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看我们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之间的差距缩短了多少

 央姆德吉 2018-06-05
要看我们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之间的差距缩短了多少(1)
          班字尔慈智加措
       我们总是喜欢说自己是修行者,但自己却没有明白到底要修谁。如果自己真的是一个修行者,那么就要遵照佛的言教,修正自己内心的烦恼,求证诸佛的那种不可思议的断证功德。在日常生活中,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但我们恰恰相反,对自己的要求总是很低,甚至没有任何要求,但是对别人的要求往往很高,甚因有半点瑕疵而否定他所有的功德。我们总是喜欢说自己是学佛者,但自己却没有明白学佛是为了什么。如果自己真的是一个学佛者,那就要学习佛法教导我们如何改变自己缺点或吸收他人优点的那种伟大的精神或真正的智慧。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尽量承认自己的错误,赞扬他人的成就。而我们正好相反,我们总是用自己所学到的一切知识来攻击别人,而从来不用它们对付自己的毛病。
         我们虽然似乎明白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秒。”等成语所中的哲理,可惜我们把这些哲人智慧的总结和生活的经验,只是用在了形容外在事物发展的规律而已,却从来不知道它同样也揭示了一个人内心的修行进程的道理。修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一种非常艰巨的工程,如果我们不重视其质量,而一味地追求速度,那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修学佛法时,我们不可以盲从想“一步登天”的幼稚思想,更不可采取“拔苗助长”的愚蠢之举。



要看我们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之间的差距缩短了多少(2)
          班字尔慈智加措
         其实一个人的修行的好坏,可以从他的言语和行为之间的差距来判断,看他的言语和行为之间的差距缩短了多少,这一点对我们学修非常重要。由于我们缺乏这样的认识,对学佛修行造成了各种各样的障碍和困惑。比如选择善知识和学修助伴的时候,因为缺乏这样的认识,要么以追求完美而错失良机,要么以盲目跟风而走向悬崖。也就是说,有些人为了寻求一个完美无缺的善知识和同修佛友而东奔西跑,但很难值遇一个符合自己要求的人,最终没有来得及学修正法而结束了短暂的人生。因为这些人只会看到别人的过失,而很难发现自己的无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以,很难找到具德上师。
          另有一些人,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任何的标准,只有激情和冲动。所以,他们不经由任何观察而仓促地随便皈依,只有以“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盲修瞎炼”、“饥不择食”来形容他们的做法,因此,这类人同样也修不到正法。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适合而终,绝不能偏向任何极端。
       如果一个说的很好,但做的很差,也就是说,他的言语和行为之间有十万八千里,那么不管他讲得有多么精彩,但他不是修行人所需要的良师益友。假如一个人讲的虽然不是很精彩,但所讲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内心的、符合三藏佛经的意趣,而且言语和行为之间的差距不太大,那就说明他是修行人可以接近的良师益友。
          总之,我们要明白,通过修行使其言语和行为之间的差距缩短了很多,那么这个人可以说是修行者;缩短了很多,那就是一个不错的修行者;如果几乎看不出有丝毫的差距,那么他就超凡入圣了;如果根本没有差距,完全能够知行合一,根除了所有过失,具足了一切功德,那他就成佛了。但能否看到这样的功德,也要看自己是否具备福慧资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