地的总承包面积,而是要把分散的地块整合到一起,让各家各户的土地集中连片。

 

农民的土地较为分散,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因为我国80年代初刚开始推行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的时候,由于土地的肥力不均,为了公平起见,只能每块地分散分配给农户。


但当时的“公平”,却造成了当下对农业现代化的阻碍。土地过去细碎化不利于土地流转,不利于规模化、机械化:

 

比如一个较大的种植项目想流转50亩连片的土地,但这50亩土地却牵扯到40多户的承包权,每个人想法不一,要达成流转协议非常艰难,最终要么放弃,要么可能造成对农民利益的损害。

 

实行“一户一田”后,农民有哪些好处?

 

比如广东省阳山县太平镇,根据村民二轮承包的总面积,就近重新测量出一块同等面积的整块土地,标记好土地的范围并且登记入册,实现一户一田。这样对农民的好处包括:

 

①土地集中连片后,不用再东奔西跑,节省精力和时间;

 

②如果有人要租地,更方便流转协议的达成,减少出现纠纷的可能;


③有利于合理规划土地和提升土地价值,方便农业设施、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规模种植和农机作业后,单位面积耕种的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总的来说,“一户一田”在未来肯定是大势所趋,但目前推广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困难,比如有的农民会比较依恋以前的承包地,或是有迷信思想,觉得不能换地,抑或是担心自己上当,不愿对换土地等等。

 

实施“一户一田”的原则是农民自愿,目前来看要全国推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全国土地改革催生暴富新行业,点击下方立刻开始赚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