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亭地名传说:党庄

 昵称VChmUhmv 2018-06-06

来源:《乐亭地名传说》/乐亭故乡人网站(www.guxiangren.com)

主编:石焕玲、邓树民

编辑:李永波、谢立勇、常丽华、石学佳

题图:北在北方摄于2013年10月

乐亭地名传说:党庄

党庄在县城西部四十华里的地方,是一个古老的规模不大的小村庄。唐朝以前,那里是荒芜一片的大草滩,遍地生长着芦苇、茅草、落藜、人荇菜、风稗草、猫尾巴草、鸡爪草、水蓬棵、大青蒿等。这些荒草长的都有半人高,真是“蜂去蝶来虫吟唱,兔走蛇盘鸟放喉”,是一幅荒凉静谧的原始画图,是一个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相传在唐朝天佑三年,山西省的梁姓、陈姓迁移到了这个地方,他们看到这里水肥土美,无人耕种,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开荒种地,饲养鸡鸭,放牧牛羊,生活虽然清苦倒也安详。 过了几年,搬到这里居住的人越来越多,而梁家、陈家则是首先在这里定居,这两姓人家就商量给这个村起个名字,是叫梁家庄还是叫陈家庄?是叫梁陈庄还是叫陈梁庄?两个大姓商量来商量去都觉得不妥当,两姓中有几个认识字的说,应该想个别的名字,不要在梁家陈家这个姓上打圈子了。他们看到村外的大树,看到树上的鸟雀,看到满地的高粱玉米,看到路边的小草野花,看到老人们悠然闲聊,看到小孩们天真戏耍,脑子中似乎就出现了村庄的名字。又经过几天的研究、讨论、商量、切磋,就取名为臻家庄,意味着村庄幸福美好、越来越好,意味着村里的人幸福美好,越来越好。这个名字一取出来,村里人没有不同意的。从此这个名字就这样叫了开来。后来也有人把臻家庄叫成臻各庄。

村庄有了名字,也是村里的大事,人们也因为村里有了个好名字而高兴了很长时间。不知道为什么,自从村里有了这个名字以后,庄稼年年丰收,家家事事顺利。刮大风这个村子安然无恙,下冰雹这个村子挨不上边,就是瘟疫流行也好象是绕着这个村子走。

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朝廷实行了大规模的移民政策,很多的移民都来到了河北,乐亭也来了大量的移民,使乐亭大地充满了活力,荒地得到了开发,作物得到了改良,耕作技术得到了进步,集市贸易得到了繁荣。这时候从山东迁移来了党姓、郑姓的两个家族,他们垒土建房,定居在了臻家庄,同原来定居的梁姓、陈姓以及其他姓氏和睦相处,互相帮扶,互相解难,后来互相通婚,各种姓氏都有了亲戚关系,人们在村里也都有了老幼尊卑的大小辈分。俨然是一个近代村庄的格局。

又过了若干年,党、郑两姓因为迁来的人多,人丁越发兴旺,而梁、陈两个最早迁来的家族相对处于了弱势,虽然如此,但全村人仍然平等相处,和睦相待,亲如一家。

有一次,党、郑两家提出了改换庄名的建议,他们说:“这个庄名用了这么多年,也是一个好庄名,可是总觉得不如用姓氏当庄名的好,我们的姓氏是祖宗传下来的,让别人知道我们老祖宗的姓氏也没有什么不好”。这个事一时间成了全村议论的话题。

对于更换村庄的名称,起初梁、陈两家并不十分赞成,他们觉得,这个庄名用了这么多年,无论什么姓氏在这里居住,也不会觉得这个村庄的名称有什么缺陷,党、郑两姓要更改庄名,自然是想把他们的祖姓留在这里,而他们这两姓家族大、人口多,如果不同意反倒会闹个没趣,不如顺水推舟做个人情更好。于是梁、陈两家说:“庄名是我们两家起的,用了这么多年,改换改换庄名也是好事,如果改名字的话,就用党、郑两家的姓氏吧。这两家人口多,家族大,用这两家的姓氏很合适”。

党、郑两家不同意,说:“梁、陈两家在这里居住几百年,不知传了多少代,还是用梁、陈两家的姓氏吧。我们是后来的,怎么可以用我们两家的姓氏呢?再说这件事我们也是随便说说,大伙还真的当成一回事了?”

梁、陈两家对于更改村名虽然稍有不同意见,但是四姓早已成了亲戚,不能因为一个村名而影响了亲戚们的关系。无论党、郑两家说的是真也好、假也罢,梁、陈两姓还是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决意更换原来的村名。

这件事你推我让、争论来争论去还是没有结果,最后梁、陈两家说:“咱们总这样谦让也不是事儿,就用抽签的法儿决定庄名吧”。于是,他们就写了两个签,一个写的是梁陈庄,一个写的是党郑庄。找了两个不懂事的小孩去抽签,抽签的结果是党郑庄。从此,这个村的村名就称为党郑庄,也简称党庄,可是还有的老年人仍然称这里为臻各庄。这里曾归陶庄公社、陶庄乡管辖,现在归大相各庄乡管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