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来谈谈菊姐

 昵称18154423 2018-06-06


菊姐是一种希望

演艺圈从来没有平静过,不过最近有巨浪。头部导演和头部明星,被民众重新审视了一遍他们既得的名和利。

而另一端,草根出身的菊姐,在收获她汹涌而来的人气。黑黑、土土、胖胖的,似乎没有任何一点符合现代女团气质的女孩,带来了这个纷繁却又固化的世界原本该有的想象力。是呀,这个世界千篇一律多没意思,总要有些不一样的人,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这个社会依然有属于每个人的奋斗路线。家境好的孩子有稳定且资源较多的平台相中,家境不好的孩子可以拼体力,在项目多发展迅猛的企业加班到凌晨三点。只要肯努力,黄金桂冠还是可以摘得到的。

菊姐的出现,证明了一种希望,表明占据人们眼球的事物的生产机制,还是多元化的,社会还是包容的。社会资源和资本可以创造很多现象,但并不能垄断全部。

这个世界越来越像一本小说,即便是作者首先安排好了大纲,也可以随时根据趋势变化而修改。情境是如此重要,你可以在不同的氛围下把情境搬来搬去,营造完全不一样的结果,你会发现还是那个人,还是那件事,结果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菊姐是不一样的90后

王菊,1992年9月1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内陆流行乐女歌手,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专业。在腾讯视频女团青春成长节目《创造101》中莫名火了起来。


第一批00后马上要高考进入大学,第一批90后早已成熟了,甚至有些都熟透了。王菊的情商非常高。被称为“地狱使者”之后,一句“地狱空荡荡,王菊在土创”的打油诗就向她砸了过去,她接得稳稳的,并将此句自黑表演出来。整个人就是完全做自己,放得开,大气。

当很多人受不了被起外号、被网络暴力的时候,这个90后却懂得转危为机,把握机会,扛得起事情,无所畏惧。于是这个不一样的90后就显得格外勇猛,帅气。

菊姐有种“心理帅”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分析人的集体无意识时,发现无论男女,在无意识中,都好像有另一个异性的性格潜藏在背后。阿尼姆斯(animus)是每个女人心中都有的男人形象,是女人心灵中的男性成份。阿尼玛(anima)则是每个男人心中都有的女人形象,是男人心灵中的女性成分。某种程度上说,现在男人女人的魅力来源可能更加多元化了,女人要有点帅气,男人反而要温柔绅士一些。

这位菊姐从力量、行为、语言和意义上,都能找到吸引人的点。原来的菊姐又白又瘦又时尚,现在的菊姐黑了壮了看起来很健康,走欧美美黑路线。菊姐说,“不想变白变瘦变成过去那样”,是因为自己如今掌握了对美的看法和认知,想要以此保持精神的独立。王菊的话题点特别多,不同阶层的人对她都有不同的解读,都能轻松参与。

当黑黑,土土,胖胖的菊姐刷屏,当小S抱怨激烈残酷的减肥让她已经濒临崩溃,怒斥畸形审美,说“人的一生只为了追求瘦跟美,我退出……”时,比起身体上的美(用大部分的时间和金钱砸出来的),人们更喜欢心理上的帅与真,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女人抛弃性别压力,自己定义自己的时代。现代女人可能都需要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就是“心理帅”,拿得起放得下,性格独立自主,不怕脏,不怕累,不怕烦,还能洁身自好。

木村拓哉15岁的女儿光希最近宣布出道。2000年12月5日,工藤静香与木村拓哉结婚,成为日本女性公敌。木村拓哉是颜值和演技合一的超级现象级偶像。工藤静香比木村拓哉大2岁,1989年她的个人单曲销售额达到54亿日元,也是日本偶像派的一个奇迹。她是真正的才女,会填词谱曲,会画画设计,浑身散发着英气,拥有超前的自我主张。她像一朵鸢尾花,有矜贵而阳刚的气息,即便后来受伤,如今仍然夫妻恩爱。

马东的《与王朔有关的日子》里写道,1994年,王朔认识了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上大二的徐静蕾。王朔面对二十岁的徐静蕾无法自持。“徐静蕾是摇滚果出身,小时候喜欢摇滚,摇滚果出身在北京范儿最正的,玩的是邋遢帅,就是完全不修边幅的年轻人,我特别喜欢这种人。”

网剧《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最近也很火,笔者是看过施定柔的原版小说的,第二部《结爱:犀燃烛照》特别精彩,她写的关皮皮可不是网剧里那么偏向柔弱和无知,而是拥有将军的女儿的战斗基因的,她硬是在沙澜狐族、狼族等危险境地里杀出血路来的,一点都不比贺兰大人差。

菊姐没有过分的欲望

要成功可以,必须有底线;要获得什么,可以去努力争取。菊姐非常刻苦并且知道使用正确的方法,但没有害人的气质,也没有妨碍别人、产生社会负面影响的感觉。

这大概就是菊姐最特别的地方,根本让人联想不到权色交易等等潜规则。社会风气,似乎一下子清亮了许多。很多人选择让她留下来,并不期待她能一直留下去,但菊姐反而给了大家惊喜。


未来的路,菊姐怎么走,能不能继续火下去,需要高度的智慧和意志品质。

菊姐天然成就了“菊”的亚文化

现在的菊姐分分钟都是表情包以及“黑概念容器”——“菊外人”“陶渊明”“菊话宝典”“物以类菊”“菊菊可危”“一菊两得”“菊风行动”“独立女性SLAY”……还有“菊”的周边产品纷纷诞生。

“菊”这个名字已经和她个人形象浑然一体,成就了亚“菊”文化,形成了移动互联网造星造物的全过程案例。人们似乎将“菊”有关的所有的同音字,所能涉及的联想能力似乎都用尽了,而且越挖掘越High,享受着共同创造,共同娱乐,共同完善概念的过程,越来越形成了一个体系。

这是这个半开放半压抑时代的温暖。这种亚文化,带来了全新的生机,从无到有,从有到绽放。

“菊风行动”一直蔓延开来,背后是人们在激励没有机会的自己能找到机会并奋发向上,运气这件事是最不公平的事情,但有时候奇迹还能自然地产生在这种平凡人身上,我们都还应该感到庆幸,所以笔者对她描写得很正面,希望这些女性独立自主、有自己思想和判断的感觉能持续影响社会。

另外,笔者很希望菊姐文化底蕴够强,靠精神力量多多感染90后及00后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