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尾巴”的胡同

 圆角望 2018-06-07

    张亚群 孟丹

    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北京城宽展开阔,给人一种居住乡间的错觉,特别是秀木繁荫的庭院,在那鸟雀啾啾的清晨,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和繁忙的大道不同,胡同纵横交错,彼此相通,有时会出其不意地把我们引进某座幽深静谧的古刹……胡同的名称最能体现其乡土气息的特色与风格。它们的名称多由当地居民所起,因此总是那么生动形象。名字全是方言土语,并不求风雅。如羊尾巴胡同、牛犄角胡同……”

    林语堂先生所提到的“带尾巴”的胡同,在什刹海地区也有,像位于羊房胡同与德胜门内大街之间的“狗尾巴胡同”、位于鼓楼西大街与鸦儿胡同之间的“猴尾巴胡同”。

    老一代北京人有这样的语言习惯,常把“尾巴”念成yiba,还喜欢在“尾巴”后面添个北京土话里的“儿”字,这就变成了“尾巴儿”啦。

    据1990年的《北京市西城区地名志》记载,“狗尾巴胡同”形成于清代,在《京师坊巷志稿》中为“狗尾胡同”。又因胡同中有观音寺,1911年后俗称为“观音寺胡同”,1965年改称为东明胡同。这条胡同由三条小胡同组成,南北走向的小胡同南端连着羊房胡同,北端到达后海南沿。在这条南北走向的小胡同中部,又析出东向、西向两条小胡同。东侧的小胡同呈“L”形状,沿着狭长的小胡同往东走,绕过一个“胳膊肘弯儿”向北折,可到后海小花园;西侧的那条小胡同带有一定弧度,西端为德胜门内大街。从这三条小胡同看,与“狗尾巴”相近的是那两条通向后海小花园和德胜门内大街的小胡同。

    不少胡同都有小名叫“狗尾巴”,但形状却并不相同。新街口地区的“狗尾巴”位于翠花街与前纱络胡同之间,胡同呈南北曲折走向,胡同中部有条向西延伸、极为纤细的岔巷,所谓的“狗尾巴”指的是这条岔巷。西长安街的“狗尾巴”则显得简单一些,胡同呈南北曲折走向,胡同南部有一折弯,犹如高高扬起的“狗尾巴”。巧的是,新街口地区和西长安街地区的“狗尾巴胡同”,名称在民国时期都雅化成了“高义伯胡同”。与西长安街和新街口地区的“狗尾巴”相比,什刹海地区的“狗尾巴”显然地形更为复杂一些。

    东明胡同21号为观音寺旧址。据《什刹海志》《北京寺庙历史资料》等记载,观音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募建于前,私建于后”。整座庙宇坐北朝南,依次有山门、前殿三间及东西配殿各三间、后殿三间及东西配殿各三间,共有房屋十五间。内有瓷香炉一个、铁钟一口、铁磬两口、铁香炉一个及木质像六尊、铜质像两尊、泥质像十尊。1949年后,观音寺旧址曾一度为居民委员会、街道工厂车间、居民户在一起的院子。

    侯位胡同形成于清代,在《京师坊巷志稿》中就有记载。它位于鼓楼西大街与鸦儿胡同之间,长度不足100米,均宽3米。由于胡同较窄,且短,故俗称“猴尾巴胡同”。侯位胡同多少带有夹道的性质。西侧是原私立崇实第二小学的院墙,东侧有少许的居民院落,还有一段为长老会中华基督教会、华北协和修道院的院墙。1965年,侯位胡同并入鸦儿胡同,成为这条胡同的岔巷之一。

    私立崇实第二小学是所教会学校,为四进四合院建筑。学校坐北朝南,校门为垂花门样式,校内有教室、礼堂、教员办公室、教员宿舍、操场。第四进院子为私立崇实幼稚园所在地。为了管理方便,这个院子与小学校并不相通,北部有个旁门,通向鼓楼西大街。1949年后崇实第二小学与广化寺小学、竞业小学合并,统称为鸦儿小学。

    当年长老会中华基督教会、华北协和修道院占地面积较大,目前为鼓楼西大街50号、52号及大石碑胡同22号和鸦儿胡同17号、19号、21号、23号等院落。存世的《明毅宗赐曹化淳御笔草书碑》在鼓楼西大街52号与鸦儿胡同甲23号之间隔断墙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