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子游戏让我们变笨还是变聪明?

 学习雪雪 2018-06-06

研究

电子游戏|心理学

  最近,17位院士联名呼吁“无网游日”。他们在倡议中说:“对于正处于身心成长关键阶段的孩子们而言,一旦他们沉迷网游,可能会导致认知混乱、行为失范等一系列问题。”

  关于电子游戏对人的影响,学界已经做过很多研究。在此,我与大家分享被称为“互联网、新科技时代的思想领袖”的尼古拉斯·卡尔的一篇文章。在文末,我将向新闻实验室的读者送出尼古拉斯·卡尔的新书5本。——方可成

∙ ∙ ∙ ∙

作者:尼古拉斯·卡尔


有段时间我一直沉迷于Xbox,以致后来我产生了强烈的罪恶感,所以我查阅了关于电子游戏对人们认知的影响的最新研究论文。由于电子游戏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流行的娱乐方式,所以这也引起了许多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的关注,他们进行了许多实验以深入研究。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消除了人们从前的顾虑——认为玩电子游戏会使人变得目光呆滞,更喜欢血腥暴力的事情。而且科学研究表明,花费许多时间玩电子游戏能加强人的某些认知功能,比如手眼协调能力和视觉敏锐度,除此之外,还能够提升人们的反应能力。如果我们回想自己以前的一些经历,可能就不会对这个结果太过吃惊了,任何一个玩过动作类游戏的人都明白,你玩得时间越长就会玩得越好,想要玩好游戏就需要提高自己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视觉敏锐度。如果科学家在50年前以《弹珠台》(Pinball)游戏玩家为调查对象,大概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但现在人们开始从更广泛的视角来解读这些研究结果,一些通俗科普作家断章取义,利用这些研究结果宣称重度使用数字媒体会让我们变得“更聪明”,这些数字媒体不局限于电子游戏,还包括刷网页、发短信、在线多任务处理等。这一方面最有名的拥护者就是斯蒂文·约翰逊,他在自己的作品《每一件坏事对你都有好处》这本书里引用了一篇论文——罗切斯特大学教授肖恩·格林和达夫妮·巴韦利埃于2003 年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论文,这篇论文论述了通过对人们进行为期10天的动作类电子游戏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被试对象的视觉敏锐度、空间布局能力和瞬时分辨力。换句话说,玩动作类游戏能够帮助你在更宽阔的空间内追踪视觉刺激物,而且即使之后你不再玩此类游戏了,这些能力也不会因此而丧失。早于或晚于格林和巴韦利埃教授的其他一些学术论文也印证了这些结论,所以约翰逊在他的书中用一种斩钉截铁的肯定口吻说:“电子游戏能让玩家更清晰地看待这个世界。”并且表示在对电子游戏的研究中“并未发现电子游戏玩家的注意力相较于非电子游戏玩家有明显下降”。


科技记者尼克·比尔顿在他2010 年出版的著作《翻转世界》 (I Live in the Future & Here’s How It Works)中也写道,电子游戏能够提高用户的注意力和视觉敏锐度,并且总结道:“这些研究呼吁我们要多玩电子游戏。”科学记者乔纳·莱勒在2010 年也声称玩电子游戏能够对人的某些能力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比如提高玩家在各种认知任务中的表现,这其中不仅包括视觉感知,还包括持续注意力甚至是记忆力。在杜克大学的英文教授凯西·戴维森的新书《现在你看到了吧》(Now You See It)中,她花了一章的篇幅介绍电子游戏,讲述玩电子游戏会带给人的各种好处,特别是在与记忆力有关的领域。戴维森还引用了格林和巴韦利埃的研究,认为“玩电子游戏能够显著提高‘划分注意力的效率’”。



结论已经非常明确,这对我们这些沉迷于电子游戏的人来说简直是一颗定心丸,让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打开电视,拿起游戏手柄开始锻炼我们的大脑。你玩游戏的时间越长就会变得越聪明。


要是情况真的是这样就好了,但事实远非研究者所说的这样,或者说至少是存疑的。电子游戏的支持者夸大了事实,关于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大脑研究是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至今也没有对此研究透彻。如果你能够提高在飞速闪过的游戏屏幕中捕捉到许多人像的能力,这种能力当然也可以视为注意力提高的一种表现;如果你能够在虚拟世界中更好地记住自己的地理位置,这也算是记忆力提升的一种表现,这些能力提升可能都是真的,但效果并不显著,而且代价巨大。电子游戏能让人更加有效地划分自己的注意力目标,这一点很好,却没什么大用,除非你正在做的事情需要分散你的注意力,比如说玩电子游戏这种事情。相反,如果你现在需要一心一意地做某些事情,就会发现自己遭遇挫折了,因为你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帕特里夏·格林菲尔德是最早开始研究电子游戏对人影响的学者,正如她指出的,如果你正在使用的媒体需要你的大脑分散注意力,长此以往你可能就无法再胜任那些需要平静、专注才能完成的深度思考类工作。分散注意力和集中注意力这两者不能同时实现,你只能选择其中一种。


