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代十国历代皇帝!(上篇)

 金色年华554 2018-06-05



华夏皇帝漫谈之后梁太祖朱全忠

后梁太祖,原名朱温,降唐后被賜名朱全忠。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篡唐自立,建国“大梁”,史称“后梁”。称帝后,他改名为朱晃。乾化二年(公元912年),为儿子朱友珪所弑,在位仅5年。

朱温是贫苦人家的儿子。他的父亲名叫朱诚,是乡村的私塾教师,虽说收入徵薄,但一家人总算衣食无忧。朱诚壮年病死,一家人顿时衣食无着。朱诚妻王氏,无奈之下,只得带着三个儿子投奔萧县(今安徽省)同乡富户刘崇。刘崇见他们可怜,于是留下他们在家里帮工。

朱温性情凶悍,不务正业,经常打架滋事,乡里的人都很讨厌他。刘崇也不喜欢他,常常责打辱骂他。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77年),黄巢农民起义军经过砀山,朱温和他的二哥朱存一起参加了黄巢起义军。朱存参加义军后不久,就在江南战死。而朱温因为作战勇敢,又有谋略,屡立战功,很快就从一名基层士兵做到了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成为黄巢的得力大将之一。

黄巢起义军

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率领60万大军攻破唐朝京师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做起了皇帝。朱温以其功绩被封为同州刺史,并奉命于次年率军攻打河中。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拥精兵数万,先后多次打败朱温。朱温屡次遣使向黄巢求援,但知右军事孟楷从中作梗,扣押了他的求援书信。朱温等不到援兵,走投无路,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降唐。九月,他杀掉监军严实,向王重荣投降,并且认他为干舅舅。唐僖宗知道朱温降唐后,非常高兴,于是任命他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并赐名朱全忠。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又改任朱温为宣武军节度使,坐镇大梁(今开封)。从此,他就充当起唐朝的刽子手,血握地镇压着黄巢起义军。

黄巢败走长安后,朱温便联合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一路追杀黄巢。最后,黄巢退到泰山狼虎谷(在今山东莱芜县境),陷入绝境,死在这里。因朱温追剿黄巢有功,唐僖宗封他为沛郡侯,食邑千户。没过多久,又加封他为沛郡王,后改为吴兴郡王,食邑三千户。但朱温对此并不满足,在剿灭黄巢之后,他就以汴州为大本营,兼并周围郡县,着手扩张自己的势力。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黄巢死于狼虎谷,同年,他的部将秦宗权在蔡州(今河南汝南)称帝。蔡州地接汴州,对朱温威胁极大。朱温于是联合兖(今属山东)、郓(今山东东平北)等地的军马,讨伐秦宗权。秦宗权兵败被杀,朱温趁机兼并了蔡州,占据了河南大部分地区。他还先后打败了天平节度使朱瑄、泰宁节度使朱瑾、卢龙节度使刘仁恭等人,占据了山东、河北等地。随后,朱温又多次打败雄踞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的李克用,取得山西的部分地区。至此,朱温尽占河南、山东之地,又虎视晋阳,雄霸一方,成为唐末藩镇割据中最为强大的势力之一,连新上台的皇帝昭宗也对他敬畏几分。

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唐僖宗病死,他的弟弟李晔即了位,即为唐昭宗。唐昭宗上台后,为了摆脱宦官乱政的局面,决定依靠朝廷大臣的力量消弱宦官的权力。这引起了宦官的严重不满。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一月,宦官刘季述等人幽禁了唐昭宗,另立太子李裕为帝。次年元旦,宰相崔胤以朱温为外援,密令左神策军指挥使孙德昭等人率兵诛杀刘季述。昭宗复位,改年号为天复,进封朱温为东平王。

朱温就是一个色丕

六月,崔胤谋划杀尽宦官一事泄露。韩全诲等宦官见势不妙,暗中联络风翔节度使李茂贞,同崔胤对抗。崔胤势单力薄,于是写信给朱温,佯称奉昭宗密诏,要他率兵赴京师迎驾。朱温早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心,于是乘机率兵7万由河中攻取同州、华州(今陕西华县),兵临长安近郊。韩全诲闻知消息,劫持昭宗到风翔投靠了李茂贞。朱全忠赶到长安,听说昭宗已经被劫走,于是挥军西上,包围凤风翔城。

年冬,风翔大雪,冻饿死者不可胜计。次年正月,城中粮尽,李茂贞无奈只得交出昭宗,与朱全忠议和。朱温挟昭宗回长安,昭宗从此成了他的愧儡。昭宗也深知自己的境遇,他对朱温说:“宗庙社稷是卿再造,朕与亲戚是卿再生。”因此他对朱温唯命是从。

回到长安之后,朱温接受崔胤的建议,尽杀宦官700多人,同时废除神策军,掌控了皇室。唐昭宗任命他为诸道兵马副元帅,进爵为梁王,并加赐“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称号。没过多久,朱温又找借口杀了宰相崔胤。从此朝中大权就落到了他一人手中。朱温又要求昭宗迁都于自己的领地洛阳,开始的时候,昭宗没有答应,当朱温再次上表请求昭宗迁都洛阳,昭宗不好再驳朱温的面子,只好答应迁都。途中,朱温把昭宗左右的200余人全部杀掉,换上了他选的形貌相似的亲信。昭宗起初还不能辨别,时间长了就觉察到了,却也不敢说些什么。

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八月,朱温密令朱友恭、氏叔琮等人弑杀昭宗,以绝后患。然后假借皇后之命废了年龄较大的太子李裕,立13岁的李柷为帝,是为唐哀宗。为了推卸罪责,他在事前带兵离开洛阳到河中前线去讨伐新附于李茂贞的杨崇本。在回师途中,他在得知唐昭宗被弑之后,假装震惊,痛哭流涕地说:“奴才们辜负了我,让我背上了不忠不孝之名,遗臭万年啊!”回到洛阳之后,他伏在昭宗的灵柩上恸哭不止,反复向众人表白弑君这件事不是他的意思。

随后,他杀了朱友恭、氏叔琮等人灭口。然而朝野上下,依旧对此事议论纷纷。朱温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杀了废太子李裕及昭宗其他诸子。后来又在亲信李振的鼓动下,杀害左仆射裴枢、右仆射崔远、工部尚书王溥、兵部侍郎王赞等朝臣30余人,弃尸于滑州白马驿附近的黄河,史称“白马之祸”。这件事后,大唐朝堂势力基本被清除一空。

天祐四年(公元907)二月,朱温逼迫哀宗李柷退位,自己称帝,更名为“晃”,建国号为大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升汴州为开封府,为东都,同时废西京长安,以洛阳为西都。朱温称帝后,封唐哀帝李祝为济阴王,迁居曹州。次年,又派人鸩杀了年仅17岁的哀宗李祝。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至此灭亡。

朱温上台后,为巩固政权,采取了一些措施。他为藩镇节度使时,为保证军队的战斗力,用法严峻。每次作战时,如果将领战死疆场,所部士卒一律斩首,称为“跋队斩”。所以,将官一死,兵士也就纷纷逃亡,不敢归队。朱温又命人在士兵的脸上刺字。军士逃亡郡县,很容易辨识,所以也没有人敢收容他们,只得逃入山林为盗,祸害一方百姓。朱温称帝后立即免了这些人的罪过,使各地的盗贼减少了十之七八。他还吸取唐末宦官乱政,难以制约的教训,废除枢密院,设立崇政院,只用文人为官,不用阉人。他对手下大将严加防范,约束他们的行为。一旦有骄横的人出现,要么杀掉,要么削减其兵权,以绝后患。

他还注意减轻农民赋税,奖励农耕,尽量与民休息,使中原的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然而,如此零星的政绩并不足以稳固他的政权,相反,他荒淫好色、嗜杀淫行的品性导致了后梁朝堂危机四伏,日趋走向了崩溃。朱温没有背叛黄巢时,曾娶妻张惠。张惠贤惠又有智谋,深得朱温的敬重。朱温每当遇到不能解决的军国大事时,都会征求张惠的意见。张惠和朱温共同生活了20余年,在朱温称帝前去世。临终前,她对朱温说道:“夫君是人中英杰,妾身也没有什么好忧虑的。但有时冤杀部下、贪恋酒色让人时常担心。所以‘戒杀远色’这四个字,夫君一定要留意。”张惠死后,朱温纵情声色,肆无忌惮,贤妻的临终遗言早被他抛之脑后了。

朱温的荒淫好色,近乎禽兽,即使在封建帝王中也很罕见。他即位后,就立即在全国范围内猎取女色,供他淫辱。有一年兵败,朱温回师洛阳,途中住在魏王张全义的家里。前后十几天的时间里,他把张家的妻妾、女儿一一奸淫。张全义诸子气愤难忍,打算杀死朱温,被张全义死死拉住。不光对臣下的妻子女儿肆意凌辱,就连自己的儿媳也不放过。他常常借照顾起居的名义,把儿媳们召到宫里侍寝。而他的那些儿子为了争宠,甘愿献出自己妻子,毫无羞耻之心。他们利用自己妻子入宫侍寝的机会,借机邀宠,探听消息,以争夺储君之位。朱友文是朱温的养子,他的妻子王氏,貌美灵巧,深得朱温宠爱,由于这个原因,朱温甚至有意立朱友文为太子,继承他的皇位。

乾化二年(公元912年)二月,朱温趁李存勖讨伐幽州之际,亲自率领50万大军进攻河东。他昼夜兼程赶到下博(今河北衡水县北),打算乘虚攻打成德镇。成德镇将领符习率领数百骑前来巡逻,恰巧遇上了朱温大军。朱温屡次为李存勖所败,听人说是李存勖率兵来到,不辨真假,慌忙引兵逃往枣强(河北枣强县),与攻城的梁将杨师厚合军。黄昏时,李存勖派兵数百冲进朱温军营中乱砍乱杀。朱温又以为李存勖大军杀到,连夜烧营狂逃,夜奔一百五十多里到达冀州,辎重、军械损失无数。事后知道只是李存勖的几百兵士冲营,朱温又羞又恼,郁气难舒,终致病倒。返回洛阳,就此卧床不起。

五月,朱温病重,自知命不久矣,打算召回朱友文托付身后之事。次子朱友珪的妻子张氏正在朱温身边陪侍,探知这个消息,马上密告给朱友珪。朱友珪野心勃勃,早就对朱温帝位垂涎三尺。得到这个消息后,朱友珪加紧谋划篡位。六月二日,朱友珪和家将冯廷锷带着五百亲兵,潜入皇城,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杀入朱温寝宫。冯廷锷挺剑抢上,刺进了朱温腹部。朱温挣扎了一会儿,就一命鸣呼了。

朱温在位五年,除了荒淫还是荒淫,毫无建树!要说他最大的功绩就是篡夺了唐朝江山。

华夏皇帝漫谈之后梁末帝朱友贞

后梁末帝朱友贞,是朱温与张惠皇后的嫡子,排行老三,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被封为均王。乾化二年(公元912年)郢王朱友珪杀死其父朱温,即帝位,封朱友贞为开封府尹、东都留守。次年,朱友贞与赵岩等人密谋推翻朱友珪,二月,打起了“除凶逆,复大仇”的旗号,联合魏博节度使杨师厚兴师问罪。在杨师厚的帮助下,朱友贞得到宫中禁军的配合,最后杀死朱友珪,夺取了皇位。

朱友贞动画形象

朱友贞即位后,大肆赏赐助他夺取皇位的禁军将校,花费了巨额钱财。加之连年征战,军费开支浩大,使后梁财政日趋紧张。为了满足需要,梁末帝任用贪吏,搜刮民财,致使社会矛盾骤然激化。他还重用赵岩等人。赵岩这个人没有什么大的才干,最擅长的就是玩弄权谋,排斥异己,致使后梁政事日益崩坏,战争也屡屡失败。这一期间,后梁所面临的最直接的威胁是北方宿敌李存勖(xù)。李存勖年少有为,看见后梁朝局混乱,乘机集中全力要攻灭后梁。

