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仅仅只是在叙述 | 我妈妈写的

 龙在尘中 2018-06-07


我妈妈来山上一个多月了,又把我惯胖了

过够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碗不要我洗菜也不用我种的生活



仅 仅 只 是 在 叙 


(记得马立以前诗集里有个副标题,就是这几个字)


母亲节,本来想写篇我妈妈的文,因为她身上给我启发的东西太多了,只是这个念头昨天才有的,而今天又不在状态,太赶了,就没写成。但今天又翻出她之前写的那五万多字的自叙,想着继续接着去年发过的那篇,再接一段。



去年我妈妈那篇稿子文 笔 等 于 零 | 我妈妈写的),八九万阅读,算是我发过的文里,流量比较多的了,当时我在序里就表达了,我对她写的那些文字的称赞,今天重新翻来看,发现,那依然是我读过的,给我启发最多的,素人文学。(我觉得范雨素还不能算素人,她文字背后,其实是个文学爱好者。但我妈妈这种素人就不同,她直接连字都不会写。) 真的,那种浅拙的语言(乡土气+口语性)、真实的情感和天生的语感,都是很高级的小说写作者才能驾驭的。(当一个小说家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写一个农村女性时,语言上,很难完全符合农村女性的气质,但一个农村女性写自己的话,那种气质,就很流畅。)


记得前年我妈刚写完给我看时,我就想过,要给她出一本书,名字都想好了,叫《 文笔等于零 | 我妈妈写的》(因为我妈她只是在叙述她自己,是无意识的,而我是在看她叙述她自己时,还看到了文学和史诗,是有意识的解构。想呈现的更有价值一些,比较需要时间,所以一只想着等我第三本书写完后,再抽时间帮她整理。 ) 因为她这些文字,刚好符合了我对文学审美的判断,比如文笔在文学里位置,以及写作时那种神性的状态。怎么说呢,比如我妈妈这些文字,现在让她再写,一定就没有之前这些好了,状态之所以无法重复。是因为,那段时间,她写的时候,仅仅是在自我叙述,是对“写”,无意识的。就是说,她那段时间写出的回忆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她只是在回忆自己,是没有外在需求的,没想过别人看,也没想过写的很美。只是陷入自己的回忆里,脑海里出现什么,就描述什么,是一种很自然的流淌。





仅仅只是在叙述,这个跟绘画其实一个道理,一个天生的艺术家,下笔之前,画就在那张白布上了,而他所做的,不过是将它描出来,就像我们罩着一层透明复印纸。写作也一样,好的写作,是自己陷入那些影像和情绪里,被那个语境包围,而文字,只是这一切的转换。记得12年写过一首诗,太师椅,就是有次在一个博物馆,看到了一个太师椅,情境和氛围,突然就让人很出离,然后脑子里就蹦出一个画面——


太师椅


我一坐下

腰背就开始

直起来

古色映着兰花

紫气绕过房梁

粗布裙迈着碎步

进里屋

 我抽一口烟

下巴开始

长胡子



仅仅只是在叙述。(太师椅,这种诗,对我来说就是“静物写生”,生,就是生命力。)






去年上篇链接 | 文 笔 等 于 零 | 我妈妈写的



回忆我的丈夫之2



注:我妈妈不会拼音,字都是在手机上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很多错别字,但为了不破坏我妈妈的语感,俗语和错别字我都没动。



我们俩正式结婚,是一九八三年腊月二十日,那天是下着小雪,一大早我家的亲人就等着他们的到来,哥嫂忙着给我收拾嫁妆,我也不知道忙什么,就坐在那里等着。


大概六点多钟,接我的婚车来了,是一辆骡马车,前面是大骡子大马,马车上面圈了一个竹席,车上有两双花被子,里边还有一个压车的小男孩。客人走到屋里,坐了一会,就忙着往车上装我的嫁妆。 父母不相(向)偏,东西不多,和我姐的一样。当时,我听到有一个叔说:天气不好咱们快走吧。我父母就没多留,和客人们一起往外走。


走的时侯是我嫂子送我的,我坐上车,看着父母和兄妹,呆呆的站在那里,当时我心里很难受。再抬头想看看他们,车已经走的很远了。


害怕下大雪,他们快马加鞭,不大一会就到家了。车刚停,就过来一个女的把我的包袱接了过去,我跟着她下车。差差(羞羞)答答到处看,他家院子很大,没有院强(墙),门口的左边,摆了一个破旧的天地桌。再往前又看见三间小瓦房,不用说,那就是我们的婚房。


当时下着小雪,地下的雪一片白,好多的大人和小孩,男女老少集集(挤挤)扛扛,(河南话里形容拥挤用“扛”,这个词,很高级,就是太挤了,肩膀顶着肩膀)他们把我的鞋子都挤掉了。只听见鞭炮声拍拍的想(响着)着,也没看见我的新郎,几个人拉住我走到屋里,我才把鞋子穿上。


当时进屋一看真是心凉,三间房子只有一道陋墙,客厅里没有一点家具,只看到拴着一个大骡马,东间里放着一个老人的棺材板。我看着那有些害怕,转身就往西间去,这个房间看上去还差不多,看样子这才是我真正的婚房。一个中(棕)色的拉连(帘)遮住里面的床,强(墙)上帖了一幅画,一个胖娃娃。窗帘下面摆了一个大桌按(案),上面放了很多的笔墨和纸,还有好多的书本放在那,又看见几支毛笔挂在中间,上面还有几幅他画的画,一看就向(像)一个艺术家。虽然我不会画画,但是我非常喜欢他,心里想着,等我以后有了娃,把他的艺术细胞能传下,那该多好呀!


