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吴江日报│ 作者:凌淦群
│ 时间:2016/9/13 8:51:01]
上世纪70年代,我借调在紫金山麓玄湖湖畔,位于高云嶺56号的江苏人民出版社。初到那里工作,我对出版编辑工作什么都不懂。社里指导我工作的是出版界的元老瞿世云老师。瞿老师一头花白的头发,近1.7米的个子,脸上戴了一副高度的近视眼镜,为人和蔼、平易近人。他教我十分仔细,我亦学得认真。很快,我就学会了美术编辑的一系列工艺和技术。看到我的学习成果,瞿老高兴地对我说:“小凌人聪明,是我的忘年交啊!” 一个星期天,瞿老来到了我的宿舍。“小凌,今天你有空吗?”“我没事,空阿!”我回答瞿老。“走,我带你见个人!” 我随瞿老穿过了人民路,不一会就来到了柏子亭5号的一座小院前。推门进入院内,瞿老高声喊道:“钱老,我给您带个学生来了!”“瞿老!欢迎,欢迎!”一阵笑语从客厅传来。一位蓄着长须、脸庞清瘦的老人迎了出来。我一看,是江苏的山水画大家钱松喦先生。一阵寒暄坐下后,瞿老把我介绍给钱松喦先生。原来瞿老和钱老都是江苏美术界的评委。在历次的江苏美术作品的评选中,钱老一直看好我的人物画作品。今天,瞿老专门把我引荐给钱老。瞿老说:“钱老,小凌这个学生你收不收?”钱老忙接口说:“收!收!收!”一听钱老愿意收我为学生,我激动得站了起来,向钱老深深地鞠了一躬,由衷地感谢道:“谢谢钱老!喔!该叫老师!谢谢钱老师!今后我得好好向钱老师学习山水画!”钱老嘱我坐下后,真诚地谈了他的想法。钱老的考虑是,他收我为学生,但不主张我改画山水,他认为江苏的人物画力量比较薄弱,而我的人物画有较好的基础,应该主攻人物创作。他说:“山水和人物的区别在于描绘的对象不同,但中国画的画论画理和评论法则是相通的,他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就是‘六法’。六法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优良传统和独创的民族风格。民族风格是千百年来人民所共同喜爱的风格,是历朝以来无数画家根据人民喜爱,辛勤劳动积累而汇成的风格,所以要继承传统,发扬传统……”我虔诚地听着钱老对中国画传统理论的讲述,像春风细雨涓涓地滋润着我的心田。钱老的教诲,加深了我对中国画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在回去的路上,瞿老告诉我:“钱老对我的希望是站在江苏美术发展的角度对我提出的,叫我再接再厉坚持人物画创作,并嘱咐我有空可以自己赴钱老处多多请教。” 瞿老对我的厚爱和推荐,钱松喦先生收我为学生,让我整个人兴奋不已,我暗暗立志,决不辜负钱老的希望。自此只要有空,我就摊纸作画,酝酿着各类人物画题材,画好后我就拿了去见钱老。钱老总是仔细地审阅我的作品。从立意、构图、人物造型和笔墨结构等诸方面对我进行指导。有时我去钱老处,正巧他在作画,我就边看边聆听钱老的教导,回宿舍后,我又忙着将看到的钱老作山水的技法进行回忆练习,但从不敢拿山水习作去向钱老请教。 我遵从钱老的嘱咐,始终坚持人物画的创作。多年来,我创作的人物画作品,如:《农场子孙》入选农垦第一届全国美展;《过江图》入选日中水墨画代表作家展并获优秀奖,为日本水墨画会收藏;《小区健身场》获全国展金奖;《呼啦圈》、《阳光下的晚年》获得了江苏五个一工程和江苏美展铜奖、银奖;《雪夜出诊》入选中国赴加拿大中国画展;《五月》、《苗寨大娘》赴东南亚展出,并在新中原报上作了专版介绍;《战斗在水乡》入选建军六十周年美展;《心底无私天地宽》、《太湖渔民》、《青春何许》、《抗洪乐章》、《冬季里》等作品入选江苏省各项美展。 钱老是江苏宜兴人,解放前毕业于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后在无锡美术专科学校任教。解放后,江苏省中国画院成立后,钱松喦先生调至省国画院,钱老早年学习和研究清代石涛、石谿和明四家“吴门画派”沈石田的画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世纪50年代后,要求文艺界深入生活、深入实践,钱老有机会游历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他将传统的中国画技法结合自然山川得到切身感受,摸索出一条有鲜明特色和艺术风格的自我之路,升华了艺术境界。他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在和我的讲述中经常谈到作品要体现民族风格,要创作出人民喜爱的作品。在他的创作中“太湖”、“长城”、“泰山松”、“三峡”和祖国日新月异的建设都是他一再表现的题材。创作内容的更新和浓醇的意境是钱老的一大特点。二是章法的巧变。钱老对我说:“置阵布势,要树立全局观点。大幅看气势,要先确定对全局起作用的几个大面积的东西,再逐渐打碎,从小面积入手把东西配搭进去。”钱老作画时,对章法推敲甚严,往往对纸静观构思,直到胸有成竹,方才用指甲在纸上划出几个大块位置,再打碎充实,最后提笔落墨。钱老笔墨风格的浑厚是他创作的第三个特点。钱老对秦篆、汉隶、魏碑、晋帖都作过研习,下过苦功。他作画时用笔厚重刚朴,跌宕有力,极富形式美。笔墨随题材内容而变化,或古法用笔,或泼墨水晕,或重彩色填,每幅作品都呈现出他极强的艺术风格。 元明文人画的兴起,借物寓情,使水墨画技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并将诗书画印相结合,发展了民族艺术,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对中国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钱老经常在画上题诗题跋,继承发扬了文人画风。同时拓展了“六法”中的经营位置,使画面更有新意。钱老不少作品,诗书画印相得益彰,开拓了中国山水画的新境界。钱老说:“国画是综合艺术,画上直接配合诗文、书法、印章,这不是画外多余的东西,是整个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借调在江苏人民出版社的近三年里,我和钱松喦老师的接触并不算多,但点点滴滴受益匪浅。我遵师所嘱,人物画创作成了我毕生的追求,至今尚未放下。追随钱老为师,没有很好地学习山水画,也成了我今生的遗憾。 凌淦群简介 凌淦群,1949年生,江苏吴江盛泽人。自幼喜欢丹青,70年代师从著名画家钱松喦、金志远先生。80年代师从花鸟画家张继馨先生。擅长中国画。 诸多作品入选全国、省、市级画展。著有《法自传统,源在造化》等学术论文发表于报刊、书籍。艺术传略已编入《世界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当代中国美术家》等十数部辞书。出版有《凌淦群画集》、《凌淦群作品选》。 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苏州市美术家协会顾问、苏州市政协书画室画师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