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险公司为了大数据砸钱医疗业

 fgh315 2018-06-07

小保推荐:P2P理财圈(p2pmoney)


文/袁诚


保险公司投资医疗产业看似花了高成本,但是其实是对客户情况的一种信息监控和数据积累,长远来看对公司的成本控制、利润收入都有好处。


  近日,阳光人寿获批投资组建阳光融和医院,正式进军医疗业。在此之前,平安、泰康等已积极在全国各地布局医院、养老社区。去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并要求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的机制。目前,医疗产业已成为保险投资的重要去向。


  控制成本


  保险公司进军医疗产业不但利于掌控理赔成本,也助益于日趋紧迫的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作为卫生部等五部委确定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潍坊不断发力医疗改革,积极引进包括保险资金在内的社会资本参与改制。阳光融和医院便是由阳光人寿与山东潍坊人民医院、潍坊医学院共同筹建,被称为国内第一家由保险机构、国有大型医院及教学机构合作兴办的综合性医院。


  2012年,阳光人寿与潍坊政府签订了《关于市民健康中心市场化运营的合作协议》,共同建设阳光融和医院。据悉,阳光保险计划以阳光融和医院为核心,在潍坊建设集医疗、康复、养老、养生、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市民健康中心。


  记者在阳光保险集团官网上看到,阳光融和医院项目总投入25亿元,阳光人寿将持有五成以上的股份,整体规划占地706亩,包括七大功能中心:综合院区、专科专病诊治的临床医学中心、医学研究院(研发中心)、医学学术交流中心(会议中心)、老年护理中心、康复中心和员工生活中心。目前,含门诊、医技、住院等区域在内的第一期综合院区已完工,预计2015年开业。建成运行后,预计床位可以达到2000张。


  这些年,医疗与养老产业越来越受到保险公司的关注。2008年以来,保险公司陆续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如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信托出资入股慈铭体检,与中山大学合资设立广州宜康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合众人寿、泰康、新华等保险公司在武汉、北京、上海等地已经投资或即将投资的养老社区等。


  2010年9月,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和《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允许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不动产。此举进一步激发了保险公司投资医疗业的热情。


  “保险行业尤其是主打健康险的险企投资医院的迫切性高,需求大。”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药品和医疗服务紧密相关,医患合谋骗取巨额医疗保险费用的事件时有发生,保险公司却有些束手无策,理赔成本无法掌控。好的解决办法便是收购医院。


  由于保险公司无法直接开设医院,一般会与专业医疗机构合作,一方出资金,一方出医疗服务及管理技术,实现优势互补。之所以涉足医疗产业,保险公司有着控成本、增利润和医疗产业配套化的考虑。


  资深保险人士丘斌斌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医疗技术手段的提高,发现疾病更为容易且发病年龄有所提前。尽管保险公司每月都会进行风险监控,风控部门也会提供风险报告,但第三方医疗机构的成本始终不受控制,健康险业务赔付率居高不下,长期处于亏损边缘。于是,保险与医疗机构结盟被提上议程。


  健康追踪


  一旦与医院达成合作,保险客户的病情可以早发现、早治疗。以原位癌为例,保险公司若早发现,治疗成本与理赔成本会有所降低。更为重要的是,保险公司一直寻求给不同等级客户以差别化服务的诉求得以满足。实现参股或控股的医院后,保险机构不但可以建立动态的客户健康档案,还能就不同身份的保险客户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医疗服务。


  从体检、治疗到康复,医疗产业的全方位业务进一步丰富了保险公司的产业链。“医院的体检更重视病情的检查,而保险公司更注重未来预期风险的排查,尤其是对于高额、高龄的客户需要配备及时的医疗服务,以更好地评估理赔风险。”在丘斌斌看来,保险公司投资医疗产业看似花了高成本,其实是对客户情况的一种信息监控和数据积累,从长远来看对公司的成本控制、利润收入都有好处。


  未来健康产业是各家保险公司的必争之地。不过,现阶段健康产业对医疗管理水平要求很高,保险公司缺乏相应的经验,以参股方式进入缺资金但有技术的医疗机构成为保险业界的通行做法。一旦合作敲定,合作医院的整个管理及服务体系可以与保险公司形成一定配合,提高不同客户群的服务层次。


  由于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成本低等特点,各地都十分重视保险资金的开发利用。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全国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103.18亿元,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6662.43亿元。作为中长期资金匹配项目,医疗、养老行业契合保险资金特质。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投资医疗产业短期内盈利情况不明晰,但若能解决令保险公司头大的理赔成本问题便是间接推高了行业利润。


  “保险公司投资医疗产业前期投资肯定是亏损的,需要扩大规模,提高服务,才有赢利的可能。”王国军认为,通过设立医疗机构可以知道客户需要什么,做好客户健康风险管理的同时,能为未来配套更多保险产品提供想象空间。


来源:新金融观察


保险行业网是WeMedia自媒体成员之一,WeMedia是自媒体第一联盟,覆盖1000万人群。

点击阅读原文,可获取小保推荐的精彩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