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歌曲|教你如何选择音乐会曲目(二)

 阿里山图书馆 2018-06-05
《艺术歌曲:连接诗意与音乐》是美国大学本科阶段,学习艺术歌曲常用的一部教材,作者是声乐教育家Carol Kimball。计划节选翻译这本书里关于节目单编排的部分。

之所以选这一部分,一是因为最近接触了一些声乐音乐会的曲目安排。有的非常好,有的比较不好。所以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相对合理的本科音乐会曲目单大概是什么样的(但这不等于说里面的内容对职业歌手就完全没有参考价值)
 
PS:翻译课本挺乏味。没那么多时间扣,意译偏多英文在上可自行对照。
PPS:书没那么符合国情,但多个参照物没什么不好

选择曲目
你得主动点
自己的音乐会,自己要做主!不能等着老师一首一首告诉你到时要唱什么歌。自己担起责任,和老师一起安排好选曲。如果你是一个研究生,你应该独力规划整场音乐会然后找老师帮你审核。做一个行动派别做“吃瓜群众”。行动派会花时间来选择合适的曲目,“吃瓜群众”则只会等着老师帮他们把歌选好,然后学歌走台按部就班,通常来说,“吃瓜群众”除了学音高、背背谱就再不会下其他功夫了。至于音乐和诗的融合?对他们而言不过是烂在路边的臭瓜罢了。
 
歌手有必要尝试创新的,有意思的曲目编排,这能满足他们的想象力。曲目安排的有新意,有挑战性对他们发展音乐上的,舞台上的技艺也有好处。自己动手,亲历亲为,经历的次数愈多,安排曲目这项任务就会变得愈发简单。在编排的过程中,你势必在大量的备选歌曲里放弃(仅针对这次音乐会而言)一部分。这些被放弃了的歌,你可以在一段时间后扒拉出来再看,也许放在下一场音乐会里就会很合适。当你自己担负起音乐会的责任——规划,编排,学习作品;这份经历会让这场音乐会,这份曲目单更丰富,更有价值也更值得赞扬!下面是一些范式,它们可以帮助你开始着手研究歌曲。这对本科生,研究生,或者其他声乐学习爱好者都适用。
 
用自己的话复述歌词(就是确保自己能读懂诗的深意,如果有深意的话)
 
给每一组歌(或者声乐套曲)写注释笔记
可以设计一组歌,词都是一个诗人写的,但歌是不同作曲家配的曲(比如:莎士比亚,狄更斯,歌德,魏尔伦)
咱们可以是李白,杜甫,苏轼,曹操,不过这个真的要好好找一找,应该有(也可以考虑唱一些被翻译后谱曲的中国诗歌,比如布里顿的《中国歌曲集》,杜克的《四首中国抒情曲》,马勒的《大地之歌》)
 
设计一组歌,这一组歌共有某个主题,或者某个点子串联起了这一组作品
咱们可以搞个三国题材,我想不少男生应该会喜欢吧?比如:黄自《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青主《大江东去》华丽丝《煮豆持作羹》谷建芬《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谷建芬《短歌行》赵季平《还我一个太平天下》)

或者设计半场音乐会,全用一种语言
 
明智的为你的声音作出选择
对于音乐文献学(也就是选歌这件事上),一招鲜哪儿也吃不遍。你必须多多搜寻,多多尝试,直至选出合适你声线,合适你嗓音成熟度还要合适你目前人生阅历的作品。以上种种都会随着时间改变,对作品的取舍而言也是一样。首先,找到眼下最适合你的歌,并以此为起点。
  
