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践者论坛纪实|旧物仓,当爱变成一门生意

 格格巫 2018-06-06

实践者论坛




当爱变成一门生意-旧物仓



大家下午好,我是旧物仓的创始人杨函憬。这次的论坛我觉得比较有意思,实践者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称号,因为原来我们的团队被称为生活方式的践行者。谈灰色空间一定要有一个灰色的人生,我是这样做过来的。这十年来我们做了近三十种业态的尝试。它最早是在厦门发源起来,近年来我们把它带到北京、珠海等等地区。


旧物仓创始人杨函憬


这是我很多年前拍的一张照片,我分享的命题是“当爱变成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如果一个事情你不爱它是没有力量的,如果你不爱这些空间不爱城巷,它不会给你力量。



2007-2012,第一个五年


2007年我们看上了城市中心区一片老旧的别墅区我们花很多的时间考虑这个空间怎么运用怎么赚钱,我们做了联合办公、做了小画廊、做了葡酒馆、做了民宿,做了很多现在大家听起来都是很新的东西,但那时候(这个空间)没有生命力,五年的时间就破产了



2012-2017,第二个五年


2012年的我们把装饰老别墅空间的材料旧物填进了一个城市中的老厂房,变成了旧物仓,很多人坐飞机也要去的一个地方。



我发现,当一个内容跟空间的介质发生很棒的关联的时候,这个东西的生命就开始了。老别墅并不是一个生命体;而当旧物放到厂房的时候它能活下来,因为具备生命力的东西产生了。


我把两个5年放在一起比较,感叹空间永远是承载内容的一个载体,如果这个内容本身不具备审美意义,那这个事情不会持续下去,大家都喜欢称可持续为商业模式,但是我觉得可持续也可以是另外一种商业之外的价值和原则。我们做的诸多尝试,就是为了可以为每一个空间放更适合它的内容,让它更好的生长下去。


这一(十)年


这十年我们去到了更多的城市,变成了一个城市记忆的运营商,城市物件的采集、收纳、整理、输出内容、再变成产品、场景、将大家的情感联系起来,这是非常系统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房地产、购物中心对我们产生了蛮大的支撑,他们需要这样的事情。现在整个城市缺美学、文化和适合这个城市独立的业态,很多业态也缺少在地性


1.0版 厦门 只有旧物的旧物仓


最早1.0版的旧物仓在厦门,全部堆的是旧物,每一个旧物上面的情感都能激起大家的共鸣。60、70年代的人觉得这是我用得最多的东西;80、90年代人觉得这是我小时候的回忆;90后、00后觉得这是一个时尚的符号,因为我没见过这个东西。


我们很幸运的找到了旧物这个媒介,它附着了大家在这100年间生活的痕迹,我们只做这100年间的实物,因为它们是带着余温的城市物件


2.0版 厦门 场景引爆的旧物仓


2.0版旧物仓是在厦门一个老的卷烟厂,面积近3千平方米左右,我们将它改成了老的场景很多人问商业模式是什么,首先不要回答这句话,首先回答你创造了什么样的价值,这个价值连接了什么样的人群,如果(价值和人群)产生了回应,在将来自然而然会产生商业价值。



3.0版 广州 商业版的旧物仓


3.0版是我们在广州城市中心,将一个废弃的小学一楼改造成的旧物仓,很多人会去寻找他们小学的记忆。当城市中心全变成高楼大厦,很难找到这样有归属的记忆感。


4.0版 珠海 文旅版的旧物仓


4.0版旧物仓在珠海,我们改造了一个民国戏院,保留了它老的物料和结构,甚至保留了舞台,花了很久的时间将它完整地复原出来


5.0版 北京 游乐园版的旧物仓


5.0版是我们在北京大兴的世界之花购物中心尝试的一个非商业的游乐园,面积大约有近3千平米左右。我们把大家可能对时光记忆的场景全部模拟在里面,大概有十几个单元,希望大家去到那里是穿越回到自己的70、80年代甚至50、60年代,不论是重新找到自己生活的勇气也好,生活的探寻也好,还是曾经情感的回忆也好



这十年、一路走来,催生我们存在有三个重要的原因:第一是城市更新,因为(城市中)开始要考虑新的东西填入了;第二个是文化创意,因为传统的问题传统的答案已经解决不了,必须要新的解决方案,这时候文创就产生了。第三个是消费升级,我们这样的一群人不再是功能化的需求,而是需要记忆,需要更美好的生活,甚至需要社区,需要基于这个社区有一个美好的连接感和自豪感。


最重要的还有支持我们去做这些实践的用户,大家跟我们的连接逻辑是因爱而生的,而不是因为消费关系而生的。我们基于共同的目标,包括情感目标、生活目标、事业目标等等,聚在一起产生了社群,大家会推动我们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也会参与我们,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平台。



 一个复古生活美学空间的综合营造


给大家解析一下旧物仓这三千方的面积究竟放哪些内容才会持续。实际上我们有五个商业生态模块。


旧物仓

旧物仓把所有的物件通过场景化呈现出来,每个人到这里,觉得不是这些旧东西堆叠,而是感觉这就是我的书房,这就是我的卧室,很亲近。


中古厨房

我们开发了中古厨房,帮大家找到自己故乡的影子、小时候的味道。我们发现很多原来传统的、健康的食材都不见了,大家都去餐厅吃饭,食物料理的手艺就会失传。我们有个项目叫“妈妈的料理”,邀请妈妈们做拿手菜,甚至连器物都是从前的。现在每家的厨房都很小,但是我觉得厨房应该是大家分享味道、分享食物、分享美好时光的好地方,中古厨房应该在每一个社区都做。


