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桥日记》风波

 旭日东笋 2018-06-06

文化随笔·《康桥日记》风波

 (2018-06-04 11:17:17)

已发表于《北京日报》2018-06-04


    说明:拙作《残缺的日记》在《羊城晚报》2018年5月9日发表后,有读者反映文中关于《康桥日记》风波的内容较为简略,不够翔实,于是我抽出此段文字,加以修正和扩充。《北京日报》发表时,因袭用原标题,有不少删节,此处遂独立成篇,题目改为:《康桥日记》风波。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文学界风波不断,其中的一次“日记风波”值得留意。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林徽因曾将北京北总布胡同三号的房子借给陈源和凌叔华夫妇居住,恰巧是在那时,徐志摩将一个八宝箱交托凌叔华保管。箱中有陆小曼的两本日记,有徐志摩的英文书信,最要紧的物品是徐志摩用英文撰写的《康桥日记》。

 徐志摩在山东不幸遭遇空难后,林徽因听说《康桥日记》尚存凌叔华手中,便与后者约定时间,去索观“原始档案”。届期,凌叔华出门,留信告知:徐志摩的日记,她遍找不得,估计在字画箱中,须认真检理一番。几天后,凌叔华将《康桥日记》的半本共一百二十八页送至林宅。由于所获并非完璧,林徽因颇为气恼,请出胡适来居中调停。胡适便写信给凌叔华,意思讲得很清楚:“昨始知你送徽音处的志摩日记只有半册,我想你一定是把那一册半留下作传记或小说材料了。但我细想,这个办法不很好。其中流弊正多。第一,材料分散,不便研究。第二,一人所藏成为私有秘密。第三,朋友之中会因此发生意见,实为最大不幸,决非死友所乐意。第四,你藏有此两册日记,一般朋友都知道。我是知道的,公超与孟和夫妇皆知道,徽音是你亲自告诉她的。所以我上星期编的遗著略目,就注明你处存两册日记。昨天有人问我,我就说,‘叔华送来了一大包,大概小曼和志摩的日记都在那里,我还没有打开看。’所以我今天写这封信给你,请你把那两册日记交给我,我把这几册英文日记全付打字人打成三个副本,将来我可以把一份全的留给你做传记材料。如此则一切遗留材料都有副本,不怕散失,不怕藏秘,做传记的人就容易了。”应该说,胡适的考虑和善后办法都很缜密。

 嗣后,凌叔华迫于朋友圈的压力,交出了徐志摩的八宝箱,其中就有被重点关注的一本半《康桥日记》。凌叔华在写给陈从周的信中作出推测,她原本想把八宝箱交给陆小曼,胡适不同意,原因“大约是林和他的友人怕志摩恋爱日记公开了,对她不便”,这个推测不无道理。可想而知,《康桥日记》中的不少内容记载了徐志摩的婚外恋和林徽因的初恋,此乃一事之两面

 胡适是细心人,他发现《康桥日记》里被裁去四页,颇为恼火,但也无可奈何,他将陆小曼的两本日记物归原主,将八宝箱中的其它文件都转交给林徽因。实际上,《徐志摩全集》完全应该采纳《康桥日记》,用英文的也好,用译文的也好,但林徽因顾虑重重,不肯将它编入。她的理由有两个:一是徐志摩的“英文原文并不算好”,二是“关系人个个都活着,也极不方便,一时只是收储保存问题”。主持《徐志摩全集》编辑工作的是陆小曼,她与林徽因的关系相当微妙,连见面的可能性都没有,商量更无从说起,至于《康桥日记》被剔出全集,倒是一举两便:陆小曼保住了面子,林徽因保住了里子。

 抗战军兴,世乱如麻,《康桥日记》就再未浮出过水面。1955年春,林徽因病逝,《康桥日记》是存是毁更杳不可知。据卞之琳先生1982年撰文所述,《康桥日记》应该已消失于文革期间,具体原因并不明确。

 《康桥日记》石沉海底,谁应该负主要责任?主要当事人有三个:凌叔华、胡适和林徽因。凌叔华想撰写《徐志摩传》,极欲占据第一手资料,但她迫于胡适等人施加的压力,最终交出了残缺的日记,为何要裁去四页?并无交代。胡适原本打算请打字员打出三份副本,这个主意不错,可惜并未实行,就将《康桥日记》转交给林徽因。林徽因视此日记为徐志摩与她共有的隐私,害怕曝光,找两个“正当的理由”就将它剔出了《徐志摩全集》。三个人中,林徽因是最终掌握《康桥日记》命脉的人,她不敢让世人看到这部堪比《爱眉小札》的《康桥日记》,说明她的勇气不如陆小曼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