贞明元年(公元915年),镇守魏州的魏博节度使杨师厚去世。赵岩建议应乘机将魏博天雄军一分为二,另立昭德军,设置两位节度使,以削弱其势力。朱友贞听从了他的建议。但天雄军父子相承,年代久远,多互为姻亲,不愿分徙两镇,于是发生兵变,他们向李存勖求救,李存勖乘势入据魏州。魏州一失,河南顿失屏障,朱友贞焦急万分,急派大将刘鄩(xún)前去收复失地。

刘鄩

刘鄩是后梁名将,深知魏州晋军防守严密,如果硬取,必定伤亡惨重。于是,他假意袭取太原,打算待晋军主力调出之时,然后趁虚攻取魏博。李存勵洞察了他的用心,派兵坚守不出。刘鄩计谋落空,只得退回莘州(今山东莘县),伺机歼敌。朱友贞一再下诏督促刘鄩进军,并派人督战,刘鄩无奈只得率兵攻打魏州,结果大败,后梁军卒死亡七万多人。晋军乘胜进击,连下邢、珪等州,从而使河北之地尽数归晋,与后梁形成隔河(黄河)对峙的局面。朱友贞此时悔之晚矣,只得收缩兵力巩固黄河防线。

之后,双方争战不断,互有胜负。这一时期,梁朝的内部矛盾却日趋激化。自康王朱友敬作乱后,朱友贞疏远宗室兄弟,宠信赵岩及德妃兄弟张汉鼎、张汉杰等人。这些人依仗着朱友贞信任,卖官鬻爵,玩弄权谋,搞得朝中乌烟瘴气,人心涣散。朝里如敬翔、李振等忠心耿耿的大臣虽然身居要位,但所提出的建议,朱友贞多不采纳。朝政荒疏,将士离心,后梁江山摇摇欲坠。

龙德三年(公元923年),李存勖接受梁降将康延寿的建议,率轻骑直取大梁。十月七日,兵不血刃地占领曹州,随后领军直逼开封。朱友贞得到曹州失陷的消息后,惊慌不已,急忙召集群臣商讨对策,众人无计可施。朱友贞也不知如何是好,急得日夜哭泣。

敌军日益迫近,大臣纷纷逃离,守兵不少人也趁乱叛逃。到后来,就连传国玉玺也被部下盗走,朱友贞心灰意冷,打定主意自杀殉国。这月八日,他召来了都指挥使皇甫麟,对他说:“姓李的是我们梁朝的世仇,我不能死于仇人之手,你先将我杀了。”皇甫麟忙说:“微臣只能替皇上效命,怎么能动手杀陛下呢!”朱友贞说:“你不愿杀我,是不是想把我出卖给李氏?”皇甫麟拔出佩剑,想自杀以示没有异心。朱友贞上前握住其佩剑,横剑往自己颈项一抹,顿时血流如注,倒地死去。皇甫麟也哭着自刎而死。

第二天,李存勖率兵进城,梁国文武百官投降。次日,梁统军大将段凝也率全军在开封城外投降。后梁至此灭亡。自朱温篡唐自立,到末帝朱友贞自尽,前后只有短短的16年。

后梁末帝朱友贞小档案

生卒年:公元888-923年

父母:父,太祖猪瘟;母,张惠皇后

后妃:张德妃

年号:乾化、贞明、龙德

在位时间:公元913-923年

谥号:无

庙号:末帝

陵寝:河南宣陵附近

性格:宽厚温和,柔弱无能

华夏皇帝漫谈之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唐庄宗李存勖,沙陀族人,是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长子。他自幼随着李克用南征北讨,立下无数战功。李克用死后,他袭晋王位,后领兵统一河北,消灭梁朝,建立后唐,是为后唐庄宗。庄宗在位期间宠信伶人,排斥功臣宿将,引起众臣的不满。同光四年(公元926年),洛阳兵变,庄宗于乱军中被杀,终年42岁。

李存勖自幼喜欢骑马射箭,胆识过人,十来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李克用南征北战,戎马疆场。11岁的时候,李存勖与父亲到长安向唐廷报功。唐昭宗见到了英气勃勃的少年李存勖后,极为高兴,赏賜给他翡翠玉盘等珍宝,还抚摸着他的背说:“这个孩子与众不同,将来定能成为国之栋梁”,并对众臣说:“此子可亚其父。”因此,李存勖又有“李亚子”之称。

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李克用病亡。临终前,他嘱咐年仅24岁的儿子李存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背叛盟约的刘仁恭,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后梁朱温。李存勖将三支箭供奉在祠堂里。以后,每当临战征伐的时候,就派人取出,带着上阵,打了胜仗后,又送回祠堂,表示完成了任务。李克用死后,李存勖袭晋王位。当此之时,河东内忧外患,局势不稳。一方面,后梁大军频频发起攻势,河北诸镇多纷纷归附,河东重镇潞州(今山西长治)被梁军围攻了一年之久,岌岌可危。而另一方面,在晋内部,也是人心浮动,李存勖的叔父李克宁掌握兵马大权,密谋逼其让位。李存勖深知,攘外必先安内,于是在替父办完丧事后,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设计捕杀了李克宁,夺回了河东兵马大权。

随后,他亲率大军,马不停蹄地赶赴潞州战场。乘大雾迷漫,李存勖以奇兵突袭,突入敌军营垒,斩其统帅符道昭,梁军死亡万余人,丢弃的粮草、器械堆积如山l。潞州之战,不仅巩固了河东的边防,而且向南可以威胁后梁的统治中心河南地区。朱温听到潞州军败的消息后,大惊失色,感叹地说:“生子当如李亚子,我那些儿子简直如同猪狗!”

李存勖消除了内忧外患,并没有因此而放松下来。他清楚地认识到,和南方强大的后梁相比,自己的势力还很弱小,若要完成父亲的遗命,消灭后梁,必须增强自己的实力,还应有一支战必胜、攻必克的虎狼之师。于是,在回到晋阳之后,他就开始整顿吏治,罢免了一大批贪官污吏,任用有识之士为官;减轻农民的赋税,鼓励生产,尽量地与民休养生息。继而整顿军纪,规定违反军令者一律斩首,又裁汰军中老弱,选其精锐,日夜操练,从而将散漫的沙陀兵训练成一支战无不胜的精锐之师。没过几年,晋地实力大增,这为他之后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燕王刘仁恭之子刘守光称帝,国号大燕。李存勘示之以弱,遣使祝贺。刘守光志骄意满,以为李存勖惧燕,就派兵侵犯晋土。李存勖早有征伐燕国之心,只是没有借口,于是趁机派大将周德威讨伐燕国,连克燕地。次年三月,朱温趁晋攻燕之际,率领50万大军侵入河东。李存勖挥军迎击,大败梁军,斩杀敌人无数。自此一役后,战略主动权转移到晋军一方。后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十一月,李存勖率军攻破号称拥甲30万的幽州,擒获刘守光和已经被他囚禁快一年的父亲刘仁恭,后燕灭亡。李存勖斩刘仁恭,以他的首级祭父亲李克用。

后梁龙德元年(公元921年),李存勖率领10万晋军,在幽州大破号称30万的契丹骑兵。次年,李存勖领军与契丹再次决战于望都(今河北望都县),李存勖以800骑突破契丹的重重包围。之后趁夜间大雪,奇袭契丹,大获全胜,将耶律阿保机赶回了北方。

经过十余年的征战,晋军地扩千里,兵增十万。后梁龙德三年(公元923年),晋王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国号大唐,改元同光。同年,李存勖召见了归降不久的后梁将领康延寿,采纳了他的灭梁大计,以李嗣源为先锋,自己随后亲率大军渡过黄河,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克后梁国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朱温早死,其子末帝朱友贞自尽。后梁遂亡。而后李存勖移师西进,定都于洛阳,建立起当时较为强大的唐帝国。李存勖在战场上勇猛无敌,但是在治国上却显得昏庸愚昧。在他攻灭大梁之后,他骄傲自矜,闭口不谈将士功劳,而全部归之于己,他说天下是他用十指取得的,从而抹杀了众将的战功。他猜忌那些有功之臣,反而宠信、重用那些没有丝毫战功的宦官、伶人。

李存勵自幼喜欢听歌、唱戏、演戏,蒙养了一批伶人。戎马倥傯的岁月里,他没有多少时间来进行娱乐。定都洛阳之后,这些伶人立即得到了他的重用。李存勖不光喜欢看伶人表演,自己也常常粉墨登场,上台表演,并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有一次,他上台演戏,也许是觉得好玩,就自己大叫了两声“李天下”,有个伶人上去打了他几下耳光,周围的人都吓出了一身冷汗,李存勖自己也被打得莫名其妙。那个打耳光的伶人却笑嘻嘻地说:“理(理和李同音)天下只有皇帝一个人,你喊了两声,还有一个是谁呢,难道能有两个人来治理天下?”唐庄宗听他一说,才知道是跟他开玩笑,不但不生气,还给了他不少赏赐。伶人受到皇帝宠幸,越发变得飞扬跋扈,不光自由出入宫中和皇帝嬉闹在一起,还百般侮辱戏弄朝臣,群臣敢怒面不敢言。有的朝官和藩镇为了求他们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还争着送礼巴结。李存勖还用伶人做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凡是有不满他的统治的,一律或贬或杀。在众伶人中,最得李存勖宠信的人是景进。李存勖想知道宫外之事就问景进。景进专门替庄宗刺探外面的情况,由此大进谗言,干预朝政。他说谁不好,谁就会倒霉。所以,官员们见了景进都格外害怕。

为了满足其荒淫的生活,李存勖还命令景进到民间选秀女,以充实后宫。景进到了那里,就在那里大肆搜刮,连当地军士的妻女都不放过,抢来的女子马车装不下了,就用牛车。后来,到了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他们竟然抢走了驻防将士们的妻女1000多人。魏州将士降唐以来,屡立大功,在灭梁的战争中也出力很多。现在天子不思抚恤,反而夺人妻女,使得他们心理愤恨不平,大有了起兵反叛之意。李存勖重用宦官伶人,奸佞当权,功臣宿将多遭猜忌,许多敢于诤谏的名臣良将先后被冤杀。枢密使郭崇韬原是灭梁的功臣,曾多次进谏,使得李存勖非常不快。后来,郭崇韬领军灭蜀建立大功,但伶人进谗言说,郭崇韬聚财谋反,李存勖便借机杀了他。不久,李存勖又听信伶人景进的谗言,冤杀了功臣朱友谦一家。这样,朝廷中的功臣们都颇感心寒,尤其是军中将士怨气更大。

同光四年(公元926)二月,魏州守军拥戴指挥使赵在礼发动兵变,李存勖派大将李嗣源率领大军前去镇压。到了魏州城下后,朝廷大军就发生兵乱,与魏州军兵合一处,共推李嗣源为主,拥兵造反。李存勖闻讯大惊,急召诸道军马入京勤王,同时自己亲率一军赶赴汴梁,企图在汴梁抵抗李嗣源大军,为了笼络军心,他还拿出府库的金帛赏赐给洛阳将士。将士们领了赏赐,还骂道:“我们的妻子儿女,都已经饿死了,还要这金帛何用?”行军到中牟县时,听说李嗣源已进入汴京,李存勖知道大势已去,急忙率军返回洛阳,路上兵士逃走大半。

