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知录丨王阳明:稳固的朋友关系是这样建立的…

 恶猪王520 2018-06-06

日知录

先生曰:“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后又戒九川云:“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王阳明《传习录》

稳固的朋友关系,不仅是在生活中玩乐和谈心的伙伴,更多时候也是能够共同论学的良师益友。阳明先生说:“朋友之间应该少一些针砭指责,多一些开导鼓励,才是最好的。”后来先生又告诫九川说:“和朋友在一起讨论学问时,应该要委婉谦虚,宽厚待人。”两句话都是阳明先生对于朋友间讨论学问的看法。既然是朋友,就不应该唇枪舌战地论辩,而应该体谅对方的难处,用鼓励的方式,也才能更为朋友所接受。但也不能因为朋友的关系,就对发现的问题完全视而不见,也应该委婉地指出和开导。

《周易》的《乾卦·文言》中说:“君子学以聚之,向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阳明先生对于朋友之间论学的态度便是源自于此。《周易》说的是君子应当效法大地的厚实和顺的品性,容纳世间万物,这是仁德的表现;而在学习中也能体现出人的仁德:不仅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更抱着怀疑的态度来解决疑难问题,同时用宽厚仁恕之心待人接物,实行学问。

文人相轻,自古皆然,就算是朋友之间也不能免俗。如果朋友在某一方面的学问不如自己,应当宽容相待。“宽以居之”并不是说去容忍朋友的一切错误,而是用平和的心态去指出。如果自己有一些不足,那就更加要谦虚谨慎,而不是试图用摄人的气焰去唬住他人。如果朋友不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也应该给予理解,还可以瞅准时机耐心地开导与解释。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孔子认为与人讨论学问而发生论辩时,能保持冷静,不发火,才算有君子风度,而他自己也正是这样践行的。

    《江表传》中记载有“孙权劝学”的故事。虽然孙权和吕蒙是上下属的关系,但是共同在江东创业,相处起来更像是朋友。吕蒙是武将,对于学问原来是一窍不通,孙权认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武人也应该多读些书。吕蒙推辞说,军中事务繁忙,哪有空来读书啊?这时候孙权却并没有生气,反而非常耐心地劝导说:“我当然不是想让你成为专门治学的博士了,只不过想让你粗略、广泛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的事务繁忙,难道有我的事务多吗?但我还是保持读书学习,经常觉得获益良多。”这种“将心比心”的劝导方式,令吕蒙受到鼓舞,也开始勤奋学习,令人刮目相看。孙权的“劝学”也是“论学”的一种方式,少了指责多了宽容劝说,也令吕蒙成为了文武双全的国士。

而当今社会之中学科分类非常细,朋友之间问到专业的问题,很可能有相互难以理解的情况存在。这个时候,我们容易对自己所学产生满足之心,而对他人的不理解嗤之以鼻。但这时候可以换位思考一番,自己对朋友的所长是不是也是缺乏了解?若是朋友真的有心提问,用更通俗的语言去回答、解释,如此,便多了一位更了解你所学的朋友。相应的,朋友也会回应给你你不了解但他掌握的知识与方法。“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板,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在哪里都能学到知识。而朋友之间在学习上的相互鼓励,也会令友谊更加长久。

 版权声明: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