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意玉雕,带你领略不一样的玉佛之美

 藏玉APP 2018-06-06

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渐渐剥落其表象,流露出本质,而被留下的美好之物,余韵无穷,这是侘寂之美。

“侘”是简洁安静中融入的质朴之美,“寂”是时光流逝中露出的岁月痕迹。侘寂一词的解释,正是对玉石的完美诠释:

随着时间的流逝,玉石身上留下了亿万年岁月的烙印,其形成的自然玉沁色,古朴雅致,熠熠生辉,给人一种无法言喻的美感。

王一卜作品《自在山

玉石的美超越了外在和时间,不虚张声势,却历久弥坚。因此,如何在简约凝练的工艺基础上保留玉石的原始侘寂之美,并完美契合,是匠人们常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王一卜常思索的问题。于是,观之其玉雕作品:将文人山水的写意精神与传统造像融合起来,使玉石在保持原始自然、朴实无华的意境美的同时,又余韵无穷,令人印象深刻。

不追求第一眼的惊艳,却是深思熟虑后的至繁归于至简。作品《自在山》,整个外观形似一颗“心”,寓意心中有佛,佛在心中。西游记中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关于此件作品,王一卜在初拿到原石料时,料子有僵有裂,很多人建议将僵去掉再进行创作。王一卜深思后却保留了原石的完整形态,只稍几刀,便顺其本身的纹路,勾勒出了一个佛造像。

以形写神,气韵生动。在传统佛像题材中汲取灵感,写意雕刻,发掘玉石本身的美,从而激活中国的传统美学主义。

“立象皆本于尽意”,意是“天人合一”式的主客观高度和谐统一所在,这就要求玉雕匠人在拥有娴熟艺术技巧的同时,还有深厚的文人素养。

王一卜作品《水照云天

王一卜第二件观音作品的原料,在拿到手前曾经人工无意识的去脏去毛病,王一卜拿到切料创作时,保留了之前不规则的形状。因而从原料方面上讲,这与第一件作品有着相似之处。

此外,观音作为传统题材,千篇一律是最怕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目前市面上的很多观音都身形偏消瘦。但事实上观音本没有真实不虚的形象可言。

因此,王一卜在此件作品的雕刻上,采用了“曲水”的雕法来雕刻一位身形丰腴而又成熟的女性观音形象。“曲水”雕法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水的纹路一样,波光粼粼,这也体现出了观音救苦救难、母爱四方的高大形象。

“曲水”雕玉,似风行水上,波澜自起,细细察看:线条起伏多变,如道路 ,似长河 ,若山峦……一切都似在有意无意间产生。不刻意求工、不刻意求似,在刀法意趣间自然生发,近于自然,融于自然。

这独属于王一卜的“曲水雕”法,大概就是对前文所述问题的完美解答,亦是向玉石、向艺术、向古老的东方文化、东方美学致敬的最好方式。

源于自然,始于灵感,让自然更自然,让艺术更为艺术。删繁就简回归自然,玉雕创作需要这样的匠人之心。

求于内而不求于外,追本璞而弃丽华,尊古意而脱俗气。经王一卜之手写意雕刻的玉石,保留了玉石的原始侘寂之美。这种美大概就像是松尾芭蕉那首著名的俳句翻译版呈现的意境:“凝寂古池塘,蛙黾跃入湫波扬,水声添幽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