这形象我有点接受不了

四月,李存勖听闻李嗣源大军逼近汜水关(河南荥阳汜水镇),遂决定亲自率军去扼守。没想到,大军还没有出发,军中的指挥使郭从谦发动兵变。郭从谦本是个伶人,认大将郭崇韬为叔父。郭崇韬被李存勖冤杀后,郭从谦恨恨不平,一直伺机复仇。郭从谦率领着叛乱的士兵乱砍乱杀,火烧兴教门,趁火势杀入宫内,京城陷入混战。混乱中李存勖为被流箭射中,不久便气绝身亡。左右纷纷逃散,一个叫做善友的伶人心肠不坏,怕李存勖的尸体会遭到叛兵的肢解、蹂躏,遂用许多乐器覆盖其身,点火将尸体焚毁。李嗣源攻入洛阳后,派人从灰烬中找到了李存勖的一些零星尸骨,葬于雍陵。

后唐庄宗李存勖小档案

生卒年:公元885~926年

父母;父,李克用;母,曹氏

后妃:刘皇后等

年号:同光

在位时间:公元923~926年

道号:光圣神闵孝皇帝

庙号:庄宗

陵寝:河南雍陵

性格:英勇果敢,骄傲昏庸

华夏皇帝漫谈之后唐明宗李嗣源

后唐明宗李嗣源,沙陀族人,小名邈估烈,幼时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收为养子,赐名嗣源。李嗣源勇猛过人,跟随着李克用父子南征北伐,立下了无数的战功。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四月,洛阳兵变,李存勖被杀,李嗣源即位为帝,改名为赟,改元天成,成为后唐的第二位皇帝。

李嗣源的父亲名叫李霓,原是代北节度使李国昌(李克用之父)的部下,镇守雁门(今山西代县)。父亲死时,李嗣源才只有13岁。虽然还只是少年,但骑射娴熟,武艺十分出众。李克用爱其才华,遂将他收到帐下,认为养子。之后,他就追随着李克用征战沙场,屡次立下大功。

在他17岁那年,朱温在上源驿摆下鸿门宴,企图杀掉李克用。乱军重围,箭矢如雨,李嗣源拼死保护着李克用翻过城垣,逃出虎口。自此,李嗣源更受信任,被李克用任命为侍卫长,统帅其精锐骑兵。唐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李嗣源随大将李存信前去援救朱瑾。李存信为梁军所败,独李嗣源率领着500精锐骑兵左右驰突,所向披靡。此役后,李克用把他所率500骑兵命名为“横冲都”,又命李嗣源为横冲都指挥使。两河间遂称李嗣源为李横冲。

从此,李嗣源和他的“横冲都”名扬天下,威震四海。光化三年(公元900年)李嗣源又在邢州青山(今河北邢台西北)大败后梁名将葛从周,战场上李嗣源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身中四箭,鲜血染红了征衣。

李克用死后,李存勖袭晋王位,与后梁大战于柏乡(今属河北)。面对气势强盛的梁军红、白两马队,许多将士心生怯意。李嗣源却笑道:“他们这是虚有徒表。明天就会归我们所有了。”战斗中他横枪跃马,率领100名精锐骑兵像黑色的闪电冲入了梁军的白马阵中,生擒二骑校而回。于是,晋军士气大振,大败梁军,斩杀敌人无数。他因功而被任为代州(今山西代县)刺史。

在随后讨伐幽州刘仁恭、契丹、后梁的战中,李嗣源也是屡建奇功。几乎每次大的战役,都有李嗣源骁勇的身影。同光元年(公元923年),李嗣源欣然领命奇袭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俘虏了梁将王彦章,接着,李嗣源亲率2000铁骑轻取梁都开封。梁末帝自杀,梁亡。李存勖进入开封后,喜不自禁,激动地说:“朕有天下,全赖你们父子血战之功,以后朕与你共享天下。”遂拜李嗣源为中书令,次年六月,又加封他为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兼任汴州节度使。

李存勖当了皇帝不久,就变得昏庸起来,他宠信宦官、伶人,对昔日的功臣宿将们妄加猜疑。郭崇韬、朱友谦被冤杀后,李嗣源也被猜忌,好几次险些被杀。同光四年(公元926年),魏州发生兵变,在官军接连失败的情况下,李存勖无奈启用李嗣源,命他率兵征讨叛军。不料刚到魏州城下,所部也发生哗变,与魏州叛军会合,共同拥戴李嗣源为主。李嗣源原本并无反意,遂借口出城召集各路散兵,才得以脱身出城。出城后,他本想回洛阳向李存勖言明心迹,但安重诲、石敬瑭等人都劝他自立。李嗣源权衡再三,同意了他们的意见,遂命石敬瑭为先锋,向南进军,自己随后领军向洛阳进发。

四月,李存勖众叛亲离,被乱军所杀。消息传来,李嗣源放声恸哭,进入洛阳后,被群臣拥戴为监国。不久在庄宗灵柩前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天成,改名为赞,是为后唐明宗。

李存勖统治期间,宦官专权,伶官乱政,忠臣见疏于内,贪官盘剥于外,导致后唐朝纲崩坏,民不聊生。李嗣源上台后,针对这一状况,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力图革除庄宗李存勖时的弊政。

首先,整顿吏治,赏罚并行。李存勖在位期间,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任用孔谦为租庸使横征暴敛,残酷剥削百姓。李嗣源上台后,立即下令斩孔谦,以平民愤。同时,尽废孔谦所立苛法,以抚民心。他又下令诸镇诛杀监军使,有效地解决了庄宗时期宦官专权的情况。对于误国乱政的伶人,李嗣源也毫不留情,将之杀戮殆尽。李嗣源尤恨贪官,称之为“民蠹”,处罚起来毫不手软。一次,供奉官丁延徽监守自盗,犯下贪污罪。但由于他平时巴结权贵,所以犯法时侍卫使张从宾便向明宗李嗣源求情宽恕。李嗣源怒斥道:“食君之禄,就应该担君之忧,现在丁延徽知法犯法,论罪当死!现在就是苏秦再世,也说不动我杀他之心,你说也没有用!”随即命令处死,毫不姑息。对于清廉的官员,李嗣源则予以褒奖。宰相李愚得病时,李嗣源派近臣翟光邺前去探视问候,翟光邺去了之后,看见李愚家徒四壁,只有一条破毯子裹身。翟光邺回去后,如实禀报。李嗣源听后深受感动,下诏赐李愚绢100匹,钱10万,棉衣被褥共13件。

李愚

其次,以民为本,轻徭薄赋。李嗣源继位后就着手在各个方面消除李存勖时期的一些扰民做法,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他下诏废除了一些地方巧立名目加收的捐税,统一课税征收。为防止地方官吏从中牟利,李嗣源下由中央来征收赋税和徭役,地方只作为辅助。李嗣源常年征战在外,对民间疾苦深有感触。在上台后,他尽量与民休息,鼓励生产。针对一些农户缺少耕牛的情况,他下诏由官府拨给耕牛,以供他们耕种。他还允许民间自由使用铁器,铸造农具,并命人挑选官府上好的农具模式,让百姓们依着样子铸造,进一步为百姓谋福利。另外,他还下令严禁豪强官僚兼并土地,欺凌百姓,以保护农业生产。这些措施,对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起到一定的作用。

另外,李嗣源还十分节俭。即帝位后,他下诏禁止进献鹰犬、珠宝珍玩等物。后宫也大量裁员,宫女只留100人,宦官只留30人,御厨房也只留下50人。广寿殿重修后,负责工程的官员请求用朱漆涂饰,再修得华丽一些。李嗣源却说:“这个宫殿只因为被烧过,所以不得不修,只要宏伟壮观即可,还干吗要弄得那么华丽呢。”还有一次,为节省国家开支,李嗣源下诏在边疆设置马匹买卖场所,不许少数民族再直接到宫殿前来献马。先前,党项族人和其他部落总是以献马为名来到京城吃喝玩乐。朝廷为了照顾他们的住宿、吃喝,每次都要花费不少钱物,给国家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李嗣源了解情况后,当即下诏禁止他们再到京城来献马,只在边疆一带设马场交易,这样就大大节省了开支。

李嗣源在位的几年间,少有战事,屡有丰年,后唐的社会生产和国家财政状况也有了明显的好转。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说:“在位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于五代,粗为小康。”虽然只是“粗为小康”,但对于李嗣源这样一位目不识丁的沙场英雄来说,也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

李嗣源虽然是有为之君,但是御人乏术。在他统治期间,最为倚重的两位大臣分别是中书令安重诲和宰相任圜。这两位大臣一掌军政大权,一掌财政大权,权倾朝野,独断专行。安重诲恃宠骄横,任圜刚愎自用,二人往往因为政见不合,就在御前互相指责,大声谩骂,丝毫不顾及皇帝的感受。李嗣源见他们如此轻慢君臣之礼,心里逐渐感到不满。后来,安重诲为报私仇诬陷任圜,李嗣源借机杀掉任圜。任圜死后,安重诲更加目中无人,骄横跋扈,日甚一日。李嗣源心中更恨。长兴二年(公元931年),李嗣源借别人诬告安重诲的机会,派人将之诛杀。

两年后,年老的李嗣源突然中风,月余未见群臣。朝廷人心惶惶,都开始私下里讨论皇位继承一事。当时有实力争夺皇位的有次子李从荣、养子李从珂以及五子李从厚三人,其中李从荣的势力最大。但李从荣其人骄横跋扈,朝中众臣多有不满。所以每当有人提议立李从荣为太子的时候,朝中一片的反对之声。李嗣源也深知原因,因此太子之位一直悬而未决。

同年十一月,李嗣源病情加剧。李从荣入宫探望,发现父亲已经是奄奄一息。在出门的时候,又听见背后哭声大作,以为父亲已病危。回府后,李从荣即与左右亲信策划,夺取皇位之事。次日凌晨,李从荣亲率千余名牙兵,列阵于天津桥前,胁迫群臣拥戴自己。此时苏醒的李嗣源十分冷静,立即命令将军孟汉琼率领禁军讨伐李从荣。孟汉琼率军出击,很快就打败李从荣。李从荣慌忙逃回王府,后被擒杀。

李嗣源听到儿子被诛杀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几次昏死了过去。至此,病情恶化,不久李嗣源即病死于雍和殿,终年68岁。

后唐明宗李嗣源小档案

生卒年:公元866-933年

父母:父,李霓;母,刘氏

后妃:曹皇后、王淑妃等

年号:天成、长兴

在位时间:公元926-933年

谥号: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庙号:明宗

陵寝:河南徽陵

性格:执事恭谨,宽仁爱民

华夏皇帝漫谈之后唐闵帝李从厚

后唐闵帝李从厚,小名菩萨奴,是明宗李嗣源的第五个儿子。李嗣源称帝时,李从厚才12岁,被授以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16岁时封宋王,受命镇守邺都(魏州)。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十一月,明宗病重,召时任天雄节度使的李从厚入洛阳,但李从厚未到,明宗已经去世。临终前,命五子李从厚继承皇位。十二月,李从厚在洛阳即皇帝位,是为后唐闵帝。

李从厚即位时,才19岁,充满朝气,很想如历史的明君一样励精图治,做出一番事业。在登基的第五天,他就召学士给他读《贞观政要》与《唐太宗实录》。次年,他又下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应顺,取应天顺人之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李从厚虽有上进之心,但个人性格上却十分软弱,处理政务优柔寡断,结果朝政大权为朝臣朱弘昭和冯赟等人把持。朱弘昭和冯赟原只是无名之辈,没有丝毫战功,只因为拥立李从厚有功才得以重用。他们自知威望不够,因此对朝中与地方的名臣旧将十分顾忌。为消弱众将的势力,他们向李从厚提出了“换镇”的建议,要求各地节度使调换防区。李从厚也觉得地方权力过大,不利于统治,于是同意了他们的建议。