别以为一首歌里的每个音你都够得到就等于可以上台诠释作品了。歌词里或许要求着更为深刻的情感而你目前还不能感同身受;诠释作品也可能需要一些精妙的表达,而这些技巧你目前尚未能掌握。光是演唱同一个作曲家的作品,以塞缪尔·巴伯的《雏菊》和《Nuvoletta》(人名)为例,仅这两首歌在艺术的理解上便存有一道鸿沟。《Nuvoletta》本是詹姆斯·乔伊斯的诗作,这首诗很难理解,巴伯通过运用复合节奏指出了诗文无忧无虑的洒脱。而对于《雏菊》,这是一首巴伯早期的歌曲,作品在声乐技巧上的要求虽不高却也不失魅力。通常来说,复杂深刻的诗文会造成理解诠释上的困难,这就像复杂深刻的音乐会带来技术上的难关一样。要明智的为你的声音作出选择。
  
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万事“震惊”的年代。(作为古典歌手)我们不能指望自己和电子时代的(音乐)娱乐(动次打次,喊麦)竞争。不过这不等于说,听声乐音乐会就得是不愉快、不享受的。歌手应该向听众娓娓道来——如果有幸,听众们也会全身心的投入,而你要让他们在那一刻沉浸于歌声之中。歌声里的世界于听众而言或许是陌生的,但如果歌手做好了功课,这种体验就会是愉悦的。音乐会现场总是一件独特的事。
  
歌曲文献学是音乐的百宝屋(博物馆)。我们无力知晓馆藏的每一件珍品。然而让我惊讶的是,有那么多歌手在他们积累数不清的德、法艺术歌曲之前,却甚少有人涉足美国的艺术歌曲(同理之于我国)。当他们选择法国艺术歌曲的时候,会看一看柏辽兹和德彪西身后的作曲家吗?但他们学习德语艺术歌曲的时候,会探索雨果·沃尔夫之后的作曲家吗?他们是否了解哪怕一点俄国浪漫曲,西班牙作品或是斯堪地内维亚歌曲吗?
 
组织音乐会的注意事项
Caveat这个词的意思是一条警告或是提醒小心谨慎的话语。就是说,“注意啦!”
  
在开始着手设计音乐会曲目之前理应列出注意事项。许多歌手在选曲时很不明智。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为了“秀出自我”而选大歌、难歌。大错特错!这种选曲很有可能是个“坑”。因为歌选的太难而卡壳栽在台上,这也绝不是你所期待的。取而代之,歌手应当做出理性的、深思后的选择,选曲应该适合你自己的“乐器”,适合你作为表演者(当下)的实力。作为一名“艺术家”,如果你想在舞台上得到满足,那么你的选曲也该略有挑战性——挑战可以是指声乐技术上的,音乐上的,理性层面的,艺术层面的。如果你挑战成功,那么足见你的选曲是明智的。
 
如果你不以这种方式选择、准备、安排音乐会,那么会漏掉些什么呢?你会当众唱出一些所谓的“歌”,对于这些“歌”你既没有审视过它们的情感内涵,也没有唱出作曲家安放在谱面下的音乐。也因此,你的表演无疑就是一条流水账。你会漏掉吐字发音以外所有的美好,情感的意涵,文字的色彩,等等。你会漏掉真正“沉进去,沉进歌里”的美妙,你会漏掉把这份美妙传递给听众的快乐,这份快乐能让听众沉浸于你的表演中。
 
一言| 歌词里的男女有别
很多诗显然是男女有别的。女歌手可以唱男性的歌词吗?男歌手可以唱女性的歌词吗?这是一个没有绝对答案的问题,只能说如果你乐意去唱,而作品不会让听众听着难受(这一点有待讨论),那么也许…
  
到底能不能唱?我们的办法是看看乐谱出版物。如果作曲家标上了“为男中音和钢琴而作”或者“为女高音和钢琴而作”那么我们就可以假定这个声部就是作曲家在为诗配曲的时候,心中所想的声部。如果乐谱上只是标记着“高音版”或者“中音版”或者“低音版”,那么诗歌本身的性别差异就会指引你。(比如李清照闺阁时期的诗词如果有作曲家谱曲了,那么两百多斤的糙汉们来唱就不太合适,毕竟…)
 
