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判断龙虾得了哪种疾病

 昵称51430495 2018-06-07

小龙虾养殖近些年十分火热,养殖面积在全国增长速度十分惊人,而高产增效是每位养殖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五月六月是小龙虾养殖发病的高峰期,而且发病后治愈效果不甚理想,主要由于死虾都属于多种病症综合形成,治疗难度大。笔者对龙虾发病的跟踪、了解和归纳龙虾发病表现的症状以及原因,供您参考。

肠炎

症状:肠道充血,   一部分呈肠道分节状态,一部分呈空肠状态,虾子根据肠炎严重程度活力有所差异,轻微肠炎对小龙虾活力影响不大,严重肠炎时则会引起虾子活力差,体质弱,甚至大面积死亡。

原因:由于五月养殖池塘水温大多在20度上下,小龙虾进入快速生长阶段,人工投喂时养殖户掌握不好投食量和饲料蛋白,导致龙虾大量进食高蛋白饲料,加重肝脏肠道负担,体质逐渐变差,一部分未吃完的饲料变质和其他有带病菌的东西被小龙虾吃掉,极易感染,造成肠炎现象。

预防:在生长旺季时根据根据稻田中资源多少和龙虾生长阶段控制投食量和饲料蛋白,定期内服大蒜素或恩诺沙星,可以有效预防虾子肠炎。

弧菌感染

症状:红须断须,虾子活力差,一部分尾扇有气泡,一部分剥开头胸甲有腹水。

原因:五月池塘水温上升,正适宜弧菌繁殖生长,加上稻虾大量投喂,残饵粪便增多,水质底质环境恶化为弧菌繁殖提供的良好场所,杀菌消毒不及时让弧菌得以大量繁殖,最后造成龙虾发病。

预防:周期性改底消毒和培菌,减少池塘残饵粪便的和其他腐败物沉积,抑制致病菌的生长,每10-15天用蛭弧菌一类产品预防弧菌,减小发病几率。

蜕壳不遂

症状:死虾体色发黑头胸甲和背部有一层薄膜链接,即将分离,打开头胸甲可以看将即将成型的新壳,剥开背部可以看见红色软膜。

原因:投喂单一饲料导致龙虾生长速度过快,营养不均衡,体质差,能量积蓄不足;水体中钙镁离子缺乏,水体硬度不足,导致虾子无法快硬壳;缺氧情况严重,导致小龙虾无法快速恢复体力。

预防:饲料中定期添加维生素、免疫塘一类,增强小龙虾体质,补充水体钙元素,控制水体肥度和水草密度,增加水体溶氧,根据池塘水草覆盖面控制小龙虾密度,定期改底培菌。

中毒

症状:药残中毒一般是虾子大量上坡,不下水,进水时大量聚集在进水口;氨氮、亚硝酸盐中毒主要体现为虾子长期体质偏弱,进笼子有一部分死亡,平时投喂过程中虾子少量死亡且每天不间断,吃食差。

原因药残主要使用一些杀虫杀菌或清塘药物后解毒不彻底或者是除草剂一类的药物随雨水流入池塘;水质问题主要是池塘用过一些高氮肥如碳铵尿素复合肥一类,在水草天气和藻类不好的时候,池塘处于缺氧状态,氨氮未被吸收而转化为亚硝酸盐在池塘中累积。

预防:早期解毒多样化,用不同成分解毒产品全面解毒,如有机酸、果酸、活性炭、硫代硫酸钠一类的解毒剂。控制好进水,确保外源水质量情况下进水,早期不要下高氮肥,肥水以氨基酸小分子肽一类低温肥水产品肥水,保持水质清新,常培菌。

缺氧翻塘

症状:大量虾子趴在草上或者出水的植物上,轻微缺氧则是虾子爬草,人过去可以惊走,严重缺氧则是大量虾子横卧在水面,行动迟缓,人过去可以轻易捞上来,如不及时处理则极易出现大面积死亡。原因:稻虾池缺氧现象十分普遍,或枝角类多;或池塘有机质多微生物耗氧厉害;或龙虾密度过大;或天气变化,气压低,氧气溢出;或草少水瘦,产氧能力不足。

原因:具体可以根据池塘情况判断,一般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预防:预防虫害,在未进虾苗时观察枝角类情况,如果过多则可以处理一下再解毒放苗,少量无害;定期培菌,减少耗氧有机物,间接增加溶氧;早期肥水,在水草覆盖率低的时候肥水,保证藻类充足,增加溶氧;合理控制龙虾密度,根据水草和藻类及其他资源估算池塘的承载量,个人根据实际工作经验认为水草覆盖率每增加百分之十,虾苗头数每亩增加1000只较为适宜,建议水草不超过池塘面积的70%,具体放养量根据个人管理水平和实际稻田情况而定。

肌肉白浊

症状:发病初期病虾从尾部开始肌肉呈乳白色,后逐渐向腹部延伸,病虾发病时无明显反应,一部分病虾正常吃食,后期出现死亡现象。

原因:目前三种说法:由于饵料营养过于单一造成;长期食物变质引起;弧菌感染。  

预防:饲料中定期添加维生素和多糖及其他微量元素,配合黄豆等投喂,定期喂内服药预防龙虾细菌或病毒性疾病。

肝脏病变

症状:发病虾食欲减退,活力变差,常常伴随肠炎,剥开头胸甲可见绿肝或白肝,肝脏积水糜烂等,长期肝脏病变可导致虾子整体体质偏弱,极易发病。

原因:长期投喂高蛋白饲料,过量投食,不注重保护肝脏。

预防:虾子养殖时期应根据虾大小变换饲料蛋白,投喂时注意投喂量,建议一天投喂两次,下午投喂全天的70%,上午八九点投喂30%,防止饲料没吃完腐烂变质。投喂饲料可以根据池塘或者稻田中杂草和其他资源多少灵活调整。建议搭配一部分黄豆,以便观察吃食情况。

细菌真菌感染

症状:发病虾一般伴随甲壳溃疡和黑鳃烂鳃现象,根据感染程度死亡时间有所差异,一部分伴有腹水,虾子活力不足,行动迟缓。

原因:池塘底质长期恶化,残饵粪便积累为清理,细菌真菌繁殖条件适宜,杀菌消毒预防工作没做好。

预防:8-10天改底调水,每10-15天杀菌消毒一次,病虾捞掉,防止经口相传,配合营养剂增强龙虾体质,提高免疫力。

上诉几点是笔者在实际生产中在五月份遇见的几类常见的病症,大多数龙虾都是几种病症综合导致,以至于虾病难治,建议各位养殖老板过观察池塘情况,及时预防,减小龙虾发病几率。本文观点仅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见解欢迎讨论指正。

转载说明

1、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shuichanmeng,同时注明出处。

2、本文作者:蒋坤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