应顺元年(公元934)二月,李从厚下诏,令凤翔节度使李从珂出任河东节度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成德节度使,成德节度使范延光为天雄节度使,天雄节度使孟汉琼还京,并派使臣监送各节度使赴任,这引起各节度使的极大不满。凤翔节度使李从珂怕离镇赴任,在路上被杀,遂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反抗。李从厚得知李从珂在风翔起兵后,马上要执掌禁军的康义诚率军征讨寸,但康义诚怕失去兵权,不肯外出,李从厚只得另委他人,派遣西京留守王思同率军前去讨伐凤翔,但很快就大败而归。

消息传来,京师大震,李从厚在朝堂哭哭啼啼地说道:“朕本来无心做天子,是被你们拥立的。朕年纪尚幼,国家大事都委托诸公办理,诸公决定的国家大计,朕没有不同意的,凤翔起兵之初,诸公都保证说,叛兵不足为患。现在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转危为安?如果没有,朕要亲自去迎接从珂,把帝位让给他,如果他还要怪罪朕,朕也心甘情愿。”众臣惶恐不安,朱弘昭和冯赟心里害怕,也是无计可施。康义诚见京师朝不保夕打算率领禁军投降李从珂,以求获得封赏,于是自告奋勇,请求李从厚派他率领禁军出城迎敌。禁军马军都指挥使朱洪实知道康义诚有反意,主张坚守洛阳,不能出征。康义诚怒道:“朱洪实说这样的话,是想要造反吗?”朱洪实也针锋相对地道:“公自已要反,还说别人要造反!”二人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李从厚无法辨别,于是下令斩杀了朱洪实以安重进顶替朱洪实出任马军都指挥使一职。

康义诚出了洛阳之后,果然投降了潞王李从珂。闵帝听到康义诚投降的消息后,忧急万分,忙派人召朱弘昭商议。朱弘昭对家人道:“皇上急切召见我,是要加罪于我啊。”心里忧惧,遂投井而死。安重进闻知朱弘昭死讯后,便领兵冲进冯府中,杀了冯赟及其家人,还割下朱弘昭、冯赟的首级送给了李从珂。李从厚想逃奔魏州,召见孟汉琼,让他先到魏州去安排一切。孟汉琼一出城门,马上单骑奔往陕州,投降了李从珂。李从厚在邺都时十分宠信亲将慕容迁,即位后提拔他为控鹤指挥使。这次出奔魏州,李从厚要他率军护驾。他也表示誓死护君,然而李从厚刚出城,他就关闭城门,投降了李从珂。

石敬瑭

李从厚只得领着贴身的侍卫50余人,出逃魏州,途经卫州(今河南汲县)的时候,恰遇到了拥军前来的石敬瑭。李从厚以为得救,十分高兴。但石敬瑭见皇帝势单力薄,不愿相救。李从厚侍从见状,大怒,拔剑欲杀了石敬瑭。这激怒了石敬瑭的部将刘知远。刘知远领兵将李从厚左右50余人杀得干干净净,这才罢手。李从厚成为孤家寡人,被软禁在卫州驿馆里。

几天后,李从珂在洛阳称帝,宣布废李从厚为鄂王,由卫州刺史王弘贽派人将他迎到府衙居住。李从珂对李从厚依然不放心,便派王弘贽之子王峦从洛阳赶到卫州,命令他与父亲一起设法除掉李从厚。王弘贽父子设下鸿门宴,向李从厚敬毒酒。李从厚生疑不肯端杯,王峦遂用帛带将李从厚勒死。

后唐闵帝李从厚小档案

生卒年:公元915~934年

父母:父,明宗李嗣源;母,夏皇后

后妃:孔皇后等

年号:应顺

在位时间:公元933~934年

道号:闵帝

庙号:无

陵寝:河南徽陵

性格:聪明进取,优柔寡断

华夏皇帝漫谈之后唐末帝李从珂

后唐末帝(废帝)李从珂,镇州(今河北正定)人,是后唐的最后一位皇帝。李从珂小名阿三,出身微贱,自幼父亲早死,跟着母亲魏氏相依为命。在他十岁那年,李嗣源率军经过平山时,遇到了他的母亲魏氏,见其貌美,就把她掠为妻子,李从珂从此也就成为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长大后身形雄伟健壮,又骁勇善战,常随李嗣源南征北讨,颇得其喜爱。后唐庄宗李存勖即位后,发动了灭梁战争。李从珂跟随着李嗣源冲锋陷阵,屡立战功。灭梁之后,他因功被庄宗封为卫州刺史突骑指挥使,驻守石门。

李从珂

李嗣源即帝位后,任命李从珂为河中节度使,后来又任命他为左卫大将军、西京(长安)留守。长兴三年(公元932年),改命他为凤翔节度使。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又加封为潞王。

李从厚即位后,对他十分猜忌,先是解除他的儿子李重吉的禁军之权,改任亳州刺史,调出京师。继而又召他的女儿入宫,作为人质。后来,李从厚更听取朱弘昭、冯赞等人的建议,实行“换镇”政策,诏令李从珂离开风翔,改任河东节度使。李从珂接到诏书后,颇感不满,想要抗命,又觉得自己兵弱粮少,于是和部下商议。众将领都说:“皇上年幼,朝政都把握在朱、冯两人手里,主上功高盖主,如果离开凤翔,一定凶多吉少。”李从珂于是下定决心,举兵反叛。李从厚得知风翔反叛后,立即命大军讨伐。

这年三月,朝廷各路军马齐聚风翔城下,大举攻城,很快攻下了东、西城关,城里死尸枕藉,眼见破城在即,李从珂登上城头,哭泣着说:“我自小就跟随着先帝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满身创伤,才有了今天的江山社稷;你们大家跟着我,这些事都看在眼里。现在,朝廷宠信佞臣,猜忌自家骨肉,我究竟有什么罪要受此惩罚啊!”他放声痛哭,许多攻城的军士动了侧隐之心,转而支持他。朝廷军中羽林指挥使杨思权原本就是他的手下,此时趁机倒戈,率众投降潞王李从珂。李从珂反败为胜,随即拥兵东进,兵锋直指都城洛阳。

一路上,各郡县无不望风迎降,朝廷派来征讨的军马,也先后投到了李从珂麾下。旬月之间,兵至陕州,进逼洛阳。李从厚无兵无将,仓促出逃。四月三日,李从珂率军进入洛阳城。宰相冯道率领文武百官劝进,李从珂假意不从。第二天,太后下诏废李从厚为鄂王,命李从珂为监国。六日,又立李从珂为帝,他这才登基,做了皇帝。几天后,李从珂派人往卫州将闵帝李从厚杀害。

李从珂打仗勇猛,但是治国无能。他在起兵之时,曾经许诺将土,攻克洛阳之后,每人赏钱百缗(mín)。登基后,李从珂命人清点府库,只得金帛三四万,这距离需要赏赐的50万缗还有很大距离。李从珂于是督促官吏,百般搜括民财,致使京师的百姓怨声载道。即便如此,还是不够。李从珂无奈,只好减发赏钱,这又激起了军士们不满。军民离心,从来都是国君的大患,李从珂却没有意识到眼前的危机,反而任用卢文纪等庸才为相,致使国事日益败坏。

这一时期,李从珂与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的矛盾日益尖锐。李从珂与石敬瑭两人原本都是李嗣源手下骁将,皆以勇武著称,彼此存有竞争之心。李从珂即位后,对坐镇晋阳的石敬愈发猜忌。清泰二年(公元935年),李从珂派遣武宁节度使张敬达领兵驻屯在代州,牵制并监视石敬塘。次年,他又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企图以此消弱石敬瑭兵权。石敬瑭素有谋反之意,当然拒绝调任。他还上表指责李从珂即位非法,应立即将皇位让给许王(明宗第四子)。李从珂大怒,撕毁奏表,削其官爵,同派遗张敬达率兵数万进攻晋阳。石敬塘遣使向契丹求救,表示愿意割地称臣。九月,契丹主亲自率军五万增援石敬瑭。后唐军大败,死伤万余人。随后,契丹与石敬塘军合兵,自晋阳向洛阳进军。此时,后唐兵力还很强,但李从珂志气消沉,昼夜饮酒悲歌,不敢领兵出战,坐等灭亡。各镇将领见状,纷纷投降石敬瑭,

这年闰十一月,李从珂见大势已去,于是带着传国玉玺与曹太后、刘皇后以及儿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遂亡。次年二月,石敬塘命人收敛其遗骨葬于徽陵以南。

后唐废帝李从珂小档案

生卒年:公元885~936年

父母:父,明宗李酮源;母,魏皇后

后妃:刘皇后等

年号:清泰

在位时间:公元934~936年

谥号:无

庙号:无

陵寝:河南徽陵

性格:刚武,无能

华夏皇帝漫谈之后晋高祖石敬瑭

石敬瑭,沙陀族人,自幼随父征战沙场,屡立战功,后出任后唐河东节度使一职,成为当时势力较大的藩镇之一。清泰三年(公元936年),他勾结契丹起兵反唐,后攻克洛阳,建国称帝。他在位期间,卑躬屈膝地以父礼事契丹。而他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致使中原汉地北方屏障顿失,祸害后世近400余年。

石敬瑭出生在太原,他的父亲名叫做石绍雍,是李克用帐下的一名骁将,后官至洛州刺史。石敬瑭自小随父亲练得一身刀枪骑射的功夫。后来,父亲去世,石敬瑭就做了李存勖帐下的校尉,随着他南征北伐。石敬瑭性格沉默寡言,但心思机敏,尤爱读兵书,他很崇拜战国时的李牧和汉朝的周亚夫,常学着李、周用兵,出奇制胜,屡次建立战功。后梁贞明元年(公元915年),李存勖占据魏州,梁将刘鄩率军攻打清平(今山东清县)。李存勖率军来救,不料中计,身陷梁军重围。在此危急时刻,石敬瑭请战,率领10余精骑冲入敌阵从万军中把李存勖救了出来。事后,李存勖拍着他的背,赞叹道:“将门虎子,果然名不虚传啊。”,并把自己喝得酥油茶赐给他,石敬瑭由此声威大振,在军中名噪一时。

至此,李存勖日益器重石敬瑭,并将他委在义弟、爱将李嗣源帐下效命。李嗣源是能征善战的勇将,每逢临敌冲锋陷阵,从不顾个人安危,石敬瑭追随其后,多次从乱军中策应和救援李嗣源,日久天长,遂成了李嗣源的心腹。李嗣源为了笼络他,就把女儿下嫁给他,还让他统率精锐亲兵“左射军”。

后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魏州发生兵变,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军平叛,石敬瑭也一同出征。在魏州城下,李嗣源的部队也发生兵变,与魏州的叛军合兵一处,拥立李嗣源为主。李嗣源不知所措,急忙询问石敬瑭如何定夺。石敬瑭此时野心膨胀,遂劝李嗣源说:“岂有在外领兵,军队发生兵变后,而主将却没事的道理?况且犹豫不决是兵家大忌,不如趁势迅速南下。我愿率领300骑兵去取汴州(今开封),这是得天下的要害之处。得之则大事可成。”李嗣源也觉得时势有利,就接受了这个意见,派他亲率300精骑为前锋,直取开封。

石敬瑭领兵急进,昼夜兼程攻占了汴州。李存勖率兵来拒,结果被乱兵所杀。李嗣源随后率军入洛阳。登临大宝,即位为帝,是为后唐明宗。石敬瑭因拥立有功,被任命为保义军节度使兼六军诸卫副使,并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之后年年升迁,先后任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河东节度使,大同、彰国、振武等军藩汉马步军总管等职,后来还赐封他为“耀忠匡定保节功臣”。

