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毒月| 3种禁忌不可信,4种毒要谨慎,还有5种人不艾灸易得病

 鲶鱼上画壁 2018-06-07



最近几天,网络上开始流传很多关于“毒五月”的文章,几乎都提到同样的观点:本月要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否则严重损害身体,消耗精气。其中端午是九毒日之首,因此要喝雄黄酒,插艾蒿,尤其要忌讳房事。


很多人看了,很疑惑,很恐惧。

这个毒五月到底怎么回事儿?有道理吗?该怎样避免


一、“五毒月”怎么来的

 

               

民间自古就有农历五月百病泛滥,故有“毒月”之说,至少在先秦时代就开始流行。人们认为这个月毒虫肆虐、瘴气流行、瘟疫爆发、邪灵伤身,在古代自然科学不是很发达,医疗条件很落后的前提下,这个月生病、死亡、意外的人特别多,那时人特别迷信,对这个月特别恐惧,故将这个月称之为“毒月



农历五月中有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一天为“天地交泰日”。即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另外加上十四,一共14天,古人认为是最毒的日子

 

二、五毒月,确实有5种人最难受



在农历五月,确实会有很多人出现不适。此时六邪并存并相互侵凌,比较混乱。五月即是午月,五行属火,此时的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此时阳气外散,内里虚弱,人体就易受邪气干扰。另外在秋冬人们对寒冷多有所准备,但在初夏,人们对温暖却缺少防范。有5种体质人感觉会很明显。


比如这个季节,天气骤热,阳气上升,此时肾精不足,肾阴不足之人肾水不能涵养肾阳,则阳气显得有余,就会出现虚火上炎情况,引起头面部热症,如面瘫、麦粒肿、三叉神经痛、头疼、口腔溃疡、咽喉肿痛、咳喘等。


而气虚之人,因收摄无力,本来就易自汗,此时天气变热,会骤然汗出, “血汗同源”,大量汗出会造成人体津液受伤,也会引起身体失调。


肝气不舒之人,本来肝阴不足,肝火就旺,天气暴热,身体会特别不舒服,特别易发火,


湿热之人在此湿热季节更不好受,易出现脚气、湿疹、痤疮等各种病症。


阳虚体质如果吃冰镇西瓜,冷冻啤酒饮料,太阳一晒,觉得自己热了,其实体质没有改变,结果腹泻了,腹痛胃痛了。

 

三、五毒月这些禁忌有道理吗



1、五毒月必须喝雄黄酒?

这个季节天气温暖,各种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它们其中有些可以叫做外邪。所以端午,古人喝雄黄酒,说是祛除五毒,其中蜈蚣、蝎子等,都是毒虫,这就是这种习俗的来源。我们今天不必喝雄黄酒祛除五种毒虫了,因为雄黄有毒不说,我们知道了其中的道理,注意食品卫生即可。


2、五毒月不能同房?

在古代还有已婚女子在“毒五月”回娘家,避免与夫同房的做法。古人认为此月行房会伤身害命,死于非命。其实主要是为了减少肾精消耗。而现在人消耗肾精的原因比较多,比如熬夜,劳伤心神等。在古代基本就是房事多引起的,因为古人操心的事儿没有那么多。可见有些习俗是不能照搬的。 


3、五毒月生的孩子不吉利?

古人连在毒五月生的孩子都不想要了,著名的孟尝君就是五月初五出生的,因为这个日子不吉利,古人认为会“克伤”父母,因此他差点小命不保。后世的宋徽宗也是五月初五生的,所以从小就被寄养宫外。

 

四、五毒月主要有这4种毒



五毒月正气不足的人最要注意防毒。正气不足,一是不能对抗外界病菌的入侵,二是阳气不足,阴气内生,身体就会沉积很多「阴毒」,包括痰毒、湿热毒、寒湿毒、瘀毒等。只有排出了这些「阴毒」,才能为阳气生长创造条件。


1、痰毒:痰多,容易发胖,水肿、身体沉重、大便不正常、小便浑浊、起泡沫。血液粘稠,高血脂,易患三高、脂肪肝等慢性病。


2、湿热毒:容易长痘、脓疮,大便粘马桶、皮肤油腻,小便黄异味大、口臭。


3、寒湿毒;舌苔白、怕冷、时常流清鼻涕,鼻炎,容易胃寒腹泻,手脚凉、经常肩颈、腰背冷痛,反复的口腔溃疡、人懒动不够阳光。


4、瘀毒:面色晦暗,爱长黄褐斑,身体容易有淤青、情绪容易烦躁抑郁,健忘,身上长肿瘤、肿块等。


五、艾灸扶正气,可百毒不侵


艾灸是能量最强的,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还能调动人体自身的修复功能, 气血充足了,正气自会对抗病邪。


在这个“五毒月”,如果懂得抓住时机艾灸,利用夏季阳气旺盛,体表毛孔打开,通过温灸的方式将秋冬季节储存在体内的寒气排除体外,可以振奋全身阳气,排毒驱邪。


经常艾灸以下穴位,可以让您轻松避免五月常见疾病,度过困乏的“毒五月”。


1、关元穴:



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


2、命门穴:



为元气“住宿”的地方,强肾要穴。


3、气海穴:



气虚之人必灸穴位 


4、足三里穴



扶正气,健脾胃 


5、丰隆穴:



是祛湿很好的穴位。


如果您有更多空余的时间,可以对照下您身上有哪种毒,再分型艾灸:


有寒湿毒的人,可以坚持艾灸大椎穴、神阙穴、足三里、涌泉穴。


有瘀毒的人:坚持灸三阴交穴、关元穴、内关穴、足三里穴,瘀血、肿块不知不觉就不见了。


有湿热毒的常艾灸阴陵泉、合谷穴、曲池穴,可以清热活络、健脾化湿,对火毒、湿热毒都有效。


有痰毒的常艾灸承山穴、丰隆穴、足三里穴,健脾祛湿、化痰通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