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靠借钱过日子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闲谈集锦 2018-06-06

  每一个热爱写作的人 都关注了随书课堂 


欲望,要建立在自己承受的范围之内,才得以体面。

——江晚舟




  这是江晚舟在随书的第132篇原创文章



“哎呀,刚刚还了花呗几千块...”小菲在闺蜜群说。

 

“我也是,整个人都快虚脱了,浑身无力。”乐乐立马回复到。

 

我调侃说:“我看你们每天在朋友圈晒名牌包包、化妆品的时候,可开心了呀。”

 

我们仨发了个无奈的表情,结束了这个话题。

 

说实话,很多人都喜欢靠借钱生活,因为在某一瞬间会很爽。

 

有个学员告诉我这样一件事:

 

她妈妈50岁生日的时候,给妈妈转了5000块,但妈妈没有收款,而这个钱是她找朋友借的,她本来是想让家人开心一下,后来这个钱她自己用了。

 

她说:“不能回家,只能靠给钱家人想要他们认为我过得很好,并且这个钱也不着急还。”

 

对于她这样的解释我有点吃惊,给钱家人就证明你过得很好了,是好朋友,就不着急还了?

 

过得好不好,自己心里没点数嘛?

 

很多人没有富二代的命,却染上了富二代的毛病,这才是最悲催的。





有个作者朋友,借了一笔钱给朋友,但朋友一直没还,更奇葩的是,听其他人说起他的情况,说是每天都到处玩,住豪华酒店。

 

这也让我想起一件陈年旧事。

 

有位友人家里遇到了困难,朋友为她发起了募捐活动,帮她暂时度过了难关。

 

她也单独找我借了一点钱,当时我也没准备让她还。

 

后来她对我说:“今天发了工资,我先还其他朋友的,再还你的哈。”

 

我说,没事,不急。

 

持续了一年时间,她发工资那天,都会给我发同样的信息。

 

偶然的一次,YOYO跟我说:“你知道吗,之前我们募捐的那个同学,现在生活可滋润了,每天都在朋友圈秀。”

 

我说:“不会吧,她不是这样的人啊,她不是欠你钱嘛,还了吧?”

 

YOYO说:“她不欠我钱啊。”

 

我没有跟YOYO说,她欺骗我说欠YOYO的钱才刚刚还,其实我也有她的微信,只是她把我屏蔽了。

 

那一刻我在想三个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愿意低声下气去借钱活着,也不愿靠自己?

 

为什么有的人明明很穷,却在社交平台装得很富裕?

 

为什么明明是借的钱,却不着急还?

 

说得好听点是不想让别人瞧不起,说难听一点就是装逼。

 

这样的人太让人心疼了,人前高贵,人后却数着钱过日子。

 

前些日子,官方发布了《2017年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数据显示:

 

中国近1.7亿90后中,超过4500万开通了借贷平台,平均每4个人就有一个人在用花呗进行信用消费。

 

于是手头紧又想买的东西的时候,便毫不犹豫去借贷.

 

许多人自我安慰说,人最重要的是开心,对自己好点,及时享乐。

 

甚至还说出“你舍不得买那些漂亮、有品质感的东西,是因为你潜意识里觉得自己配不上它”这样的话来自我安慰。

 

将消费与自己的身份、职业、品味等联系到一起,但你的人生真的会因为你的“体面”而从此与众不同吗?

 

别傻了,每天看着自己的账单,惶惶不可终日,痛苦的只是自己。

 

作家韩少功说: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里,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足够根据,来发现自己的贫困。

 

说到底,穷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但有的人看起来就很贫穷,而有的人却在显摆自己的“富裕”。

 

而那些靠借钱谋生的人,缺钱不一定是真的,满足虚荣心也未必是假的,那你是哪一种呢?





上周,公司对内部员工做了个财务调查,老板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员工“延迟满足”这个观点。

 

调查结果显示,接近75%的员工都在使用信用借贷平台,几乎都是用来买奢侈品、电子产品。

 

有位女同事开玩笑说,每次打开借贷APP感觉自己拥有了几个亿,能力不够分期来凑,我想要的东西太多了,我饭可以一顿不吃,但口红一个新款不能少。

 

我不禁感叹,欲望真是生活中无形的杀手啊。

 

其中,有几道题目与回答是这样的:

 

你有负债吗?

 

惨不忍睹的负债。

 

你每个月有给父母寄点小钱吗?

 

不寄钱,父母说不要。

 

你认为你现在最不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

 

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