晚唐以来,藩镇割据,悍将统兵于外,不受节制,谁掌握了兵权,谁就可问鼎天下。此时总揽河东军务的石敬瑭,羽翼已丰,只坐等时局变动,便好乘势而起,取后唐而代之。

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后唐明宗李嗣源驾崩,李从厚继位,是为闵帝。为了巩固政权,他实行“换镇”的策略,诏令手握雄兵的藩镇节度使调换防区,以此消弱各镇的势力。风翔节度使李从珂拒不从命,起兵造反,并将李从厚的平叛大军打得落花流水。石敬瑭见有机可乘,于是拥兵南下,囚禁闵帝李从厚于卫州,欲挟天子而命诸侯。然而,李从珂兵多将广,很快便攻克洛阳,即位为帝。石敬瑭无奈,只得前来朝见新皇。李从珂对手握重兵的石敬瑭也不放心,本打算将他拘禁在洛阳,后来在李嗣源的发妻曹太后说情之下,才勉强同意石敬塘回河东驻地。

石敬瑭回到晋阳后,表面上对朝廷忠心耿耿,暗中则加紧防备。后来,朝廷派使臣到河东犒赏将士,石敬瑭手下将士高呼万岁,想趁机拥立石敬瑭为帝。石敬瑭自知时机还不成熟,马上把为首高呼“万岁”的36人逮捕斩首,然后上奏李从珂以表“忠心”。李从珂听说这件事后,对石敬瑭的猜疑更重,于是以武宁节度使张敬达为北面行营副总管,命其领兵驻屯在代州,牵制并监视石敬瑭。石敬瑭心里更惧,加速准备。

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石敬瑭以身体羸弱为口实,乞求解去兵权,调往他镇。他这么做其实是想试探末帝李从珂。如果李从珂同意他解职,说明皇帝肯定怀疑他;如果不同意,就说明李从珂仍然信任他。李从珂认为石敬塘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无论调与不调,他都会反,于是下诏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诏令一下,军士哗然,石敬瑭趁机煸风点火,鼓动军心。部将刘知远,谋臣桑维翰等人力主石敬瑭起兵反抗。石敬瑭于是上表,说李从珂不是李嗣源亲生儿子,应让位于许王李从益。李从珂阅奏大怒,立即派军征讨石敬瑭。

石敬瑭此时兵力虽众,但也不见得能够打得过后唐大军,遂求援于契丹,上表称臣,以父礼事辽主耶律德光,并约事成之后,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耶律德光闻讯大喜,立即亲率5万精锐骑兵南下,解除晋阳之围。石敬瑭亲自率众出城迎接耶律德光,百般奉承,奴颜婢膝地称比他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亲。这年的十一月,石敬瑭在耶律德光的帮助下攻克洛阳,灭掉后唐。灭掉后唐后,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皇帝,建国号为晋,定都汴州,改元天福,史称后晋。

石敬瑭称帝后,即按照当初的约定,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承诺每年给契丹布帛30万匹。燕云十六州地接契丹,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地位,如今割让给契丹,就使中原王朝失去北部屏障,后患无穷。以后燕云十六州成为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南下掠夺中原的基地,使北方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才重新将燕云十六州之地收归汉民族之治下。

石敬瑭对于契丹百依百顺,非常谨慎,每次书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别。他称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臣儿皇帝”。每当契丹使臣至,石敬瑭都跪地接诏,十分恭敬。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十月,契丹遣使册封他为“英武明义皇帝”,他高兴万分,像迎接天书一样把诏书迎进大殿,供奉起来。每年除了进贡30万匹帛给契丹外,石敬瑭逢年过节,还派使者向契丹国主、太后、贵族大臣送上大批礼物。那些人一不满意,就派人责备石敬瑭,石敬瑭总是毕恭毕敬地赔礼请罪。晋朝使者到了契丹,契丹官员傲气十足,说了许多侮辱性的话。使者回到汴京诉说受辱之事。朝廷上下都深以为耻,只有石敬瑭毫不在乎。

虽说,如此奴事契丹,可以结好强邻,但是国内将士离心,却也极大地动摇了后晋的统治。在他当政的几年里,不断有藩镇起兵反叛,而大多数人起兵的原因也无非是“耻于契丹”四字而已。

华夏皇帝漫谈之后晋出帝石重贵

后梁乾化四年(公元914年)六月,石重贵出生在太原,他的父亲叫做石敬儒,是后唐庄宗手下的一名骑兵将校。石敬儒死后,其弟石敬瑭遂把侄儿重贵收为养子,带在身边。石重贵自小喜好骑马射箭,讨厌读书写字。石敬瑭曾请当时的名儒王震为他讲授《礼记》,但讲授多天,石重贵仍然一窍不通。他有些厌烦地对王震说:“这实在不是我愿做的事啊!”石敬瑭见他对读书实在没有什么兴趣,就把他留在身边,随自己四处征伐。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石敬瑭在晋阳举兵叛唐,后唐大军围攻太原。石重贵身先士卒,冒着箭石冲锋杀敌,毫无惧色,受到石敬瑭赞赏。同年闰十一月,石敬瑭在契丹人的帮助下,击败后唐军队,并顺势进取洛阳,争夺帝位。临行前,留石重贵镇守太原,授以太原尹、河东节度使之职位,总领河东军务。石敬瑭称帝后,拜为左金吾卫上将军,后又晋封为郑王,后又改封齐王。

天福七年(公元942年五月,石敬瑭病重,托孤于宰相冯道、河天平节度使景延广两人,命他们辅立幼子石重睿继位。石敬瑭病终后,冯、景两人却认为,国家正当多事之秋,应该让年长者继位。于是二人与群臣共同拥立齐王石重贵为帝。石重贵遂在石敬瑭的灵柩前即位,他就是后晋出帝。

石重贵即位后,任景延广为宰相,自己则逍遥自在,玩乐不已。在他当上皇帝后的第三天,他就派人将貌美的寡婶冯氏迎进宫里,纳其为妃。冯夫人得宠,她的嫡兄冯玉自然也鸡犬升天。冯玉原只是小吏,石重贵一下子将他擢升为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冯氏兄妹仗着皇帝的宠信,频频干预朝政。这一时期,后晋与契丹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后晋高祖时期,石敬瑭对契丹卑躬屈膝,朝野上下,深以为耻。因此在石重贵刚即位时,景延广等人主张向辽的告哀书应当只称孙,不称臣,只用家人的礼节而不用臣子的礼节。

石重贵自矜国力雄厚,于是接纳了他的建议。辽主闻讯大怒,派兵南下征讨。在军民的支持下,石重贵领军先后两次击退了来犯的辽军。但辽兵退后,石重贵以为从此天下太平,开始耽于享乐,过起醉生梦死的生活。他大肆搜刮民财,又动用大批民力,修建宫殿楼阁,其豪华壮丽程度,远超于前代。他还常对优伶乐工们的赏赐,每每赏赐,多达万钱,毫无节制。中书令桑维翰劝谏道:“陛下此前御驾亲征契丹,将士们有受重伤者,所得赏赐也不过就是几缗钱、数匹布。而今陛下赏赐伶人动辄过万,太让将士们寒心了。士卒们常说‘我们为国家流血牺牲,还不如伶人一谈一笑的功劳大么!’如此,将士离心,最后又有谁会为陛下守卫社稷呢?”然而,这些话石重贵根本听不进去,桑维翰后来也就不说了。

两次对辽战争的胜利,使石重贵产生了轻视辽军的情绪,他渐渐有了北伐辽国,收复燕云等失地的想法。开运三年(公元946年)十月,石重贵不顾实际,派遣大将杜重威、李守贞统兵北伐。杜重威是个庸才,早就有投降契丹之意,只是因为是石重贵的至亲,才被委以重任。他领兵到了前线后,没想着出兵作战,反而不停地派遣使者向石重贵催派援军。石重贵对这次北伐寄予厚望,于是就把守卫宫门的禁军也派上了战场。杜重威见已经捞够了资本,于是派人秘密和辽联系。辽帝同意他投降,并诈许让他做皇帝。

杜重威大喜,于是在帐中埋伏刀斧手,召集诸将,拿出降表让众将签名,不署名者立即斩首。众将惊骇,不敢反抗,只得一一在降表上署名。杜重威送降表给辽主,命令全军出营列阵。军士们以为将要出战,十分踊跃。杜重威下令军士们解除兵甲,说:“现在粮尽援绝,我应该为你们另谋生路。”军士们得知降辽之后,都放声痛哭,声振林野。辽主随后引兵南下,收编杜重威降兵,又命张彦泽为先锋率领骑兵二千攻取开封。张彦泽领兵长驱直入,很快就攻占了滑州(今河南滑县东南),距离开封已经很近。石重贵急与冯玉和李崧等人商议,冯玉建议急召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进京勤王。但为时已晚,第二天清晨,张彦泽率军进入开封,包围了皇城。

石重贵见大势已去,急忙带领着后妃10余人准备自焚,被亲军将领薛超拦下。不久,张彦泽又派人送来辽帝书函,称只要石重贵投降,可免杀身之祸。石重贵于是令翰林学士范质起草降表,称臣投降。开运四年(公元947年)正月,辽帝进入开封,晋文武百官出迎郊外。后晋遂亡。

辽帝入开封后,废石重贵为负义侯,要其迁往辽境。离宫的时候,石重贵要求随身携带些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皆不被允许。到辽境后,先被囚禁在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后又迁往辽阳。途中,供应不济,不得不采野果、野菜充饥,跟随他的妃子也先后被辽将强行索去,最后连石重贵年幼的女儿也被抢去,做了辽国国舅的妾室。

不久,石重贵又奉命迁居建州(今辽宁朝阳)。在城北数十里外划出五十余顷土地,石重贵及其随行人员就在这儿建造房舍,耕种土地,聊以度日。至北宋乾德二年(公元4年),石重贵病死,终年51岁。

后晋出帝石重贵小档案

生卒年:公元914~964年

父母:父,石敬儒;母,安氏

后妃:冯皇后等

年号:天福,开运

在位时间:公元942~947年

谥号:出帝

庙号:无

陵寝:不详

性格:荒淫放纵,耽于享乐

华夏皇帝漫谈之后汉高祖刘知远

后汉高祖刘知远,沙陀人,幼年的时候,家境贫寒,以牧马为生。刘知远十几岁的时候,投到李嗣源的手下当了兵,由于作战勇敢,很快被升为偏将,和石敏瑭一起共事。李嗣源与后梁军作战时,大将石敬瑭受到梁军袭击,马鞍断裂,几乎被擒,危机时刻,刘知远果断与他换马,亲为他断后,石敬瑭深受感动,同时也对刘知远的勇武留下了深刻印象。多年以后,石敬瑭在出任北京留守时,奏请宗庄李嗣源,请求将器重已久的刘知远拨归麾下,从此引为亲信。

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石敬瑭与后唐决裂,刘知远力荐石敬瑭起兵,成霸业于晋阳(今太原)。石敬瑭担心自已不是后唐大军的对手,决定求援于契丹。刘知远全力支持他这个决定。但在许诺的条件上,他不同意石敬瑭既称臣又割地的做法。他对石敬瑭说:“对契丹称臣就可以了,行以父亲之礼就太过了。只要用丰厚的财物去贿赂,就足以使契丹出兵,根本不必承诺向他们割让土地。割让土地,只怕日后会使契丹成为中原大患,到那时就追悔莫及了。”但石敬瑭称帝心切,根本不听刘知远的建议,以至于酿成了日后辽兵南下灭晋之祸。

石敬瑭称帝后,论功行赏,先后加封刘知远为忠武军节度使、归德节度使。后晋天福六年(公元941年)七月,又任命他为北京(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总揽晋阳地区的军政大权。次年,石敬瑭病死。出帝石重贵即位后,对日益坐大的刘知远深感不安,但因为对辽用兵,还需要借重刘知远镇守北方,便以怀柔手段拉拢刘知远,封其为太原王,拜中书令等职。刘知远权势更盛,遂立足晋阳,在河东招兵买马、扩充实力。这一时期,后晋与契丹关系破裂,两国战争时有发生,但驻守在河东的刘知远对契丹兵的屡屡侵扰不闻不问,石重贵几次让他发兵,他也置之不理,只是趁着乱世招降纳叛,数年间就在晋阳聚集了一支五万人的大军,河东的实力因此很快就超过其他的藩镇。

