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派人才初露头角 三场大戏公演长安

 时宝官 2018-06-06

6月2日,北京京剧院与北京青年报社“谈艺说戏”分享会共同主办的“京剧马派艺术人才培养”汇报演出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京剧院排练场举行。主持人尚远与马派传人朱强、张凯、穆雨、裘识一起上台与观众畅谈马派艺术及学戏心得,并现场表演马派代表作中的著名唱段、念白。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马连良之女、京剧表演艺术家马小曼,马连良之孙马龙等与戏迷票友一起出席活动。

123123213

右起尚远、裘识、马龙、朱强、张凯、穆雨在现场畅谈马派艺术

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的京剧马派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简称马派班),由北京马连良艺术研究会联合北京京剧院及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共同举办。在去年下半年面向全国的专业戏曲院团院校招生,共招收了24名中青年主演成为学员。他们在京集中培训一个月,分别学习五出马派代表剧目,然后回到各自单位进行落地排练,彩排演出。培训历时近半年后,近日他们将再次集中到有“京剧马派大本营”之称的北京京剧院,经过一周左右的排练,将于6月19日至21日在长安大戏院为广大观众奉献《赵氏孤儿》,《审头》、《淮河营》,《白蟒台》、《清官册》三场大戏,同时向国家艺术基金做汇报演出。

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创立了雅俗共赏、独树一帜的马派艺术,他将生末两行的表演手段融为一炉,形成了以唱念做相结合的新型演绎风格,以潇洒飘逸贵精美艺术特色著称于世。在他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他以“剧艺要复古,含义要取新”作为自己的艺术指导思想,不仅拓展了京剧行当的表演畛域,而且在京剧的剧本、音乐、化妆、服装、舞美和剧场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开创了在京剧历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派艺术体系。由于他的进取与发展,不仅推动了京剧艺术的不断前行,而且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国其他戏曲领域,至今盛名不衰享誉海内外,为我国京剧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人物。

这次马派班汇演的五出剧目,分别涵盖了马连良大师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审头》是一出以念白为主的审案剧目,与《审潘洪》《审刺客》并称“三审”。马先生在富连成科班学艺的时期就以此剧闻名,其中大段的“贯口”式的念白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令人折服。在以后的演出实践中,不断融入张胜奎、刘景然等前辈艺术家的表演特色,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清官册》是一出唱念做相结合的剧目,在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表演中,主要演员几乎没有休息的机会,一气呵成很吃功力。1922年马先生第一次灌制唱片时,即被唱片公司要求录制此剧,同时录制的还有马连良首本名曲《借东风》,其名贵程度可想而知。《白蟒台》是马派早期的唱功剧目,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唱功戏,在演唱中加入多段且大段的念白,被不少演员视为畏途。马先生将此剧整理改编后,使之形成了酣畅淋漓一泻千里的艺术特色,有老生版《锁五龙》之称。《淮河营》是马派艺术中期代表作《十老安刘》的一部分,自上世纪四十年的至今,“此时间不可闹笑话”一直为广大京剧爱好者争相传唱;“三罪论”的大段白口,集中体现了马派艺术“念白如唱”的鲜明特色。《十》剧有莎士比亚式宫闱大戏的美誉。《赵氏孤儿》是马连良先生晚期作品的高峰,倾注了他毕生的艺术心血。正如他自己所言;“集毕生所学于程婴一身”。上演至今近六十年盛况不减,我国目前上演的许多不同剧种的《赵》剧,甚至国外剧团该剧的演出版本,大都借鉴的马先生的作品。

除了学习马派名剧外,学员们在培训期间还聆听了著名戏剧理论专家傅谨、王馗、刘连群的艺术理论讲座,马大师弟子迟金声、张克让有关马派表演的讲座,京剧音乐专家燕守平、金惠武关于马派艺术音乐特点的讲座以及《我的祖父马连良》一书作者马龙有关马连良先生艺术人生的讲座。在此期间,主办方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举行了有关马派班的研讨会,与会的京剧专家除了高度评价国家艺术基金对流派艺术传承的支持外,还主要畅谈了著名马派传人张学津的艺术经历及成就,让学员们感到有目标、有方向、有动力,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学习榜样。培训期间,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了十九大的有关文件,领会党中央在文艺方面的最新精神。学员们还一同前往马先生的墓地扫墓,追思往事缅怀先贤。

马连良先生之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小曼讲道:“我的父亲为了使京剧艺术生生不息发扬光大,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课徒授业,培养了一大批京剧优秀人才,为京剧的传承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同时,他怀着一颗大戏曲的宽广胸怀,对我国的其他剧种的演员也倍加关爱倾囊相授,从北方的梆子,到中原的越调,再到两广的粤剧,都留下了马派艺术深深的印记。”

此次在马派班中担当教学重任的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派传人朱秉谦、张克让、杨汝震、朱强、高彤,他们也像马先生一样,为了弘扬国粹艺术,悉心为学员传道授业解惑。其中三位老师年过古稀,朱秉谦老师已经85岁高龄,另外两位是单位的中坚力量。除了对学员倾囊相授以外,他们还不辞辛苦,北上哈尔滨,南下福州,深入到学员所在的院团进行辅导。不仅指导学员的表演,有时还要为其他配演演员说戏。许多基层院团条件较差,老师们则主动承担了许多额外的工作。有时是乐队指挥,有时担任舞台监督,有时甚至直接为演员化妆。为了达到马派艺术面面俱到尽善尽美的目的,老师们殚精竭虑废寝忘食。“为祖师爷传道”的责任感,让广大青年演员受益匪浅。

这次在马派班中学习的成员许多都是各京剧院团的青年主演,其中包括北京京剧院的穆雨、张凯、裘识、于欣泽、费翔,天津京剧院的赵华,大连京剧院的王墨,福建京剧院的张萌,上海京剧院的顾亮以及国家京剧院的黄佳、沙浩、马磊等24名学员。他们当中有些人曾追随著名马派翘楚张学津先生学艺,有些人一直受教于朱秉谦老先生,有些人在外地私淑马派艺术多年。通过这次马派班的集中培训,艺术水准大为提升,相信他们每个人都在艺术上将有一个全新的面貌。(光明融媒记者苏丽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