我有一张绝美的芭芭拉·邦尼演唱舒曼《诗人之恋》的DVD录音,不过必须承认的是,我当时下单更多是出于“猎奇”。邦尼女士,一位天才的独唱音乐家,她的表演令我印象深刻,她的演唱一丝不苟、精准细腻,她对歌曲的塑造犹如奇迹,无论是在音乐层面上还是戏剧层面上都是如此。女中音歌唱家布丽姬·法斯宾德,又一位非凡的独唱音乐家,她录制了舒伯特的《冬之旅》,她的演绎里饱含着我们所能期待的一切。
 
但这是否等于你想唱啥就可以唱啥?我不这么认为。有的歌词显然是男女有别的。我绝不愿听到任何一个男人演唱舒曼的《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至于一个女中音演唱福莱的《虚幻的境界》那也只能说是脑洞大开,尽管拉威尔的《五首希腊民歌》看上去男女歌手皆可演唱(其中三首是有性别指向)。总之,在歌曲的性别指向这件事上,不少歌曲都是好例子。Caveat:出于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男唱女词比女唱男词更冒险(可怜的汉子们)
 
还需要注意,男唱女词或者女唱男词(女高之于男高,女中之于男中)的时候,你需要把歌曲升高或者降低八度,而这种移调并不总是很靠谱。当被问及女声唱男词的问题时,杰出的教育家皮埃尔·贝尔纳克如是说,“好吧,我猜确实如此。毕竟姑娘们如果不去唱那些歌,她们大概就再没别的歌可唱了吧!”(这句话里夹杂着典型法国式的无奈耸肩和“你懂的”微笑)。
 
一言| 关于移谱 
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移谱。为了适应自己的声音上下移动作曲家定下的原调。

许多作曲家并不反对歌手移调演唱他们的歌曲,但总有些作曲家不愿如此。在你“任性决定”移调之前,最好做足研究。如果你选的歌只出版过一个调,那么随意移动就是个问题,你需要对此下些功夫。

通常的规则是,如果你能唱原调,那么自然是原调最好(哪怕有点难度)。托马斯·格拉布在他经典的《法语歌唱》(一本法语艺术歌曲与歌剧咏叹调的指南)里写过一些他关于移调的看法:
 
以原调演唱,歌手理应对此习以为常,并将其视为选曲时的要素之一。不能因为作品被不同声部的乐谱出版过就容忍(随意)移调演唱。每个声种都有它自己的音色,每种声音对氛围的塑造力也是不同的。通常,作曲家之所以为一首歌选择某个特定的声种正是因为它独具的音色与氛围。他所指定的声种与诗文歌词的品质也将是相宜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移调对钢琴声部的影响。移调可能会完全改变伴奏的色彩,有时也会为伴奏增加不必要的困难(移调后的指法),而有时这种改变几乎是弹不下去的。
 
在歌曲音乐会上安排歌曲咏叹调?
这是一个很好的辩题,但是歌曲音乐会就是——歌曲音乐会。不过,早期巴洛克咏叹调通常会被用作开场曲,但这也不是铁律。亨德尔、斯卡拉蒂、维瓦尔第的咏叹调以及巴赫的康塔塔咏叹调都属于这一类,而且演出效果很好。
  
此外,如果是歌剧名角的歌曲音乐会,那么当晚你也可能听到一两首咏叹调。这些名歌手通常也是优秀的艺术歌曲诠释者,但是观众买票就是希望能在音乐会里听到这些艺术家演唱咏叹调。歌唱家们,如弗雷德里卡·冯·斯塔德、莱昂泰恩·普赖斯、德米特里·霍洛斯托夫斯基和乔纳斯·考夫曼都会在他们的独唱会上表演咏叹调。这些艺术家以他们在歌剧舞台上的活跃著称,观众们期待听到他们演唱一两首咏叹调(也无可厚非)。
 
但是在你的独奏会上,你安排歌剧咏叹调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因为你喜欢它吗? 还是因为你唱得比上面列出的艺术家们都要好? 还是因为你喜欢这些咏叹调胜过你唱的任何一首艺术歌曲? 如果你的回答是“是的”,那么你需要重新考虑你的曲目。(来自作者老阿姨的暴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