耶律德光

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契丹攻灭大梁,后晋灭亡,整个中原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当时,后晋诸藩镇被迫上表称臣,刘知远也派遣使者到开封,向契丹表示庆贺,却并不称臣。耶律德光心里不满,但忌惮于河东兵马强盛,也不好说些什么。使者回到晋阳后,向刘知远报告说,契丹兵蛮横残暴,在中原烧杀抢掠,很不得民心。许多地方的百姓自发组织反抗,各镇节度使也多是口服心不服。刘知远听了使者的报告后,认为有机可乘,决定兴兵自立。是年二月,刘知远在晋阳称帝,仍沿用后晋“天福”年号,以此笼络人心。

刘知远称帝后,各地的藩镇多不服其管辖,而河北、河南地区则完全被契丹占有,形势十分不利。针对这种局面,刘知远没有急着出兵,而是积极整军,修缮器械,等待着有利的时机。三月,耶律德光见中原人民反抗不断,引兵北回。四月,耶律德光病死,部下诸将忙于争夺皇位,无暇南顾。河南、河北的兵马也是人心惶惶,日夜难安。刘知远审时度势,采纳了手下大将郭威的建议,南下攻打契丹占据的河北、河南地区,很快就攻陷了洛阳、开封等地,契丹兵北遁,各地的后晋官员纷纷投降。六月,刘知远进入开封,改国号为汉,仍用天福年号,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后汉。他同时下令,凡契丹任命的节度使以及各级官吏均留任原职,不再变更。于是各地藩镇打消疑虑,陆续上表称臣。

七月,天雄节度使杜重威和天平节度使李守贞也相继表示臣服。但不久,杜重威就再度拥兵反叛。刘知远闻讯,下诏罢其官爵,并率军亲自攻打魏州。十一月,魏州粮尽,杜重威被迫出城投降。

这年十二月,刘知远因爱子病逝,悲伤过度,而致病倒在床,久久不见恢复。次年一月,刘知远在病床上宣布改元乾祐,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暠。十七日,刘知远病危,急召心腹重臣苏逢吉、史弘肇、郭威入宫,要他们辅立皇子李承祐。当天,刘知远驾崩于滋德殿(即万岁殿),终年54岁。死后葬于河南睿陵。

后汉高祖刘知远小档案

生卒年:公元895-948年

父母:父,刘王典;母,安氏

后妃:李皇后等

年号:天福,乾芾

在位时间:公元947-948年

谥号: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

庙号:高祖

陵寝:河南睿陵

性格:沉默寡言,机敏权变

华夏皇帝漫谈之后汉隐帝刘承祐

乾祐元年(公元948年),后汉高祖刘知远病死,次子刘承祐即位,是为后汉隐帝。隐帝即位后,朝政大权完全掌握在以杨邠、史弘肇、王章、郭威为首的武将和以苏逢吉为首的文人重臣手中。隐帝徒有皇帝之名,而无皇帝之实。而杨邠、史弘肇等顾命大臣虽然有辅政之才,但武人悍将,行事粗野,常不把隐帝放在眼里。隐帝有次赐给伶人锦袍玉带,史弘肇大怒道:“军士们驻守边疆,没给赏赐,这群巧言令色之徒给什么赏赐?”下令夺走皇帝所赐之物,还回宫中。还有一次,杨邠、史弘肇在朝堂上议事,刘承祐说:“你们再仔细推敲推敲,别有谬误,让别人说闲话。”杨邠竟说:“陛下不要插话,臣等自有道理。”隐帝心中忿恨,与权臣们的矛盾日益激化。

次年,辽世宗耶律阮得知刘知远去世,遂发兵南下,进攻后汉。隐帝忙派大将郭威去邺城做留守,防御辽兵。统领重兵的郭威离开后,隐帝打算封最宠爱的妃嫔耿氏当皇后,遭到杨邠、史弘肇反对,只好作罢。不久,耿氏抑郁而终。隐帝想以皇后之礼安葬,杨邠等人仍旧认为不可。隐帝大怒,在宠臣郭允明、李业的怂恿下,准备杀死杨和史弘肇等人。隐帝把这件事告诉太后。李太后听了,大吃一惊,说:“这么大的事,不可以草率,要和宰相商量一下。”李业在一旁说:“先帝说过,朝廷的大事,不必和那些书生们商量。”太后还想劝阻,隐帝不高兴地说:“国家大事,闺门里的妇人知道什么!说完,拂袖而去。

耶律阮

几天后,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人早朝,刚走到广政殿前,就有几十名武士从殿中冲出,杀死三人。隐帝随后以“谋反罪”宣示朝野,下令尽杀其亲人与同党。郭威在邺城闻讯,给隐帝呈上奏章,替杨邠、史弘肇等人鸣冤叫屈。隐帝览表,杀心又起,太后劝阻,隐帝不听,命人前往邺城去杀郭威,同田时命人杀尽郭威留在京城的亲人。郭威得知后,立即以“清君侧”之名举兵南下,很快就到达汴京城下,隐帝慌了手脚,要亲自出城迎战。李太后再次劝说道:“郭威乃先帝故旧,是自家人,何至于如此无情?只要紧守京城,再派人去安慰一番,误会定可消除!”隐帝不听,命慕容彦超率兵出城迎战。结果,慕容彦超全军覆灭,仅领着10余骑逃往泰宁(今山东兖州)。

隐帝本在慕容彦超军中劳军,此时军队大溃,只得率众返回京城。到玄化门,开封府尹刘铢紧闭城门,不许他们入内,并命人放箭,杀隐帝手下数人。隐帝无奈,只得带了苏逢吉、聂文进和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夜间宿于荒野,第二天正自仓皇逃命,忽见后面尘埃大起,众人以为是追兵,便慌忙下马,打算藏匿在村舍之中。郭允明贪生怕死,想以隐帝之首活命,于是快步抢上,狠命一刀刺死隐帝。兵马赶到,却非郭威追兵而是隐帝的护卫亲兵。郭允明见状,横刀自刎而死。苏逢吉也自刎而死,聂文进后也被追兵枭首。后汉至此而亡,传二世,国祚只有短短的5年。

后汉隐帝刘承祐小档案

生卒年:公元930-950年

父母:父,高祖刘知远;母,李皇后

后妃:不详

年号:乾祐

在位时间:公元948-950年

谥号:隐帝

庙号:无

陵寝:河南颖陵

性格:懦弱,温厚

华夏皇帝漫谈之后周太祖郭威

后周太祖郭威,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后晋刺史郭简。不久,郭简被刘仁恭所杀。郭母于是带着年仅3岁的郭威迁到晋阳(今太原),后不久,郭母病逝。郭威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由姨母韩氏收养,姨母的家境也不宽裕,因此,郭威小的时候过着十分贫困艰苦的生活。长大以后,郭威生得身材魁梧,力大如牛,他勇武好斗,不爱种田。在他18岁那年,后梁潞州(今山西长治)节度使李继韬为了扩充势力,招兵买马,郭威于是和亲戚一起从了军。李继韬见郭威虎背熊腰,年轻气盛,十分喜欢,遂留他在帐下做了亲兵侍卫。

后来,李继韬为唐庄宗所杀,他的部众悉为收编。郭威因为略通文墨、兵法,遂被破格录用,任为军中校尉。后来,中原混战连连,这给郭威提供了一个施展抱负的平台,郭威也因功屡屡升迁。石敬瑭灭唐之后,郭威又在石敬瑭手下从军,之后成为刘知远部下。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刘知远在太原称帝,任命郭威为枢密副使。刘知远在位一年便因病逝世。在临终前,他将太子刘承祐托孤于郭威和史弘肇等人。太子刘承祐即位,是为后汉隐帝,进封郭威为枢密使。当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风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造反。朝廷屡次出兵讨伐,均无功而返。隐帝遂命郭威领军出征。郭威统兵有方,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平定了三镇之乱。郭威因功被加封为检校太师兼侍中,同年十月,契丹入寇,北方诸州告急,隐帝认为只有郭威可以退敌,就以他为枢密使兼邺都留守、天雄节度使,统领河北诸军,抵御契丹。郭威大军到了邢州(今河北邢台)后,契丹知道他的勇猛,遂退兵北还。

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十一月,隐帝听信谗言,杀害朝廷重臣杨邠、史弘肇、王章等人,并诛杀了郭威留在京城的妇孺宗亲满门,又派人带着密诏星夜赶到邺都,杀郭威以除后患。郭威闻讯后,咬牙切齿,于是起兵造反,旬月就杀到了京师。隐帝被部下所杀,朝廷无主,郭威于是总揽国事,请李太后临朝听政,还请求立刘氏后代为帝。李太后下诏立刘知远养子刘为帝,派宰相冯道前往徐州迎接刘赟。这时,契丹军乘机再次南侵,太后命郭威统军北征。但是大军刚到澶州(今河南濮阳县),将士们不肯走了,商议拥立郭威为帝。数千将土大声鼓噪说:“我们拥戴郭公攻打京师,已经和刘氏结下深仇大恨,现在还要立刘氏为帝,替刘氏打仗,我们以后会有好下场么?”又有将士扯下黄旗,披在郭威身上,众军跪拜,齐呼万岁,响喝行云。事已至此,郭威只得率领大军回师开封。这时,刘赟已经到了宋州(今商丘县),郭威手下监军王峻派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威率领七百精骑昼夜兼程赶到宋州,拦阻刘赟。郭崇威到宋州后,杀掉刘赞心腹数人,招降其卫队,并把刘赟软禁在宋州。

李太后见状,被迫废刘赟为湘阴公,并于次年正月,宣示诰命,要郭威即位,并将后汉传国符宝授于郭威。郭威于是在崇元殿即位,改国号为周,年号广顺,史称后周。

郭威即位后,为了以绝后患,命人前往宋州杀掉刘赟。刘赟的父亲刘崇闻讯,大怒,自立为帝,是为北汉。刘崇占据着北方十二州之地,依附契丹,常年与后周作对。这年二月,刘崇就发兵五路攻打晋州(今山西临汾市),结果大败而回。十月,刘崇亲率精兵两万,联合契丹兵五万,再次入寇。郭威挥军反攻,十二月,天降大雪,刘崇和契丹军不敢久留,烧营夜遁。周军乘机追击,大获全胜。北汉兵跌入崖谷中死伤无数,契丹兵马亦损失很多。次年,郭威又率军平定兖州(今山东省兖州市)慕容彦超之乱,后周边境基本得到平定。

郭威不但在战场是员骁将,在治理国家上也有其过人之处。即位之后,郭威着手治理内政,革除积弊,使得初建的后周王朝,在黑暗的五代中,微露晨光。他从小经历了很多苦难,对民间疾苦也有亲身体会,所以上台后,首先废除前朝的一些苛捐杂税,同时均定田赋,安抚流民,鼓励百姓开垦荒地,进行农业生产。他又拨乱反正,选贤任能,治理各州、郡县,严禁各级官吏胡作非为,鱼肉百姓。对于前朝的严刑苛法,也予以废除,而实行了较为人道的处罚。比如,后汉规定,盗窃一文钱的就要处死,不是重罪的人又经常株连亲族,郭威上台后规定,不是反叛和杀害亲属之类的大逆不道的重罪,就不再株连亲族。

另外,郭威也非常注意节俭。他在即位伊始就对大臣说:“朕出身微寒,尝尽人间苦楚,现在当了皇帝,怎么能养尊处优拖累天下百姓呢!”乃下诏禁止各地进奉美食及地方特产,还让人将宫中的玉器珍玩共几十件全部打碎在殿廷之上,以表示反对奢华之心。经过几年的治理,后周很快就出现了国富民强的迹象。不但国内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在后周朝廷,更是文臣武将,济济一堂。