生活美学院

生活美学院还能解决学习的部分,比如我们将一些即将消失的手工艺变成课程,做一些限量商品,让大家还能接触这样的手感。北京仓我们也会将很多传统手工艺邀请过来,让大家一次性都看到,我觉得蛮有趣的。


再现计划

再现计划指我们会找到非常棒的物品把它重新再生产、再量化出来。我们每年只能做大几类或者小几类,一直坚持五年或者十年以后这个物件会循环会慢慢的产生。我觉得我不应该做旧物的贸易商,而是采集和梳理,找到旧物最棒的部分,我觉得再现的部分才是这个物件最大的价值。所以我特别喜欢请教很多的长辈,这个箱子为什么这么做,这个椅子为什么这么做,你们当时为什么要想到用这个,这是蛮有趣的尝试。


时光花园

时光花园是把咖啡、茶、甜品,跟旧家具、花砖项目完整融合在一起,我觉得每个进到这个空间到人都需要坐下来喝一杯水,这是慢生活的开始。很多人进了旧物仓觉得慢下来了,是因为每一个物件都在把他往回拉,每一个物件要么是30年前的,要么是50年前的,要么是80年前的,没法快得了,大家索性把外面的时间忘了。


寻找每个城市的独特性


我经常开玩笑,今天爱深圳,明天爱北京,后天爱厦门,每天在城市穿梭。我们的团队到了每个城市都是在挖掘这个城市中不一样的记忆,和这个城市进行连接。


广州:可真慢照相馆

我们在广州做了一个可真慢的照相馆,大家可以去拍照,大部分人在这里拍完照再用手机照下来传出去。


珠海:可真快娱乐城

在珠海做了一个可真快娱乐城,就是让大家去玩以前的游戏,比如说弹珠、纸方,本以为不会很火的事情,结果200个人在台上玩了2个小时,非常的开心,因为他们觉得终于回到了小时候的状况。我们设计这样的细节,让大家产生情感上的触碰。



珠海:民国戏院

在珠海我们还复原了戏院的舞台,跟着老师傅回忆了三天才把以前完整的幕布复原起来。每次我说有什么大奖要颁一定要放在这个舞台上,这样的戏院、老屋顶都非常非常的难得。我特别喜欢灰色的空间,我觉得要把它用好,而不是要拿来商业化去做,商业化的东西太多了,一定要留一点文化。


北京:游乐园里的环形车道

北京仓也有近3千多方,我们在里面修了一条可以骑自行车的环型跑道,当然骑着自行车是老的自行车,是50、60年代的凤凰、永久等等。我们甚至开了一间规模比较大的旧书店,鼓励是大家去读、去翻、去复印、去拍照等等,我觉得知识应该是共享的。



一个复古产品系统的建立


过程中要有非常多的产品和系统,不然这个空间没法持续。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城市记忆的衍生品,这个衍生品已经独立成一家店,有家具、实物等等。


这是复原的过程,北京旧物仓地面是用地铁2线同款的水磨石来做的,接近40吨,因为我觉得一定要有一些材料让大家完整回到过去。


这是各种各样的衍生品,包括文具、家具、笔记本,每做一次衍生的时候一定提高关注度,年轻人注重情怀,但同时也注重质量和美学,所以这类空间记忆对大家的要求最高,如果纯商业还容易一点。


一个爆款产品和一个被活化的LOGO 


花砖已经演变成我们旧物仓的一个代名词了,我们团队花五六年的时间在城市中寻找像花砖这样的被丢弃的“垃圾”,把它完全量产,做成衍生品,让它变成厦门的一个代言符号。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了花砖的价值,我们也会把花砖进行不断的延伸。


这是在每个城市的旧物仓里我们都会有花砖的店铺,大家都想不到原来建材可以这样做,真的是卖砖,因为我们不停的搬运(花砖),将它赋予了新的价值,我们也自称搬砖工。


有一种职业,叫搬砖女工   


我们搬砖工里面女生比较多,慢慢男生的比重在增加。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们团队女生居多,我会说因为女生的理想化度比较高一点,她们会爱美,她们韧性也比较长,男生就去做一些大的、很有价值的、很有专业性的事情。我们的用户75%是女生,因为大家都爱这些有温度有生活情感的东西,反而我觉得应该是男生应该要更多地加入到这样的事情里来,可能会更有力量。我很感谢我们的团队,以及我们的用户。


旧物仓记忆团队的组建


去年旧物仓五周年的时候,我们把厦门仓变成了一个最大的酒馆,邀请所有人到这里去纪念这一天,结果去了700多个人,每一个人都想纪念和记录这一天。因为大家觉得他参与了这个事情,包括参与众筹的朋友,他觉得我参与了你们每一步,希望看到你们的每一个变化,希望你们越来越好。


所以我们去到每一个城市,我们也不是我们特别想去的那个城市,而是当地人觉得你们就应该来这里,我们就去那里。觉得这样的东西还挺美好的,有人在等我们,我们自己也想去,这样就能完成一个记忆大团队的组建


旧物仓的下一步


刚刚给大家分享了我们这十年里的一个实践,跨越四个城市,跨越很多种业态,也经历从老别墅到厂房各种各样的空间。


往往大家认同这个东西的时候它就有机会了,它完全可以以另外的状态呈现出来。我们最大的工作的原因是当大家对我们有预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超过这个预测的预期;如果大家觉得它就是这个样子的,我们一定不会照着这个样子做,我们一定会做成另外的一个样子,大家才会觉得原来这个事情还可以这样。


我觉得我们所有的实践都是为了寻找今天在城市的生活和空间里面的另外一种答案,也因为遇到的问题足够多,所以创意也才会源源不断产生出来,才会有源源不断各种实践的成果。7月中旬北京的旧物仓也马上要开仓,也欢迎大家去玩,谢谢大家。


*文字来源:杨函憬老师现场分享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