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万多中心大数据一一揭露我国HPV多重感染和疫苗交叉保护机制

 Tellgen 2018-06-06

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公认的宫颈癌发生的明确病因。近期,HPV疫苗的话题屡被推上热搜,继20162价疫苗在国内被批准上市以来,4价和9价疫苗也随后以“火箭速度”获批上市,我国宫颈癌疫苗正式与国际接轨。然而疫苗的选择是否越贵越好(9价)?是否“性价比”最高的4价更值得选择?是否2价疫苗的免疫效能已经足够?通过最新的基于流式荧光检测平台的13HPV多中心数据解读,或许能给出科学公正的临床建议。

20147-2016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与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基于流式荧光检测平台的13HPV多中心数据研究,深入调查分析了我国27HPV的型别分布,并首次成功揭示了HPV多重感染偏好与疫苗交叉保护的关系。

研究收集了来自7个省份8个中心妇科门诊妇女宫颈脱落细胞样本共计137949 份,采用流式荧光27HPV 检测试剂进行HPV分型检测。选择流式荧光法是因为其具有高通量、全自动、数字化的特征,尤其适合如此大样本的检测分析。任意两种HPV 型别(AB)的共感染偏好计算公式:AB 的实际感染/理论感染率(A B 的单独感染率的乘积)。 

研究亮点

一、27HPV型别中国流行病学分布

流式荧光27型的高通量HPV检测为我国HPV的流行病学分布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对各中心的整体感染情况(包括14种高危,3种可能高危,2种低危,其他8种低危及27HPV的总感染率)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1)

 

1  各中心整体感染状况

  

 

年龄层与感染率:感染曲线呈U型双峰,19岁以下和60岁以上感染率高于20-59岁组;

统计分析了高低危型别、不同分组、不同型别及单、多重感染状况(图1),高危HPV的主要感染型别为α9165258,随后为53(α6,可能高危),39(α7),56(α6),18(α7)。

1  27HPV型别中国流行病学分布图

  

 

二、多重感染特征概况
27
种型别分析显示(图1,多重感染8380人占感染的26%, 2重为主占19%, 3重及以上占7%

15%的高危型别感染混合了低危型别感染,有40%的低危感染混合了高危型别感染;

感染率越高的型别单重感染的比例越高,165258单重感染占60%-70%,感染率比较低的型别比较容易发生多重感染。

 

三、多重感染偏好与疫苗交叉保护

早在2012年,Wheeler等人[1]就曾对2价疫苗Cervarix型别的交叉保护进行了研究(PATRICIA trial)。结果显示,疫苗对 3133有较好的交叉免疫作用;但疫苗接种后人群525868的感染例数却上升(表2),文章解释为偶发现象(chance finding)

 

2  Cervarix型别交叉保护研究数据(PATRICIA trial

 

  

澳大利亚作为最早全民接种HPV疫苗的国家,在疫苗的效用和交叉保护研究方面有丰富的经验。2014年,发表在Lancet Infect Dis上的澳大利亚疫苗上市研究结果[2]同样显示,HPV 52型接种后的感染率同样高于接种前,但由于样本量太少,差异不显著(p=0.7),文章未对结果进行解释。澳洲的52型的感染率较低,约占16型的1/3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13HPV多中心研究对8380例多重感染大样本进行统计后,也得出与Cervarix上市研究高度一致的多重感染偏好结果(图2)。在我国,5258型均为主要的HPV感染型别,此研究显示5258型的感染率分别达16型的4/5、。

在不同方法学,不同研究背景和实验设计下得出如此相似的结果,不禁令人怀疑HPV 16/18疫苗的接种对525868感染率的增加可能并非偶然。

 

2  多重感染偏好与疫苗交叉保护;(a)二价疫苗上市研究结果,(b13HPV多中心研究结果

  

 

由于我国HPV感染流行病学的特殊性,52/58型的感染和预防更应引起重视。2014年的WHO调查报告[3]及国内多项大数据研究[4-6]证明,52/58型分别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最常见HPV感染型别的第34位,而在高危病变中5258的感染率甚至大于18型。

 

此项大数据研究在揭示我国HPV多重感染特征及疫苗交叉保护机制的同时,更是提示应在中国研制和上市覆盖52/58 型的HPV 疫苗。

 

目前,本项13HPV多中心研究数据已在整理发表中。

 

531-63日,第四届华夏医学妇产科论坛暨多学科协作妇产国际论坛将于北京精彩绽放。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陈汶教授将亲临透景生命专题研讨会,慷慨呈献13HPV大数据研究报告学术盛宴!敬邀共飨!

 

透景专题研讨会

HPV多重感染和疫苗交叉保护-流式荧光检测13HPV数据汇报

时间:62  1510-1530

地点:HPV疾病感染论坛(分会场七)

演讲嘉宾:陈汶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参考文献

[1] Wheeler C M, Castellsagué X, Garland S M, et al. Cross-protective efficacy of HPV-16/18 AS04-adjuvanted vaccine against cervical infection and precancer caused by non-vaccine oncogenic HPV types: 4-year end-of-study analysis of th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ATRICIA trial.[J]. Lancet Oncology, 2012, 13(1):100.

[2]Tabrizi SN, Brotherton JM, Kaldor JM, et al. Assessment of herd immunity and cross-protection after a 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ation programme in Australia: a repeat cross-sectional study[J].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14, 14(10):958-966.

[3] ICO Informatin Centre on HPV and Cancer China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Related Cancers,Fact Sheet 2014(Dec 15.2014)

[4] Tang Y, Lan Z, Yang S, et al. Epidemiology and genotype distribu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n Southwest China: a cross-sectional five years study in non-vaccinated women[J]. Virology Journal, 2017, 14(1):84.

[5] Lu J, Shen G, Li Q, et al. Genotyp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women from the Taihu River Basin, on the coast of eastern China[J].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17, 17(1):226.

[6] You W, Li S, Du R, et 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subjects with abnormal cytological findings in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J]. 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 20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