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碎金博物|从史前蚕茧、唐鎏金铜镜到嘉靖光禄寺造青花

 timtxu 2018-06-07

【新石器时期蚕茧】

人工切割后的半个茧壳。1926年在山西夏县,由李济先生主持的清华国学研究院与美国史密斯研究院弗利尔艺术馆合作的考古队,在西阴村新石器时期遗址的彩陶碎坑中掘获,是中国桑蚕丝绸业的重要早期物证之一。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妇好墓出土商代玉拐尺形器】

藏在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鲜见展出的一件妇好墓出土珍品。角尺造型,表面阴线刻菱形纹饰,两端钻孔,内直角饰有牙戟,用途不明,倒与汉唐画像中伏羲手中的矩尺几分相似。说到矩尺,商周时期已广泛运用于古人的生活当中,甲骨金文即有此字,先秦亦有许多关于工具“矩”的记载,如《墨子》云“匠人亦操其矩,将以量度天下之方与不方也”等等。传说禹用矩平水治天下,《淮南子》《汉书》更将“矩”上升为西方少昊“治秋”的神器,可见矩作为一种工具也被渐渐当成礼器与神器。

【西汉珠串饰】

咸阳马泉镇大泉西汉晚期墓出土,计有和田玉、水晶、玛瑙、琥珀、琉璃、绿柱石、釉陶等材质共23件。白玉来自新疆,琥珀来自西南,绿柱石、水晶、玛瑙等则由东南亚丝路输送,多色琉璃也很罕见,非中原制式。可见西汉边疆的贸易交流早已深入帝国的腹地。

图一缠丝玛瑙在西藏措思发现前,坊间传闻为国内“最早”天珠,然其只是一枚经高温烘烤过度的普通玛瑙。此系经复原串联,目前在咸阳市博物馆中展示。

【西汉金羊头饰】

纯金质地嵌松石羊首饰,眼睛似乎是玛瑙材质,形态逼真。河南永城夫子山采集(山上捡的?),中原出土带有草原匈奴文化气息的饰物,河南商丘博物馆藏。

【唐代鎏金花鸟纹菱花铜镜】

唐代铜镜使用鎏金工艺的并不多见,加金的更多使用平脱工艺或嵌金背。一方面可能是铸镜常用的高锡青铜合金不易鎏着的缘故,如图这枚,镜背鎏金极为罕见,惜效果欠佳,并不耐耗。1985年宝鸡陈仓区石羊庙出土。

【嘉靖青花八卦云鹤松竹梅禄字纹盘】

盘底心竖款“祗待官光禄寺署丞沈良佐造”,少见的晚明光禄寺监造款。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明代金累丝灯笼式耳坠】

明代常见的灯笼形耳坠,图三《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的灯笼。1966年红卫兵破发陕西凤翔范家寨刘家沟村刘之勃夫妻合葬墓(衣冠冢)出土,刘之勃乃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崇祯十七年死于(1644)张献忠破成都,《明史》有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