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理科差 但是将用科学拯救时尚产业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emmajoan 2018-06-05

苏珊·李(Suzanne Lee)是一名时尚粉丝,科学曾是她的宿敌。上中学的时候,她痛恨一切考试以及不得不在高中实验室度过的日子。因此1989年,当她终于有幸考入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得以陶醉在丝绸、扣子、针头线脑的世界里,她感到幸福极了。

直到2003年,在伦敦一间画廊的一次巧遇彻底改变了苏珊对科学的排斥态度。

当时,苏珊正着手将自己在MIT参加过的一个项目:“研究可穿着的技术——电子智能型面料”写入一本关于新技术如何应用于时尚的书中。随着工作的深入,她清楚地意识到时尚业绝对是一个高污染的行业,它急需通过新的技术来提高自身的可持续性。但是苏珊也发现,科学界对时尚是如此陌生,要改变现状,也许还要靠设计师们自己能主动发现并推动新的环保技术。

苏珊在画廊遇到了材料科学家大卫·赫普沃思(David Hepworth)。时尚产业缺失可持续性,如何通过科学手段解决?相同的认识让二人一拍即合。大卫向苏珊介绍说,细菌纤维素也许是一种可以替代目前织物纤维的材料。受到启发的苏珊成立了一个名叫“生物服装”(Bio Couture)的项目,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他们开始在大卫家的车库和苏珊家的浴室里培养细菌纤维素。随着项目的进展,苏珊目前已经在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专家做进一步的合作。回顾这个过程,苏珊自嘲:“我上艺术学院是为了不用学科学,但现在发现最令人兴奋的创造性想法恰恰是科学启发的。”

老技术换新颜

坦白说,细菌纤维并不是真正的创新技术。中国人在东晋时就曾把茶叶和糖放在一起发酵,制成一种叫康普茶(kombucha又称红茶菇)的饮料。康普茶含有红茶菌,后者是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的共生体。苏珊利用的就是其中的醋酸菌(Acetobacter)。

/gkimage/mi/nk/o4/minko4.png

苏珊·李(Suzanne Lee),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资深设计师。她开创了Bio Couture。

/gkimage/wf/vs/tv/wfvstv.png

首先,苏珊先把细菌“种植”到盛着茶叶溶液的大浴缸中,茶叶发酵时,醋酸菌分解糖分,并生成纤维丝。纤维丝慢慢抽芽、长长,大约两周后它们漂浮在溶液上形成一个织物薄层——“垫子”。然后她把“垫子”放在木板上晾干。干燥后的垫子变硬,看上去如丝绸般轻薄。再经过植物染色和模制处理,苏珊把它们缝制成衬衫、夹克、裙子、鞋子等。对苏珊来说,这种技术是从自然状态下剥离,应用到另一个语境,探索这些材料新的可能性。

细菌纤维素不同于以往的纤维素面料,是彻底的环保材料,它不依赖植物原料,比如棉花 、大麻、木材和人造纤维,不破坏生态环境,可以自然降解,是可持续性材料。在苏珊实验室的桌子上,摆满了各色新鲜果蔬小碟,苏珊用它们在材料样品上实验染色效果,结果最理想的是:蓝莓、甜菜和咖喱粉。“我能吃掉我实验室里的东西。”苏珊很自信。无疑,在棉花、羊毛和皮革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扬、原油紧缺的情况下,细菌纤维素的优点显得更为突出。“你能用最少的资源,想‘种’多少‘种’多少。”苏珊说。

/gkimage/bl/yq/u4/blyqu4.png/gkimage/ti/rk/5s/tirk5s.png

目前,生物服装项目与学院合作,靠着基金维持运转。完工的新材料衣服都被陈列在伦敦科学博物馆里,展览的名字是:垃圾时尚(Trash Fashion: Designing Out Waste)。人们对于这些衣服挂件的疑问是:它们实际穿着的感受如何?能禁受得住日常的活动?耐穿吗?会变形缩水吗?

这正是亚历山大·俾斯麦(Alexander Bismarck,伦敦皇家学院化学工程学教授)研究的课题。细菌纤维素一旦被淋湿,会变重,像黏糊糊的果冻。他正在尝试利用一种防水液体培育细菌。保罗·弗里蒙特(Paul Freemont,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分子生物学家)教授也说:“这种材料不平坦,随便排列性很强,我们需要新的制造工艺使它排列有序;而一旦它干燥,又会变得很硬,像皮革。” 另外,细菌纤维素是由茶溶液中的细菌培养成,气味不太好闻。

尽管如此,保罗还是幻想着使他的“细菌工厂”扩大生产。他说:“醋酸菌含有制造纤维素所需要的酵母,但是其他类型的细菌在实验室里长得更好,所以我们想把它们‘杂交’,形成一个微型、高效、‘活’的面料工厂。”

当顽固的时尚遇到稚嫩的技术

对处于起步阶段的生物服装,苏珊不认为短期内能影响时尚业。她在《未来衣橱》一书中展望了未来时尚业新技术的发展,生物服装甚至很难占到一章的篇幅。对于新材料遭遇时尚业的命运,她在一次采访中曾表述了新技术投入市场的种种困境。

首先,工程师不懂人们怎样穿着,而设计师不懂技术,这两群人很难聚在一起工作。更困难的是,设计师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资金做研究,比如亚历山大·麦克奎因和胡赛因·卡拉扬都推出过一两件展品,用可记忆形体的高分子材料和电子光材料,但是这些样板只停留在展示阶段,没办法投入生产。目前传统时尚工业系统不能进行小规模生产。胡赛因·卡拉扬曾做过一件电子毯夹克(electric blanket jacket),他去了一家电子毯子工厂问他们能否制造它,工厂说可以,但是至少需要一万件订单,这样的数量对高端时尚来说是很难想象的。一些国际品牌为降低成本在中国生产加工,并培训工人,教他们如何缝制面料接口等,但是中国的工厂也需要大量订单才能生产。其实,在英国也有一些小型加工厂,可以生产一两百件的小批量订单,但是造价非常贵。

所以,变化只能来自主流企业。可惜不像人们想象的,时尚业非常不愿意冒险,也不想找麻烦,除非他们看到市场上有一个产品卖得好,很赚钱,然后他们就会等着,等别人试水。这样的态度就使新技术推广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好多媒体炒作的技术并不能很快用到时尚业。十年前人们看好的技术,觉得能很快得到应用,而现在看来可能还要十年,才能真正看到那些东西走上街头。

在苏珊看来,未来的时尚业重要的不是怎么穿好看,而是穿什么。她希望她的研究能吸引更多学习设计的学生参与进来,在未来改善时尚业生产、丢弃、销毁、再利用的不良循环。毕竟,找到可持续性生产的纤维才是“时尚前进的逻辑结论”。

虽然,苏珊的细菌纤维素还面临着无数的挑战,但是她认为这种纤维素还是大有前途的,事实上,它们已经在多个领域被用于商业,印尼人用它给椰子汁调味,做成美味的甜点(Nata-de-Coco),日本索尼公司把它压缩成超感扬声器的鼓膜。苏珊相信有一天细菌纤维素可以被制造成不同质感和颜色的面料,或者书籍、杂志,甚至被用于汽车制造、建筑领域。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会喜欢 生态着,并时尚着 @果壳网文艺科学

(了解最新科技与商业资讯,关注本站微博 http://t.sina.com.cn/guokrtechb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