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平凹是如何在30余年时间创作出千万字作品的呢?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8-06-07

家有老小,身兼多职,集著名作家、著名主编、著名病人于一身的贾氏是如何在30余年时间创作出千万字的作品,且有不少或选人大中小学教材或改编成影视或译成外文或屡获大奖的呢?辛敏在《贾平凹纪事》一书中有解释:


首先,贾平凹视创作为生命。相传,贾平凹结婚时和新娘面对墙上的稿纸叩拜,视稿纸为神灵,反映了贾氏对文学罕见而独特的虔诚和热衷。事实上,写作已经成为贾平凹的主要生命方式,他大年初一笔耕不辍,外出参加会议也随身携带书稿,礼拜天为躲避干扰就躲在办公室写作,去饭馆吃饭,突然来了灵感,随手掏出烟盒撕开就写起来。在一些冗长无聊的会议上,他在笔记本上写写记记,不是记录,也不是准备发言,而是在写小说提纲,或是人物对话。有时在朋友家做客,大家谈笑风生,贾平凹突然匆匆离座,别人以为他急着出恭,其实却是潜入隔壁屋子,记下一个情节、细节或几句描绘。患病住院,他也能在病床上推出一篇又一篇作品。1994年,在《家庭》杂志上一组文章就是他在医院病床上写就的。可以说,贾平凹是把全部身心都用到文学事业上来了。



其次,贾平凹视生活为源泉。他几乎每年都要回老家商州这个生命和生活的双重基地汲取“乳汁”补充营养。他曾挂职商洛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就是为了便于到故乡体验生活。每当欲在写作上有突破时,他便要回商州去,脱胎换骨,于是有了《商州初录》、《商州又录》等一系列骇俗惊世之作。每次到商州,他不是走马观花地游游看看,而是每到一地,先找县志看,了解当地历史、地理和风土民情,然后熟人找熟人,层层找下去。他曾在丹江的木排上,喝着水手的白酒,听他们与岸边洗衣挖沙的女人们作歌嬉戏;在深山野林的茅屋里,吃着主家自制的腊肉、浆水面,听男主人说古道今、女主人唱歌哼曲。夜穿荒山野林迷失方向,脚踏鸡鸣三省的白浪街石。走到哪里吃到哪里,住到哪里,在前不着村后不挨店的半路上,饿了啃两口干锅盔,渴了到老乡地里拔两个萝卜。每次回到家,一进门,妻子就叫他赶紧脱光衣服去洗澡,因为衣服上爬满了小动物。他数次沿着丝绸之路、军路、油路深入戈壁沙漠,探寻历史遗迹,造访石油人、边防战士和各族人民,写出了《西路上》等充满时代气息和西部风情的优秀之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因为贾平凹不辍地啜取生活之水,才有其海纳百川方为大的创作硕果。


再次,有恒心者有恒产。著名作家孙犁在写给贾平凹的序中说贾氏“像是在一块不大的园田里,在炎炎烈日之下,或细雨潆潆之中,头戴斗笠,只身一人,弯腰操作,耕耘不已的农民”。贾平凹也多次自称农夫或牧羊犬,他认为作家就要像农民那样耕好自己的田,像牧羊犬一样管好自己的羊。纵观贾氏二十多年的创作之路,尽管坎坎坷坷,风风雨雨,但他跌倒爬起,风雨兼程,从未停步,即使是在身患重病,遭受打击,作品被禁,名利诱惑之时,仍能我行我素,排除干扰,默雷止谤,化毁为缘,转危为安,开辟新的天地。如今,贾氏名闻海内外,邀他出省出国访问、讲学乃至定居的,或请他做这顾问那理事的纷至沓来,但他不为所动,依然在自己的创作田园里辛勤地耕耘着,期望着新的收成。尽管他年过半百,精力渐减,每天写千儿八百字就累了,但他依然注视着墙上亲书的《排球女将》中那句名言“我的目标——奥林匹克!”默默地努力着。


摘自辛敏《贾平凹纪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