最近的学术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些研究证实了重度电子游戏会对人的某些方面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注意力方面。重度电子游戏不仅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反而会让人产生注意力障碍(尤其是青少年),即更容易导致分心,令人无法集中注意力专注于学习任务。同时这些研究还表明,玩电子游戏无法像莱勒和其他研究者所说的那样提高玩家的持续注意力,而是会削弱玩家的持续注意力。



艾奥瓦州的心理学专家及其团队对超过1500名儿童和青少年的媒体使用习惯进行了为期13个月的调查研究,并在2010年将调查成果发表在了《小儿科学》(Pediatrics)期刊上。这次研究发现,电子游戏会在人的童年时期对其注意力造成伤害,这种伤害一直会遗留到成年。研究还暗示电子游戏和注意力障碍之间的关联度至少跟电视和注意力障碍的关联度相等,甚至更大。


艾奥瓦州立大学的另一个研究团队于2009年在《心理生理学》(Psychophysiology)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们主要研究电子游戏对认知控制的影响,该项试验以51名包括重度和轻度电子游戏玩家在内的青少年为实验对象。试验表明,电子游戏对反应性认知控制几乎没有影响——反应性认知控制是指对某些事的事后反应能力——但对“预先”认知控制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即在计划之前提前评估并应对某事的能力。研究者在论文中表示:“如果将电子游戏与预先认知控制之间的负面联系和最近的另一项研究放在一起比较,可以发现电子游戏与注意力障碍和多动症之间也存在相似的关联性。将这些研究结果放在一起看的话可以发现,电子游戏会导致预先认知控制效率的下降,如果所做的事情不那么吸引人的话,参与者可能无法有效集中注意力来完成所要做的事情。”换句话说,玩电子游戏提高的能力只适合那些有持续输入性刺激的活动,一旦刺激消失,游戏玩家的注意力就会开始减弱。


这些研究结果与多媒介任务处理的研究结果相吻合。2009年,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后来被人们大量引用,它证实了重度多媒介任务处理者与轻度多媒介任务处理者相比,更加难以控制自己的想法,他们无法“有效从环境中过滤与自身无关紧要的刺激因子”,而且那些与工作无关的记忆经常会在他们工作时进入他们的思维。重度多媒介任务处理者无法有效地在各种任务之间自如转换,换句话说,他们一点儿也不擅长同时处理多种媒介任务。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应该阻止别人玩电子游戏吗?当然不用,因为适度玩电子游戏放松一下,不会对人的认知造成重大影响,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方面。电子游戏本身很有意思,能让人在疲惫之余放松自己,这是它好的一面。而且人们玩的其他有乐趣的活动也大多带有一定危险性,不管是攀岩还是喝啤酒,都存在风险,可是如果这些活动都被禁止了,那我们会无聊死的。


玩电子游戏确实可能会让你提高自己的视觉敏锐度,让你更能胜任一些需要在压力下应用此项能力的工作,比如开战斗机或做阑尾手术,但它绝不会让你变得更聪明。


相反,如果你沉迷于游戏,会很容易在其他事情上分神,在处理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时,无法有效集中注意力。


因此,我们应该对那些引用各种不靠谱研究结果说玩电子游戏有好处的论调持怀疑态度,因为那些声称坐在电脑面前玩游戏就能提高你的注意力、记忆力甚至多任务处理能力的说法一点儿也不靠谱。总的来说,它们起到的作用其实是正好相反的。


你能专注读完这篇文章吗?


福利:赠书

以上内容选自《数字乌托邦:一部数字时代的尖锐反思史》一书(中信出版集团·中信前沿出版社,2018年5月)。


当下,技术与我们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不可分割,特别是智能手机等设备的出现,带给整个人类社会一场彻底的变革。的确,智能手机上的各种应用程序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无比便利:社交媒体让我们能够和他人实时保持联络并传输信息,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搜索引擎通过精准的算法将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整合推送至屏幕上,让我们毫不费力就看到自己想要的;地图软件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路线选择,甚至可以使用语音导航,帮助我们顺利到达目的地……


然而,本书作者尼古拉斯·卡尔认为,在技术带来的一切美好繁荣景象背后,当我们兴致勃勃地拥抱互联网,享受智能设备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忽略了一个极其危险的事实——我们正渐渐地沦为技术工具的奴役。在这本书中,他驳斥了科技天堂的悖论,扯下了科技的伪善面具,揭示了它如何以各种方式一边丰富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一边桎梏我们的思维,窥探我们的隐私,让我们不再习惯动用大脑,并对所有技术产生深深的依赖。


这本书是尼古拉斯·卡尔近十年来对技术的深刻反思和总结。卡尔向我们指出了夺回主动权的出路:放慢追求科技的脚步,减少使用智能设备,认真调动大脑思考,重新审视我们与技术的关系。


在留言区谈谈你如何理解电子游戏、智能设备对我们的影响,可以从自身经历出发,也可以以理论和研究为基础;可以谈正面影响,也可以谈负面影响。截至北京时间6月8日23:59,获得点赞最多的5位朋友将各获得赠书一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