那一刻还是看不见我的新郎。心里想,今天有啥不满意,他咋还不回来。我刚坐到床上,他就回来了,我问他刚才去哪啦,他说:他害怕(担忧)有些人乱闹(闹洞房),在集上没赶(敢)回来。他真是胆小,怕事,以为自己是老师,学生多,不好意思,其实他在集上就听见放炮声了,别人问他,这是谁家娶媳妇啦?他说“是我”,他太胆小啦。可能是我太爱他了,当时也没有生他的气,中午就和他们家亲戚一块吃的饭。


那天他是忙里又忙外,俺俩没有喝交杯酒,客人走后,两个弟弟帮忙收拾东西。忙了一天都累了,我和他一起回到我们住的地方,从那以后,早上起来,他去上裸,我就回那个家(正屋)给婆婆帮忙做饭,我们俩每天都是过着幸福的生活。刚结婚不久,有一天早上,他放学回来,我从屋里出来,激动的上去搂着他的脖子,亲了一口,他害羞的说:好好,快放下,别叫人家看见了。很不好意思的俩人回到屋。


一家人天天开开心心,生活的有知有味,婆媳二人,一个做饭,一个烧火,整天配合的特别好。婆婆天天给我讲,她几十年受的苦,现在终于熬到头了,我也很同情她,我和婆婆的关系非常好,从没惹她们生过气。我和他从结婚到带客(酒席),一共花了不到六百快钱,但是,我们的生活过的是幸福美满,母亲和奶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二弟也接了班,参加了工作,三弟在上学,一大家人过的非常开心,从那以后,他们家生活有了大转变,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





江伟家小女儿很喜欢我妈妈



回忆我的丈夫3



我们俩关系非常好,夫妻恩恩爱爱,从来不生气,他把我当成他手心里的宝,我也给(和)他一样疼他爱他,从不忍心惹他生气,我们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


一年以后,到了一九八四年的冬天,天气很冷,十一月二十一日上午十点多,我们生下了第一个小宝宝(冬冬),那是全家人非常高兴的一件事,特别是他七十多的老奶奶(宝宝祖奶奶),那是天天喜欢的乐开了花,比(毕)竟又添了一辈人。这时我的婆婆可忙怀(坏)啦,一边照顾孙子,一边还得照顾家,最忙的就是孩子他爸爸,是白天上课,晚上帮我照看孩子,有空还要去地里干庄稼活。我在家是精心的照顾孩子,他每次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抱住孩子亲个够。


我坐月子的生活特别坚苦,没啥好吃的补养。我娘家拿了一只鸡,没舍得吃,满了月以后,把那只鸡卖悼(掉)啦,买了一个收音机。也不知道那个时候咋想的,他舍不得花钱,我也不知道给他要着花,孩子又廋又小的,现在想着可能是营养不良造成的,我真的后悔,当时应该把那只鸡吃了,奶水多了我儿就不会那么廋(瘦)了。人年轻也不懂,越是奶水少,就想着让孩子吃着这个留着那个,想让一个蜜(咪)多全(泉,或者“存”的意思)点奶水,没想到几天过后,那个蜜(咪)就小了点,后来才知道,不管奶水多少都应该替换着喂宝宝才对,不然以后就一边大一边小,会影响身材的美观。


说不够吃吧,每次也都能吃饱,只是没有多余的奶水。当时,就怕孩子吃不饱了,还是太年轻,不懂那些事。我儿子长的随我,大眼睛,高鼻良(梁),双眼皮,真的很可爱,抱住(着)出去,人人见了人人爱,给我们增加了很大的光彩。可是,那时就是太穷了,也没有好的补营(养)品,就那样的穷日子,我们过的也是有知(滋)有味,因为我们俩个互静护爱(互敬互爱),从不生气。


八六年的九月份,我怀上了第二个小宝宝。早上起来我回去做饭,婆婆在锅上忙着,我在下面烧火,我很不好意思的给她说:“娘,我们分家吧。”当时她很不高兴,又过了一会她说一句:“是小锅的饭香些吗?”我当时也没给她多说,后来让奶奶知道了,那一次为了这个事把奶奶气哭了,她舍不得把这个家分开,她认为分开家就远了。说实话婆媳二人守寡,熬着那三个孩孑(子)很不容易,因为我的丈夫他父亲二十九岁就去世了,她娘俩养三个孩子是真不容易,所以舍不得把这个家分开。后来我俩把怀孕的那个事,给她们说了一边(遍),整天抱着孩子,天阴下雨的,一天三边(遍)来回跑,身子怀着孕,很不方便。虽然舍不得,弟兄三个早晚也得分。我给奶奶说,分家不分心,我们还照样是一家人。


通过商量,她们同意了。 那一年我和婆婆他们分了家,从(重)新过着一个小家庭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