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十二月,才当了三年皇帝的郭威突然一病不起,他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就把治国重担交给养子柴荣。因为他自己的亲生儿子早在邺城起兵时就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杀光了。次年元旦,郭威强忍病痛,临朝举行了朝庆大典,将这一年改为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并大赦天下。

郭威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就提前写好遗诏,将皇位传给晋王柴荣。他嘱咐柴荣说:“我死之后,陵墓务必从简,不要强征民工,也不要宫人为我长年守陵,更用不着在我的陵墓前立上石人石兽,用瓦棺纸衣下葬就可以了。安葬后,只需在墓前替我立一块石碑,上面刻几句话,就说我平生习惯节俭,遗诏命令用纸衣瓦棺下葬,嗣天子不敢有违,这样就可以了。”又告诫柴荣说:“我从前西征时,见到唐朝帝王的十八座陵寝统统被人发掘、盗窃,这都是由于陵墓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的缘故。汉文帝死后薄葬,所以他的陵墓至今完好无损。因此,你一定要按我的要求埋葬。到每年的寒食节,你可以派人来扫我的墓,如果不派人来,在京城里遥祭也可以。另外要把我心爱的盔甲、弓、剑分别葬于我作战过的战场,作为纪念。

当晚,郭威死去,终年51岁,谥号“武孝皇帝”,死后葬于嵩陵。

后周太祖郭威小档案

生卒年:公元904~954年

父母:父,郭简;母,韩氏

后妃:柴皇后、张贵妃等

年号:广顺,显德

在位时间:公元951-954年

谥号:武孝皇帝

庙号:太祖

陵寝:河南嵩陵

性格:倔强,跷勇,英明

华夏皇帝漫谈之后周世宗柴荣                                              

后周世宗,名柴荣,是后周太祖圣穆皇后兄柴守礼之子。后被郭威收为养子,随着他南征北伐,立下无数的战功。郭威死后,因为嗣下无子,遂立养子柴荣为帝,是为后周世宗。世宗即位后,内修政事,外扩疆土,使后周的实力很快就超过了其他藩镇,这也为后来赵匡胤创立北宋一朝奠定了基础。

柴荣出生在邢州(今河北邢台)龙冈的一个富户家里。后来,家道中落,柴荣就投奔姑父郭威。郭威见他聪颖机灵,办事认真谨慎,加上自己嗣下无子,就收柴荣为养子,并改名郭荣。当时郭威家境也不富裕,柴荣就和其他的商人一起到南方去贩卖茶叶等物,以贴补家用。在这期间,他也不忘读书练武,逐渐成为一个文武全才的少年俊彦。后来,郭威成为军中大将,柴荣于是弃商从戎,跟随着郭威转战四方。开运四年(公元947年)郭威辅助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建立了后汉政权,因功升任枢密副使,柴荣也因跟随养父立功获得了左监门卫将军的职位。

乾祐三年(公元950年),郭威被授为邺都(今河北大名县)留守、天雄军节度使,统领重兵坐镇河北。柴荣亦随之改任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兼领贵州(今广西郁林)刺史,协助养父掌军。不久,郭威领兵南下,进讨开封,柴荣便留守邺城,坐镇河北大本营。郭威建立后周后,任命柴荣为澶州(今河南濮阳)节度使,又封太原郡侯。柴荣在治理澶州时,就显示出杰出的政治才华。在他的治理下,澶州治内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柴荣的治绩使他在地方上赢得了好名声,深为郭威赞赏。郭威屡次想升他官职,但为枢密使王峻阻挠,而未能实现。

广顺二年(公元952年)正月,慕容彦超在兖州(今属山东)起兵反周。郭威原打算亲自领兵出征,但遭到朝中大臣冯道等人的坚决反对,郭威就说:“我若不亲征,只有澶州我儿子出征才行。”柴荣也几次上表请求征讨,但王峻怕兵权为柴荣所夺,便从中作梗,极力阻挠。最后,郭威只得亲自率军平定了慕容彦超之乱。

次年三月,王峻被郭威贬黜出京,柴荣才被任为开封府尹,封晋王。十二月,后周太祖郭威病重,柴荣入主京师,代理朝政。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郭威病死,柴荣奉遗诏在郭威的灵柩前即帝位,是为周世宗。

柴荣刚即位不到10天,北汉刘崇趁后周国丧,内部不稳,亲自率领精兵三万,会同辽国兵马五万余人,号称大军十万,杀气腾腾地向潞州(今山西长治)杀来。消息传来,后周朝臣一片慌乱。柴荣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并提出要御驾亲征。宰相冯道等人坚决反对,认为刘崇自阳平之战后,胆气尽丧,必不敢再来,这一次肯定也是虚张声势而已。柴荣反对他的意见,说:“刘崇趁我刚遭丧事,欺我年轻,想吞并中原,我必须亲自征讨他!”遂力排众议,亲自领军出征。

三月十九日,柴荣率领后周军与北汉军队相遇于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之南,发起强攻,击溃了北汉大军。后来刘崇重整军马,迎战后周军。北汉与契丹军兵马雄壮,气势很盛,后周军将士显得有些惊慌。柴荣却斗志极其旺盛,亲自上阵督战。交战不久,后周右军将领樊爱能、何徽即领骑兵先逃,右军溃败,步兵千余人解甲投降北汉。柴荣见情势危急,亲自率领亲兵,冒着箭石督战。

宿卫将军赵匡胤见状,厉声喝道:“我主处境危急,我们怎么能不死战保护呢!”他又对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说:“敌军虽盛,但力战可以破敌!请将军领军从左翼攻击,我率军从右翼进击,合力破敌。国家的安危成败就在此一举!”张永德听从了赵匡凰的计划,与赵匡胤各自率领两千精锐冲向汉军。柴荣此时也亲自上战场鏖战。后周军士卒见皇帝与主将皆身先士卒,胆气倍增,无不以一当百,拼死与敌人决战。北汉大军无法抵挡后周军队将士如此猛烈的冲击,纷纷败退。刘崇见状,亲自举起红旗,企图稳住阵脚,然而兵败如山倒,败军如潮涌来,哪里遏制得住。刘崇无奈,只得领军奔逃。后周军乘胜狂追,连夜进击,穷追过高平城,汉军一败再败,尸体堆积的满山谷都是,丢弃的辎重、器械更是不计其数。刘崇仅率领着百余骑狼狈地逃回晋阳。

陈建斌扮演赵匡胤

次日,柴荣进驻高平县城,开始对军队进行整顿。他在同张永德商量之后,把临阵逃跑的樊爱能、何徽以及裨将领70余人统统按照军法斩首示众,临阵投敌的士兵亦全部处斩,同时对作战有功的张永德、赵匡胤等将士给予重赏。经此一事后,后周军风气大变,骄兵惰将无不知惧,军威由此大振,所向披靡。

五月,柴荣亲率大军围困晋阳。刘崇拼死抵抗,后周军虽然军容强盛,但准备不足,晋阳久攻不下,不久粮饷又告急。五月末,连日降雨,三军将士疲惫不堪,许多将士先后染病。柴荣只得下令班师回朝,所获州县也全部放弃。这次战争后,北汉势力严重受损,虽然之后北汉也年年入寇,但已经不足为患了。天下再也没有人敢轻视郭威的这个异姓之子了。

回到汴京之后,柴荣立即着手整顿军队。他首先严明军纪,然后又对禁卫军进行了整顿,他将军中老弱者尽数裁汰,同时下令各地挑选精壮、勇猛的兵士输送进京,编为禁军。这样就建立起了一支攻必克、战必胜的威武之师,在以后的征战中,后周禁军往往起到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作用。

柴荣自幼生活在社会底层,经历过人间的酸甜苦辣,懂得民间疾苦,深知当时社会的积弊。所以,在即位之后,他就力行改革,革除积弊,全面增强后周的国力。在击退北汉,回师汴京之后,他进一步地推广、深化了自己的改革措施。他的改革比郭威的改革更全面,也更加的彻底。

首先,整顿纲纪。五代政治极其黑暗,官吏贪污腐败,鱼肉百姓,民众苦不堪言。柴荣少时经商,走南闯北,深知其弊。因此,在他即位之后,就严明法纪,以峻法严刑打击贪赃枉法的官员。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额外多收税,柴荣发现之后,命他自杀谢罪。还有一次,他责令供奉官孙延希监督民工修建永福殿。孙延希利用职务之便,残酷压榨民工,弄得民工们以瓦盛饭,用树枝当筷子,柴荣得悉后大怒,立即下令斩孙延希示众。他还规定,凡是官员向他推荐之人,如果试用之后,发现是贪赃枉法之徒,那么,推荐者也要一并诛连处死。这些措施,极大地震慑了后周官员。后期,当官吏们比较奉公守法的时候,他用刑也就相对宽松了一些。五代以来,苛法严峻,法令繁杂,柴荣对之作了彻底修订,废除一些凌迟之类的酷刑,代之以较为人道的处罚方式,最终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大周刑统》,对北宋的《宋刑统》有着直接的影响。

柴荣用人,唯才是举,对于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他不计较其名位资望的高低,往往破格予以录用。他即位后,下令各级官员,有什么政见或者看法,都可以写成奏章呈上,也可以当面和他商谈。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发现有杰出的人才,即予以录用。如魏仁浦本不是科举正途出身,柴荣不顾众人反对,破格任为宰相。

其次,发展农业,减轻赋税。柴荣在即位的当月就下诏:凡军中老弱,情愿回家种田者统统可退伍回家,不久又下令招抚各地流民,分给他们土地,鼓励他们垦荒耕田。柴荣还下诏清查户口,均定田租,规定所有人,不分贵贱,一律纳税,就连历代受优待免纳租税的孔子后裔,也被取消特权,照平民例缴纳租赋。这一措施打击了土豪劣绅,减轻了普通农民的租税负担,又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为后周乃至北宋统一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柴荣还命人兴修水利,扩建京城。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四月,柴荣下令加宽汴京巷道,加筑外城,并对开封的内外皇城,以及民宅做了系统的规划。他发动10万民工,前后干了三年,终于使汴京的规模较之前拓展了一倍之多。汴京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经济最繁荣的城市。后来,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于此,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此外。柴荣在戎马倥偬(kong,zong)的岁月里,还非常重视文化事业,他在整理历法、音乐、典籍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曾请枢密使王朴,会同司天监,修订历法,制成《显德钦天历》,并颁布全国,加以使用。他又命王朴、窦俨等人考证雅乐,重定音律,使失传多年的唐代音乐得以恢复,并流传到宋代。柴荣还很注重史籍的保管。显德三年(公元956年),他命令史臣张昭等人修编太祖郭威、后梁末帝朱友贞,后唐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等人的实录,填补五代书史上的空白。柴荣还下诏搜求遗书,使散落民间的典籍保存于国家史馆。

柴荣久有统一中国之心。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四月,他令近臣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各一篇,探讨治国方略,统一中国之大计。在看完群臣献上的策论之后,他最终采纳比部郎中王朴的“攻取之道,从易者始”的建议,制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方略。

这年五月,柴荣派向训、王景率军西征后蜀,欲收复秦、凤、成、阶四州(均在今甘肃省境内)。九月,大破西川军,秦、成、阶三州相继归附。十一月,周军最后攻克凤州,收复四州之地。之后柴荣审时度势,停止了对后蜀的攻击,将兵锋指向了南方较为强大的南唐。

南唐占据江淮地区,辖境30余州,广袤数千里,实力相当强大。柴荣在占领后蜀四州之后,命令大将李谷率军围攻南唐寿州(今安徽寿县)等地。李谷率兵攻寿州月余不克,探知刘彦贞援军将至,怕归路被断,退守正阳(今安徽正阳关)。次年初,柴荣率大军亲征,听闻李谷退兵,急派李重进领兵增援李谷。李重进率军渡过淮河,在正阳之东,斩杀刘彦贞及其部众万余人。二月,柴荣围攻寿州,久战不克,遂以重兵围困,另遣赵匡胤等大将攻取南唐其他诸州。后周军所向披靡,很快就攻占了南唐的滁(今滁县)、扬(今江苏扬州)、泰(今属江苏)等州。南唐皇帝李璟大为惊恐,遣使请和,表示愿意割地纳贡。柴荣打算尽占淮南,于是拒绝议和,继续派兵进击南唐。李璟求和遭拒,于是积极部署反攻。四月,天连降大雨,后周军缺乏水军战备,加上粮草不济,柴荣下令退兵,只留下一军继续围困寿州。到五月,柴荣返回汴京,下令建造舰船数百艘,连同所获的南唐军舟船,组建水军,同时命令南唐降兵教习水战。

显德四年(公元957年)二月,柴荣再次出征,率领着新造战船数百艘,水师数千人,沿颖水进入淮河。三月,柴荣披甲执锐,来到寿州前线,亲自指挥作战。他继续采取了“围城打援”的策略,命令水师和各路军马,痛击前来增援的唐军。在他的指挥下,后周军全歼了寿州外围的南唐援军,缴获战舰粮船数百艘。寿州粮断援绝,守将开城投降。柴荣在占领这一战略重地后,领军返回汴京体整。

同年十月,柴荣第三次亲征南唐,目标是夺取全部的江淮之地。十一月克濠州,继在洞口(今安徽五河东浮山下)破南唐援军,乘胜东进,连破泗、海、楚(今江苏连云港西南)等州,军至高邮、扬州。次年正月,柴荣亲率战舰数百艘大败南唐水军,并趁势逼近金陵(今南京)。李璟害怕后周军南渡,急忙遣使求和,献庐、舒(今安徽合肥、潜山)、蕲、黄(今湖北蕲春、黄州)四州,划江为界,纳贡称臣。柴荣怕再下江南,辽和北汉会在后方乘虚来攻,于是接受了南唐的投降,和南唐签订合约。至此,后周尽得淮南14州60县之地。后周国力骤然增强,也同时震慑了南方各割据势力,为北伐扫除了后顾之忧。

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三月,柴荣亲自统军北伐。四月十七日,后周大军到达沧州,辽刺史王洪首先举城投降。不战而得城,后周军士气大为振奋,随后加快了进军速度,二十六日抵达益津关(今河北霸县),契丹守将终延辉又开关投降。赵匡胤领军进至瓦桥关(今河北雄县西南),守将姚内斌献关投降。韩通领军进至淤口关(今河北霸县东信安镇),守将也献关归降。不久,契丹莫州刺史汉人刘楚信、瀛州刺史汉人高彦晖等又接连举城归降。柴荣出兵42天,兵不血刃,已收复了三关,共得3州17县之地,取得了五代以来对辽作战最大的胜利。柴荣调兵遣将,准备乘势直取幽州(今北京),但就在此时,柴荣突然身染重病,在众将的劝说下,才同意班师回朝。在撤军之前,柴荣将瓦桥关改名为雄州,将益津关改名为霸州,并留下韩令坤、陈思让两将率兵戍守,以待来年再次北伐。

五月末,柴荣车驾回到开封,病情略有好转,但为了以防万一,他册立已故的宣懿皇后之妹小符为皇后,封年幼的皇子柴宗训为梁王,一旦自己龙驭宾天,即由儿子柴宗训继承皇位。同时,任命范质、魏仁浦、王溥为相,总理朝政,又任命心腹大将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统领禁军。

柴荣还想着出师北伐,希望病好后能再上征途,收复幽云十六州,统一天下,但他的病情却越来越重。六月十八日,一代圣主柴荣病逝于滋德殿,时年仅39岁,死后葬于庆陵。

后周世宗柴荣小档案

生卒年:公元921-959年

父母:父,柴守礼;母,不详

后妃:符皇后等

年号:显德

在位时间:公元954-959年

谥号:孝文皇帝

庙号:世宗

陵寝:河南庆陵

华夏皇帝漫谈之后周恭帝柴宗训

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逝,临死之前,将皇位传给自己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柴荣死后,柴宗训即位,是为后周恭帝。因为皇帝年幼,由符太后垂帘听政,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柴宗训即位后,给百官加官进爵,大将军赵匡胤被任命为宋州节度使,封开国侯,掌握禁军大权。

次年正月初一,群臣正在向柴宗训做新年朝贺时,镇(今河北省正定县)、定(今河北省定县)两州忽然有人来报说,辽和北汉合兵南侵。大臣们慌作一团,小皇帝柴宗训征得宰相范质、王溥的同意后,命令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迎敌。正月初三,禁军到达陈桥驿后,突然发动兵变,将黄袍加在赵匡胤的身上,拥赵匡胤为帝。赵匡胤随即率领禁军返回京师汴京。当时,京师守卫空虚,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审琦都是赵匡胤的人,因此赵匡胤轻而易举地控制了京师。宰相范质、王溥利刃当前,也只得屈服,奉赵匡胤为新主。

五日,赵匡胤召集文武百官,翰林学士陶谷向众臣宣读柴宗训的禅位诏书,赵匡胤遂在崇元殿即位为帝。宋太祖称帝后,封8岁的柴宗训为郑王、太后符氏为周太后,居于西宫。

建隆三年(公元962年)柴宗训离开京师,到房州(今河北房县)定居。开宝六年(公元973年)柴宗训逝世,时年21岁。宋太祖将柴宗训葬于其父柴荣的庆陵之侧,谥曰“恭皇帝”,陵曰“顺陵”。

后周恭帝柴宗训小档案

生卒年:公元953~973年

父母:父,世宗柴荣;母,不详

后妃:无

年号:显德

在位时间:公元959~960年

谥号:恭皇帝

庙号:无

陵寝:河南顺陵

性格:软弱,无知

华夏皇帝漫谈之吴太祖杨行密

吴太祖杨行密,字化源,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杨行密长大后,身材魁梧,力大如牛,据说可以轻而易举地举起一百斤重的东西,而且能日行三百里。在他20多岁的时候,黄巢农民起义军经过庐州,他应召入伍。后来被唐兵俘获,当时的庐州刺史郑綮(qìng)见他相貌不凡,很有英雄气概就放了他。不久,杨行密在州里募兵的时候参加了本地的军队,由于他作战勇猛,经常立功,所以很快就升为队长,并奉命带领乡兵到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守边服役。一年后期满回来,因为得罪主管征调的军吏,杨行密再次被派到边疆戍守。临行的时候,军吏佯作好人,问他还需要什么,杨行密正值怒火中烧,厉喝道:“还需要你这颗人头!”说时迟,那时快,手起刀落,寒光闪过,军吏已人头落地。杨行密于是号令诸营,自称为八营都知兵马使,率军占领了庐州全境。不久,杨行密被唐朝廷招抚,淮南节度使高骈封他为庐州刺史。从此他以庐州为根据地,开始了拓土扩张,其势力逐渐向淮南等地拓展。

此时,淮南争夺激烈。坐镇扬州的淮南节度使高骈老来昏庸,宠信方士,迫害功臣,致使上下离心。淮南将领毕师铎、宣州观察使秦彦起兵反叛,攻陷扬州,囚禁了高骈。高骈亲信吕用之带一部分兵马逃出扬州,假借高骈之名封杨行密为行军司马,命其速速率兵讨伐扬州叛将。杨行密认识到这是一个扩张自己实力的机会,于是率领全部人马火速赶往扬州。

五月,杨行密与吕用之合兵一处,驻扎于蜀冈。毕师铎率领精兵数万来攻。杨行密诈败,弃营而走。毕师铎的军队占领营寨后,就忙着争夺财物,乱作一团。杨行密乘机挥师反攻,毕师铎大败,兵马践踏,死伤不计其数。毕师铎一人回到了城中,恼羞成怒,就杀了高骈。杨行密得知后,哀声恸哭,命令三军缟素,随后以哀兵之势,攻下了扬州城。毕师铎夺路而逃。

杨行密进入扬州之后,才发现城中早已粮尽,居民大饥,甚至出现了吃人的情况。杨行密看到这般惨状,遂下令用军粮救济百姓,但仍旧无法满足百姓的需求。扬州城满目疮痍,不利于攻守,杨行密便率部回到大本营庐州休整。随后的几年里,杨行密又先后攻下了宣州(安徽宣城)、泗州(江苏)、濠州(安徽风阳)、寿州(安徽寿春)等地,后又攻破孙儒的50万大军,重占扬州。杨行密为了扩充军事实力,还在孙儒的降卒中精选5000名强壮的士兵组成了自己的亲军。这支亲军待遇优厚,身披黑色重甲,所以又号称“黑云都”,后来成了杨行密作战时冲锋陷阵的主力。同在这一年,杨行密被唐朝廷任命为淮南节度使。几年后,又被唐昭宗封为弘农郡王。不久,朱瑾和李承嗣等著名战将相继来投,杨行密实力大增,自此以后,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占据了淮南、江东的大片地区。

杨行密势力不断膨胀,引起淮南周围的各个割据力量的不安。两浙钱镠、江西钟传、武昌杜洪纷纷造使到长安,请昭宗派朱全忠出师讨伐淮南杨行密。这年九月,朱全忠军兵分三路,大举进攻淮南。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杨行密采取了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击败后梁军庞师古、葛从周等部,又决堤水淹后梁大军。后梁军死伤无数,庞师古阵亡,葛从周率领残部狼狈逃回汴京。朱全忠此后再也无力南下。杨行密也趁机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尽量避免与朱全忠直接对抗。

天复二年(公元902年),杨行密被唐昭宗正式封为吴王,成为唐朝的一个藩王。在政治上获得崇高的地位之后,杨行密就着手于内政的治理,增强吴地的实力。杨行密出身贫困,深知民间疾苦,所以在他上台后,就下令减轻农民的租赋,开仓赈济受灾的饥民。他注意招集流亡,奖励农桑,并严禁军吏有扰民、害民的行为。他深知自己的部下都是些勇猛暴戾之人,害怕他们为非作歹,鱼肉百姓,于是命人删定《格令》50卷,颁发给他们,以此规范他们的行为。在他的治理下,没过几年,千里江淮就又出现了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

对外,杨行密采取了较为灵活的外交策略。在淮南孙儒凶焰炽张的时候,他就联合朱全忠、钱镠(liú)对付孙儒。以致孙儒灭亡,朱全忠拥兵自重,他就联合李克用、李茂贞等人来对抗朱全忠,并打出拥唐讨逆的旗帜,以牵制敌人,保存自己。对那些弱小的割据势力,他则出兵攻伐,乘势吞并敌人,扩充自己势力。在钱镠势力较弱的时候,他主动出兵攻袭,夺取了苏南部分州县。等到钱镠实力壮大,他又主动讲和修好,并将女儿嫁给了钱镠的儿子,以此换取和吴越的和平共处。武昌杜洪实力较弱,他就把矛头对准了杜洪。经过几次的战争,杨行密最终取得胜利。杜洪被俘斩首,而其所占据的鄂州等地也全部收入杨行密囊中。

天祐二年(公元905年)十月,杨行密病重,召长子宣州观察使杨渥到扬州,任命他为淮南留后。十一月,杨行密病卒,享年54岁。其子杨渥承制继承了他的王位。乾贞元年(公元927年),杨行密被睿帝杨溥追谥为“武皇帝”。虽然杨行密在世的时候,没有建国称帝,但他以自己杰出的政治才华和毕生心血,奠定了吴国乃至于后来的南唐王朝几十年江南大国的基础。

吴太祖杨行密小档案

生卒年:公元852~905年

父母:不详

后妃:李氏,史氏等

年号:天复,天祐

在位时间:公元902~905年

谥号:武皇帝

庙号:大祖

陵寝:兴陵

性格:宽厚仁信,果敢睿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